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钢铁区域市场集中度研究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钢铁产业的区域性特征,划分了各区域市场的类型,计算了各区域市场的集中度,并进行了国际比较,为理性、客观认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众多的文献习惯于从市场集中度的视角来分析,相应的度量指标主要包括最常用的赫芬达尔指数(HI)、CRm指数以及扩展的汉纳-凯指数(简称HKI指数)和熵指数(EI指数)。而佘元冠教授等三人则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解释了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运用模糊白化法实现定性指标定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数变异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以及考察指标关联系数变异水平这四个有机相连部分的评价模型。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钢铁产业的实证分析,认为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突破口主要是降低SO2排放量、改善产品结构和区位布局;虽然近几年钢铁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提高,但进一步提高生态化水平仍然是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及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及其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最终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后向直接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其它七国;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产业对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低于其它七个产钢大国,且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呈降低趋势;投资需求仍然是诱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钢铁强国,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钢产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拉动效应明显低于钢产量远小于中国的日本等OECD国家。  相似文献   

5.
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的比值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观察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态势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经GDP增速为9%,用电量增速却只增,5.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多年来第一次下跌到1以下,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品 《统计与决策》2007,(21):118-120
本文运用非参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不同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与国际相比,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还相对较小;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受我国经济系统"结构性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税收收入超GDP增长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比例税率(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税收增长率一般应低于GDP的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我国近10年税收收入超GDP高速增长,税收弹性系数达2.07,这种现象令人费解和难以相信,成为近几年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使人们产生增长"是否正常"的疑虑.本文对引起该现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税负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的地区间产业集中度的测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集中度指标CRn已经是衡量一个产业(市场)垄断化和规模化的重要指标。由于其指标的单一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基于此,文章在对相关学者提出的模型进行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且较为简单实用的测度办法-θi指数法,运用此模型对2004~2008安徽保险业的地区间产业集中度进行了测定,从时间序列分析角度分析了安徽保险业集中度在地区间的变动情况;并提出θi指数的判别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WTO后,钢铁产业总量过剩、能力分散、结构不合理、竞争过度等问题日益尖锐,钢铁业重组势必成为一个重要选择。在全球第5次购并浪潮所呈现出的强强联合、购并双方实施双赢、共赢策略趋势影响下.我国冶金工业“十五”规划正式提出了全面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奋斗目标,即由2000年末冶金行业前10位的钢铁企业产量占总量的50%,提升到2005年的  相似文献   

10.
王莉娜  童星 《统计与决策》2017,(10):132-134
文章以2005-2015年45家钢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存货变动率来衡量企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情况,实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确实对降低产能过剩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加速技术进步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状况的一条途径;与此同时,各钢铁公司应将其固定资产扩张率与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扩张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概述西部原煤产量及其矿井类型与数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0年相关时序数据测度了西部煤炭产业在这一时期的集中度。随后,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期初集中度、生产扩张能力、进入壁垒、市场容量等相关因素与西部煤炭产业集中度的灰色关联程度。研究表明:期初集中度与市场容量是影响西部煤炭产业集中度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在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结果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西部煤炭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2003~2010年钢铁产业中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计算出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全要素效率值,并把全要素生产效率值分解为四大效率指数,分别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经过详细的分解分析,清晰的论证出我国钢铁产业整体的发展走势,并深入剖析出钢铁产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效率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首先分析了集中度的影响因素,井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现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1992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决定因素作了实证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作为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省际间分布的工具和量化指标,以2006年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省际间分布集中度.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及以上教育程度人群的省际间分布集中度最高,发达地区的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比例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而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义务教育及以上教育程度人群的省际问分布集中度则相对较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军 《统计与决策》2017,(10):155-158
文章研究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产业相对集中度与绝对集中度,并与美国基金业进行了比较;之后讨论了产业竞争行为,指出金融创新后的企业竞争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迁,并对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二者关联性较弱.深入研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产业变迁对于合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分析了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现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1992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决定因素作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强 《统计研究》2017,(5):28-37
本文设计相对收入水平指标度量和分析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制造业量比R-manu和服务业量比R-ser攀升至高水平,并构成收入量比主体部分.在二者一阶变动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前2年和本年的⊿R-manut-(i=0~2)能以正弹性解释本年⊿R-sert,表明制造业量比变动具先导性.在R-manu和R-ser之间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发现,R-manut对R-sert的影响弹性系数较R-sert影响R-manut的弹性系数大得多,跨越者弹性系数趋向增大,表明制造业量比在交互影响中具主导性.因此,制造业发展和深度工业化是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国际经验比较提示,未来我国应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并努力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图情学生产力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文章利用反映社会科学领域高质量水平的CSSCI来源文献作为科研产出指标,对1998~2007年间我国各地区图情学生产力水平、分布、地位、发展趋势与优势地区进行定量分析;利用集中度、增长率和排名变化等指标时我国各地区图情学生产力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相对优势指数(CAI)分析了我国图情学学科相对优势地区以重点发展.最后对发展我国图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事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淑瑞 《统计与决策》2016,(20):186-188
文章从企业价值指标、财务指标和税收筹划指标等三维度考察我国农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我国企业股权集中度呈现从高度分散到高度集中的无序状分布;经营收入与营业利润对企业绩效不具备解释作用;有力的税收筹划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选取体现公民经济能力、地方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制度与规则等对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影响的指标,设计了包括目标层、系统层、主题层和指标层的4层指标体系。"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发展弹性系数"可以比较客观地刻画被评价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