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宋代陶瓷业空前兴盛的大环境中,作为"广窑"中心的石湾窑得到蓬勃发展,掀起了日用陶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并正式揭开艺术陶生产的大幕.南宋至元,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石湾加速接受北方陶瓷文化的影响,开始仿烧名窑。始终如一的民窑地位使石湾陶艺扎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开始萌发出巧美与实用结合、民俗化、简括传神、浑朴有味等地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石湾从明代开始大量烧制仿钧釉产品,并形成鲜明特色,被称为"广钧"。明代之后,仿钧釉成为石湾窑釉之冠,主流釉色。那么石湾仿钧釉与宋钧窑有何继承关系?石湾何时开始仿钧?石湾仿钧釉与宋钧釉有何异同?有何发展与创新?正是学界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佛山陶瓷工业主要是以石湾为基地。制陶历史已有数千年,明朝时期,石湾便成为远近弛名、规模较大的陶瓷生产中心。历史上曾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素有“南国陶都”之称。 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佛山陶瓷工业曾一度衰落。直到解放前夕,还是工场手工业作坊,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解放后,陶瓷工业作为佛山市最古老的传统工业才得以焕发青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由广东佛山市博物馆、温州博物馆主办的《石湾是个美陶湾》馆藏石湾陶展,于4月19日至5月12日在温州博物馆展出。本展览精选130件套石湾陶优秀作品,使温州市民在家门口近距离地感受石湾陶的艺术魅力。为配合展览,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到温州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石湾陶塑的赏析》讲座,目的是为了用专业的角度、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加深温州市民对石湾陶艺的认识和鉴赏。黄志伟告诉记者,"石湾陶"  相似文献   

5.
石湾窑从宋代开始使用龙窑烧制陶器,至明清形成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著名的南国陶都。随着时代变迁和生产方武转变.龙窑日渐式微.现只剩下三座龙窑。龙窑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的价值.对龙窑现在面临的不合现代生产要求、龙窑技艺濒临失传、燃料难求、周围环境存在隐患等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以分段承包的方式增加龙窑的使用率,并且成立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龙窑的保护工作,采用多种办法。使这一珍贵的“活文物”万古长青。  相似文献   

6.
"石湾公仔"标志的设计意念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强调创新,寻求传统与现代生活同现代艺术的融合。在具体造型的选择上,设计者撷取陶泥与印章等要素,巧妙妥贴地完成了标志的核心构成。"石湾公仔"四个汉字分为两组不同的设计概念,并具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手段及阐释方向。"石湾公仔"中的"公仔"一词,是佛山及粤港民间长期沿袭下来的对石湾陶塑人物民间的、草根的一个描述。  相似文献   

7.
荣昌陶器     
<正>荣昌陶器是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一带民众以鸦屿山陶泥烧制的器皿,至今己有800多年历史。荣昌安富生产的陶器包括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四个大类800余个品种。鸦屿陶泥可塑性强、细腻致密,成品陶器"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荣昌陶器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云南建水的建陶、广东钦州的钦州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的安富与江苏的宜兴、广东佛山的石湾则成为"中国三大陶都"。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8.
明清石湾陶艺在人物陶塑、日用器皿等方面深受中国绘画影响,取得了眸子刻划、衣纹处理两大艺术成就。石湾陶艺受中国绘画影响有着深刻的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也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画师人材辈出、陶艺家颇有艺术素养有关。考察这一历史背景,才能窥见石湾陶艺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石湾陶瓷艺术品类繁盛,在实用功能中蕴涵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再现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活的解读;在各类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中表达着石湾陶瓷艺术的价值判断和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屈赋“彭咸”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赋“彭咸”考释梅琼林屈赋作为政治抒情诗.以其博闻强志的丰厚知识基础涉及了广阔的历史幅度和众多的历史人物(三王、尧舜、荣纣、汤禹、皋陶、傅说、吕望、文王……等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说:“屈赋上称帝警·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是石湾陶艺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的奠基时期。明清石湾陶艺注重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简约质朴,豪放自然,尤其在人物眼神与衣纹的刻划、"素胎烧制"等艺术表现技巧方面所作出的探索,终经后来历代艺人的发扬光大,已成为今天石湾陶艺所特有的"有意味的形式",并展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石湾陶艺经历了复兴──凋零──再复兴的曲折历程。发展起宏大的创作队伍,出现重视艺术理论学习和艺术经验总结的新风气,形成两大主要艺术流派。改革开放后陶艺创作与生产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存在艺术品位蜕化和生产萎缩的隐忧。  相似文献   

13.
石湾公仔是广东佛山的陶瓷工艺品,产品种类繁多,题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选取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特征,遵循跨文化交际原则,通过英语译文准确地传播其文化信息,能够有效提升石湾公仔作为旅游产品的地位,促进佛山旅游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元谋人与东方人类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40多年来,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化石并非孤立的偶然现象,它与元谋出土的大量远古生物化石、古人类文化遗存,与元谋以外其他地区的考古材料一道,证明了元谋人在东方人类起源的链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以元谋为核心的云贵高原及附近地区,继续推进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仍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5.
秦置湘南县,县治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梁天监(502—519年)中,置湘潭县,辖今衡东县及攸县西乡地域,治今衡东石湾附近。以县治临湘江,境内湘、洣、浊、永乐诸水多深潭,故名。唐天宝八年(749年),迁置湘潭县,县治从石湾迁驻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城塘镇)。其时湘潭县域,约为东汉时湘南县地。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陶瓷业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章对古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初步梳理:东汉至南北朝,景德镇的陶瓷业只见文献记载,未见陶瓷遗迹;隋唐、宋、元、明朝,逐步发展,明朝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中心;清朝前期,达到世界瓷业鼎峰,清朝中后期,历经坎坷,曲折发展。通过这一梳理,一方面展示景德镇陶瓷业的历史演变轨迹及陶瓷文化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景德镇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瓷器输出较之前代,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十三行设立前,广州瓷器加工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十三行设立后,行商从景德镇、佛山石湾等地购来各色瓷器,在广州本地仿西洋画法加以彩绘,销售至欧洲各国,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获得充分发展。“广窑”的广泛存在是瓷器加工制造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广州的瓷器匠师和瓷器加工场是加工制造业形成规模的条件,广彩瓷的产生是迎合欧洲市场需求的结果,纹章瓷装饰工序产地转移是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中心地位确立的表现,欧洲的时尚需求是瓷器加工出口的市场。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式的瓷器加工制造业,凸显了十三行在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