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芝的现代性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叶芝的现代性,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叶芝虽然不处于以艾略特、庞德为代表的现代主义中心,但其对现代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叶芝对现代主义的态度是否定的,然而叶芝诗歌中的意象、思想无疑有着深刻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叶芝诗歌以东方神秘主义的象征著称于世。玫瑰、狮身人面怪、天鹅和螺旋是叶芝诗歌中具有凸现主题意义的意象。其来源有二 ,对《旧约圣经》抒情诗风格的继承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直接来源 ,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对中国和日本诗歌的模仿学习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3.
叶芝生命与艺术创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东西方宗教思想的关怀,他对东西方主要宗教灵魂思想的接触与吸收成就了其生命与艺术创造的不朽地位,其中,来自日本宗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诗人接触和研究能剧及其神道教而产生。诗人虽未直接受到日本能剧写作和日本神道教教义的严格引导,却能对它们进行艺术阐释和再现,并以此凸现灵魂与宗教关怀主题的永恒性地位。在诗人的心灵里,唯有这样的永恒性主题才能真正地造就生命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芝的民族主义态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在这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诗歌也是叶芝诗歌创作中的一大主题。文章分析了叶芝的爱尔兰‘民族主义思想,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叶芝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叶芝处于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其创作深受这一时代氛围的影响。为了确立爱尔兰的文化身份,叶芝以英国作为标准进行了后殖民反写。在这种反写中,叶芝通过描绘爱尔兰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作家的家园意识和对理想的生存方式的看法;其对爱尔兰古老泛神论宗教信仰的复兴所作的努力包含着对英国工具理性和机械逻辑的批判;而其创作中对系统性的强调和对爱尔兰文化构成的思考与当代的生态整体主义和文化生态等思想暗合。叶芝在爱尔兰文化身份的构建中,无意间蕴藏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文学创作在晚年达到了鼎盛时期。此间他创作了以拜占庭为主题的诗歌《驶向拜占庭》与《拜占庭》,表达了他对纯粹精神和艺术的永恒世界的向往之情。本文通过对这二首诗的对比与分析,探讨诗人在诗歌主题、象征符号以及哲学思想上的延续与变化。可以看出,诗人在这二首以拜占庭为主题的诗中对死亡与永生的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二者关系的哲学思考越来越趋于成熟和深刻。  相似文献   

7.
简论叶芝与中国现代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是爱尔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作品较早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文坛。因其多变的诗风和多元的思想,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坛的不同流派,对其作品的译评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诗坛的艺术指针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文章追溯了从五·四运动以来到现代,中国文坛和学术界对叶芝译介的历史,力图探索叶芝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和诗人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威廉·勃特勒·叶芝的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虽篇幅不长却意象纷披、内涵丰富,本文试图结合弗洛伊德、荣格及弗莱的理论从心理分析的视角重新解读叶芝的《驶向拜占庭》,以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诗人叶芝尽管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但他对世界主要宗教思想的理解与吸收却成就了其诗歌创造的主要源泉和思想基础,形成了影响诗人作品的独特宗教意境,其中,来自印度宗教思想的影响尤为深远而成功。诗人虽未受印度宗教教义的严格引导,却仍能取得对它们进行独特阐释的艺术视角,并以此凸现灵魂与主观真理在宗教和艺术中的永恒性。在诗人的眼里,正是这样的永恒性主题才真正造就了生命意义和宗教关怀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叶芝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在表现时间强大破坏力的同时,还通过其神秘性、神圣化和空间化展现出抗争时间和挑战时间的方式,体现了诗人独到的时间观。自然意象诗歌呈现出爱尔兰西部地理空间中的植物、动物和风景,并深刻地揭示了统摄叶芝诗歌整体性的时间主题,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叶芝诗歌时间主题的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11.
《等待野蛮人》通篇浸润着宗教的无意识 ,拷问、受难、洗礼、忏悔等宗教名词贯穿始终 ,库切仿佛在叙述一个新时代的“宗教神话”。深刻的寓意、模糊的背景、简洁的语言 ,这一切都类似于《圣经》的叙述方式 ,并且所体现的对人类的道德关怀和对理性的无情批判 ,处处渗透着宗教的无意识。这是一本关于思考人性的宗教神话的寓言。本文试图从中找出《圣经》中宗教无意识对于作品主题和叙述方式的影响 ,探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等待野蛮人》所体现的深刻寓意 ,及其对于探讨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叶芝的象征主义手法解读其贵族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在其诗中深刻而鲜明地贯穿和体现了他的贵族思想。为了进一步解读这一文学现象,通过分析叶芝的象征主义手法的三个发展阶段:哀伤悲婉的早期,坚实明朗的中期与晦涩难懂的晚期。一一解析了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下所折射出叶芝的贵族之梦的不同形态、梦幻朦胧形态,执着强烈形态与由物质追求升华至精神探索形态。通过文学文本的表面揭示出作品的内在形式与社会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叶芝的诗歌中,对称是一种典型的结构,也是他思考世界和诠释"人"的复杂性的独特形式。叶芝在诗中扮演牧羊人、老人、青年等诸多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并让他们作为自我的镜像,反复出现在不同的诗歌中,构成别具意味的对称关系来呈现对相同的主题进行多角度探讨后的理解。由抒情主体的对称延展到诗歌主题的对称,叶芝最终指向的是"人"所面对的困境,其诗歌理念也正是通过这一写作方式得到了实践,并从浪漫主义深化到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诗篇》中一些被寓意解经法解释为预表耶稣的受难与复活的章节,加尔文按照字义解经法,将其解释为关于大卫王的历史记载,从而消解了寓意解经传统对相关经文的反犹式解读。加尔文承认《旧约》与《新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肯定了《希伯来圣经》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地位;他坚持认为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旧约"和与基督徒所立的"新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他还超越了基督教传统中长久以来将福音与律法相对立的观念,认为犹太律法对基督徒的作用不仅停留在路德所认识的消极层面,也有积极层面的功用。与对待基督教的异端分子相比,其著作《回应某位犹太人对基督教的质疑与反对》也反映出他对犹太人的态度是相对宽容的。加尔文对字义解经方法的推崇则与他个人所接受的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他的"启示神学观"认为上帝的启示是一种"渐进式"的启示,《希伯来圣经》和上帝与犹太人所立的"约"以及犹太律法都是上帝启示的一部分,这构成了他对犹太教相对宽容的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象征:介入还是逃逸——叶芝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是后期象征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有意识的运用艺术技巧将诗歌美学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象征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对叶芝诗歌生成模式的考辨、论析探视出他诗歌写作的内部视域与外部的现实世界隐匿着一种复杂的关系,展现出叶芝独特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象征主义是叶芝作品的特点之一,叶芝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其自我特色的象征主义。在此通过分析叶芝作品中象征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特点,提出了一些叶芝象征主义对文学写作教学的启示,旨在为广大文学写作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有着深刻宗教寓意的小说。把作品还原到作者当时的宗教背景中,对于理解作品中反映的基督教思想,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芝的诗中充满了"可怖的美的诞生"的意象,它们象征着一些事件的突然爆发,或者某种无法控制的神秘力量的释放或者存在。叶芝在诗中赋予这种力量以各种各样的意象,对这种意象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持有非常矛盾的态度和观点。文章通过对三首诗歌的细读来分析叶芝如何通过一些神秘主义的象征来预示一些"可怖的美的诞生"和他对这种诞生所引起的影响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20.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元素,此外,他坚持用英语写作,体现了他诗歌中凯尔特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依赖与对抗。他在保持与本民族的联系同时,借鉴了其他文化尤其是基督教的精髓,使其诗歌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