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再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考察可以看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背后有着家庭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深层原因,据此,在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对这些原因做出进一步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流动结构不断变化、农民流动模式发生变迁而衍生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作者以昆明市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昆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当前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户籍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参保率太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欠缺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每个问题都亟待解决,但又不能急于求成,我们需要理顺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者之间的权责关系,确保各个系统主动地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使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大量农村劳动力富余并向城市流动,继而农民工成为社会转型期间分化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也出现了代际变化,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目前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渐趋“家庭化”,大量学龄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公平需以制度公平为基础,制度公平为教育公平的首要价值,解决新生代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必须将制度公平贯穿于教育制度始终。  相似文献   

5.
抛开社会因素,就农民工个人而言,市民化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市民化意愿,二是市民化能力。前者是主观条件,后者是客观条件并且是最核心的条件。市民化能力是指农民工跨越市民化门槛(即市民化成本)的能力,主要反映的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农民工收入和市民化成本是决定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两大因素,因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必须从这两处着力: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工收入——通过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以提高农民工财产性收入。二是多途径降低市民化成本——通过完善户籍、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以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入户、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养老等成本;通过创新维权机制,以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从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完善教育保障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维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提出要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和大众媒体五个层面出发,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大融合教育的研究力度,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马丁·海德格尔奠基,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发展完善的哲学解释学,使解释学的发展实现了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透过哲学解释学的诸多观点来看我国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并进行反思,对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方法有借鉴意义,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对城市社会管理的影响及表现这一个角度切入,从而分析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并且提出如何解决教育不公平的对策,来谈论城市政府的社会责任和管理,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带来大量学龄少年儿童,由于现行教育、财政体制及相关教育法规与这种人口自由流动的大环境明显不相匹配,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艰难,而民办学校又存在管理混乱和教学资格置疑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的缺损。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应当在以国家公立学校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的方针政策下充分挖掘公共教育资源,尝试建立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登记卡”或实施“教育券”制度来解决教育经费区域划拨矛盾,以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C民工子弟学校为个案,描述该校教师学历资质较低、流动性高、组织性弱、责任感不强、对流动儿童持有偏见等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同时指出教师的特点与问题将会影响流动儿童社会化的效果。随着相关部门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会依照教育制度和法规要求步入正轨,当前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特点只是流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群体子女教育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过对南京市19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及政府部门的调查,指出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职能缺位和管理失序。因此就改进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制度和政策提出了若干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平等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清理和修订涉及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相关法规,理顺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监督体制等。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包括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两个方面.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具有多元性,除了因户籍制度造成的"上学难"外,还体现在流动儿童聚集地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一致性、流动儿童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农民工在城市较差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短期内无法结束其留守状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教育与技能水平决定了其工资报酬水平,但目前农民工整体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都较低,大多数未受过职业技术培训,且对今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不高.本文针对以上问提出了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出现了阻滞,具体表现为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不高,学杂费用偏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低。学界普遍认为,阻滞的原因在于政策设计的缺陷,政策执行遭遇制度和体制障碍,政策资源不足以及利益冲突;为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必须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推行"教育券"制度,建立在居住地就近入学的制度,建立全国性电子学籍信息系统。对于本问题的研究,现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与研究规范性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连锁式农民工社会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突破时空、区域、单位的物理阻隔,具有有机整合、宏观调控与各地灵活适宜的优势,致力于构建城乡沟通、城市相通的服务于农民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教育体制。这种教育,既是克服传统农民工社会教育局限,实现自身和谐的教育,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这种优势突出、意义明显的连锁式农民工社会教育具有实施的价值基础、现实基础和运行基础,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深圳、苏州两市的农民工调研数据,针对农民工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进城工作时间和长远打算方面的分化,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的差异性,提出构建分层分类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重视农民工中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提高农民工参保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处于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民工的边缘性特征与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要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要明确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最终目的是农民工市民化,选择的方式应该考虑克服其边缘性特征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兰州城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城区部分6~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表明: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客观环境较差。在学校的义务教育中,被调查对象对学校基本满意;学校的教学和课程基本适应学生发展需要;老师对待本地孩子和流动人口子女差别不明显,个别方面有所差异;流动人口子女与同学关系总体来说比较好。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自我评价比较肯定和积极。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不但需要家长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学校内也要建立平等的教育环境,政府方面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民工维权问题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民工维权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国家农民工管理制度滞后以及农民工自身原因。针对这两个问题,国家在积极探索农民工管理制度,并且专门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案例仍然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管理渠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组织,参与到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中来,让民间组织在政府的引导规范下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起到“预防”、“盯防”、“消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甘肃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在全国范围内既具有普遍性,又具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独特性。研究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必须立足于机制转变和制度创新,从转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农村乡镇体制改革和农村户籍改革入手,建立完备的“三农”问题法律法规体系及其监督机制,才能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