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1):45-55
马克思衡量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效率和技术进步,如何理解效率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就要深入分析其结构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即扩大再生产类型划分为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任何一种扩大再生产类型即增长方式都是由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决定的。马克思提出全要素生产概率概念——TFP,是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关键性概念或变量。TFP作为资本积累规律的内在变量,它的变动主要是一个资本积累的总体结构的日趋合理化的过程。对TFP的衡量和模型的建立,对经济增长有着深刻清楚地剖析。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问题历来是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的一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却没有予以特别的重视,这种状况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很不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问题已经是很紧迫的任务了。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我们的研究对象,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经济增长”这一范畴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个是微观经济效益不高,另一个是宏观经济调控乏力。本文主要是探讨后一个问题。宏观经济问题,说到底无非就是两个层次的比例关系问题,即一个总量平衡问题,一个结构平衡问题。前者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全局,  相似文献   

4.
劳动就业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0年末,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将从1980年的5.5亿增加到7.6亿左右,平均每年增长1.6%,高于这期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本世纪内我国将始终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劳动就业之所以成为当今社会的严重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造成的。但是,笔者认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经济发展就一定导致充分就业,也不是经济不发展就一定导致待业。经济发展战略一般要满足三个要求:(一)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二) 实现经济增长;(三) 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充分就业目标又是这三个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速度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于很多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性问题的理解。目前中国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宏观经济总量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障碍,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主要表现。重新探讨马克思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速度问题,对于中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基本矛盾的作用下,工人阶级只能得到代表可变资本的那部分消费资料,因此它的社会再生产受其相对狭小的消费基础的限制,发展中必然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社会再生产,把消费资料的增长从可变资本的限制下解放出来,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刍议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梅  黄清 《学术交流》2008,(4):110-112
近年来,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我国冰雪旅游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参与冰雪旅游人口数量与大众滑雪场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现代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总量增加的过程,更是一个结构优化、效益增长的过程,而目前我国冰雪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属于总量扩张的"速度增长型",难以实现长期持续的经济效益,更谈不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了,是不可持续的.因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冰雪旅游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换升级、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学     
根据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大体上可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总情况,更具体地说,是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利息率等总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办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法(亦称宏观分析法).总量是相对个量而言的.个量指反映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或活动的经济变量.总量则是个量的集总,它往往表现为个量的总和或平均数.总量分析要求在整个国民经济这一抽象层次上建立有关经济概念,即各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控制人口增长,在这个难题中包藏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怎样有效地克服这个难题,开创90年代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协渊发展的新局面?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何为农村人口综合社会服务体系?为什么要建立这种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是什么?怎样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这种体系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从实践上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带来的高效率是不容置疑的,但在高效率的同时,又出现了贫富差距并逐步拉大的现象,有失社会公平。因此,要协调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聂凯李桂芹一、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是指宏观总量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前者侧重于从量上来考察,后者不仅包括经济在量上的变化,还反映经济运行在质上的变化,这个质就是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说,一个社会的人口增长情况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或者过慢,均会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经济的增长。甘肃省也不例外,本文从人口的总量、结构及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两点结论和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殷京生 《社会》2003,(4):18-19
在中国复杂而又艰巨的社会转型期内,在城市社会里有一个数量惊人,总量在上亿人左右的弱势群体,他们就是中国大 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城市流动人口(特指以谋生营利为主要目的,自发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迁移人口和暂住人口,不包括旅游过往人口)。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景况已成为一个不容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制度性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覆盖全社会,在人们遭遇生活困境时,能够免于绝望的社会安全网,奠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平台。这个安全网的构建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并尽可能地使城乡居民免于贫困的基本保障。构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公共教育这一制度性基础设施,不仅具有潜在的清正廉明、社会稳定的政治意义,也具有刺激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口问题,是清代(鸦片战争以前)浙江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峰值,这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初浙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乾、嘉时期,人口的继续急剧增长,明显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同步增长,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耕地不足,粮食紧张,流民日多。人口压力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良因素,整个社会正处于高危地段,缓慢运转,危机一触即发。本文拟对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情况,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寿命及城乡结构,人口问题的压力等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福春 《浙江学刊》2007,14(5):171-175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金融效率的提高促进金融总量增加,并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进一步促进金融总量的增加,形成一个互为因果关系的链条。浙江经济金融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经济金融和谐共生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础。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已得到最全面和彻底科学的阐明。在许多苏联哲学家的著作中,由于两种情况引起对这个问题的注意。第一,当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生活再生产结构中新联系、新关系和新特点的出现。第二,社会进程,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活动力明显增长。这一切使创造性地理解新社会现实,阐明其发展趋势以及确定人们相应的行为路线的问题迫切起来。唯物史观的奠基人指出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决定作用。这个概念本身十分复  相似文献   

17.
霍秀媚 《探求》2006,(Z1):82-83
一 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应的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政治与经济、生产和流通、人口与资本、享乐与需求的集中地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一定地域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居民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质量互变过程.城市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整体综合形态,不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的转型,更是以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为基础和前提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化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更新引起的深层次社会变革的过程.城市化同时又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转型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型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居住作为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小康目标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上海的居住现状和特点出发,参考了国际上所使用的与生活水平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居住标准,提出了上海到本世纪末应该实现的小康居住目标,并对实现这个目标的意义和可能性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再生产同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重要特征。“经济的再生生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制约与影响。农作物结构(以下简称作物结构)主要指的是,不同农作物在一定耕地上的播种面积比例。这种比例同样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制约与影响。人们在生产中对自然进行干预和改造,但自然条件难以改变,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作物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物结构的形成,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无数事实证明,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可以形成很不相同的作物结构,这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怎样改善社会经济条件,引导农户建立合理的作物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困境:资金粗放运营的现实后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即资金数量极度扩张取得的。据统计,1981—199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年均增长14.3%,信贷资金总量年均增长20.8%,均大大超过了同期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0.8%,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8%的增长速度。根据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数据分析测算,1981——1985年和1986—1990年,在国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2%和7.4%中,资金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高达6.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金投入超常增长所带动。然而,在资金总量超经济扩张,为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资金使用效益却日趋下降。从1980—1989年工业生产企业情况看,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989年为175.5天,比1980年减慢38天,资金利税率1989年为34.6%,比1930年下降49%;销售资金率为48.7%,比1980年上升12.1%。上述情况表明,我国长期推行的粗放运营式资金模式造成了严重后果,资金运营已陷入“四低”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