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人口分布的平衡与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不平衡特点由来已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腾飞的需要,大西北的开发势在必行。为此,主张向大西北大量移民以改变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从而适应生产布局的西移的呼声在有关论述中时有所见。笔者认为人口的“平衡分布”不等于“平均分布”,我国这种貌似不平衡的特点与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各地区的环境容量相适应。因此,就这个意义讲,这种分布是平衡的和合理的。任何以人口合理分布为理由,大量移民西北的主张是不切合实际的。本文就这一论点试图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并以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所划分的八大人口区为依据来论述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这一不平衡特点的平衡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开发大西北,这是历史赋与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光荣使命。人口工作是贯通开发事业始终的基础工作之一。从现在起,就要为保证重点转移作准备。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西北地区人口学界同志们。西北地区的优势和弱点正确认识大西北,是确定开拓决策,提出并解决人口课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1983年党中央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大西北的战略设想。这是一个重大的预备部署。我国经济和人口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并且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大西北仅陕西省属中部,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在西部。建设大西北,势必出现对移民的需求量和可能性问题;研究分析移民大西北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正> 人口城镇化是当今世界性普遍现象,它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人口城镇化制约着城乡人口的分布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根据我国城乡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科学、合理地调整城乡人口分布,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城市化道路,才能有利于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地区间人口与土地资源及其关系具有不同特点。探讨这些特点,对于合理分布人口,开发国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一、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具有如下特点:1、人口较为稠密。1984年末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8人,是世界平均水平(35人/KM~2)的3倍。在1亿以上人口的7个国家中,我国人口密度高于苏联(12人  相似文献   

6.
移民西北,始于秦末,自张骞通西域之后才逐渐开展,但时行时辍,开发成效不大。两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致力于东南国土的开发多,致力于西北国土的开发少,形成我国国土开发和人口分布的极不平衡。去年夏秋,中央几位领导同志先后视察西北,强调开发大西北,将使之成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这是一个具有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顺利结束,相关快速汇总数据也已经公布。依据全国和各省最新发布的主要数据公报,对我国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人口普查关注的焦点,不仅首次及时地在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了人口流动数据,而且第一次披露了市内人户分离人口数据;人口流动对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十年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与人口地区分布变化是一致的,人口迁移流动对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6%,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人口普查获得的资料就如一座宝库,努力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料,对于认识我国人口现状,研究我国人口发展规律、了解计划生育状况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普查项目来看,其普查内容可分为四大类: 一类是人口的自然状况,包括人口的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生育与死亡状况。二类是人口的社会状况,包括民族、户口状况、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三类是人口的经济状况,包括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构成、不在业人口状况。四类是人口迁移状况,包括1989年常住地状况和迁移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的概念和计测原理 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内蒙、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半,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73%;其余26个省区面积也占全国的一半,而人口却占全国的96.27%。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描述。怎样才能更精确地反映人口分布状况及其变化呢?人口重心就是测定人口分布状况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测定和描绘我国1912至1978年的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可确切并形象地看出七十年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不仅是吸纳人口的主要地区,也是支撑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文采用描述统计、空间基尼系数、规模-位序法则等方法对我国19个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从19个城市群人口的总体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来看,我国不同城市群人口规模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很不均衡。大多数城市群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个别城市群人口呈减少趋势。从人口分布特征来看,城市群内部的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差异较大,大多数城市群呈现人口向规模位序靠前的大城市集中分布的格局。近10年以来我国城市群人口规模位序分布集中化趋势出现多极化发展,但以持续集中化分布为主。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启示:针对城市群人口规模和分布的整体差异特点,要有重点地对中西部城市群进行政策倾斜和支持,避免一刀切;在国家层面上要采取分类、分区和分级管理与建设,针对各城市群的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分类施策;针对城市群人口发展阶段和国家城市群建设要求,要注意防范个别城市群人口的减少和萎缩;对于大多数城市群内部人口分布过于集聚的状况,要注重加强城市之间的人口有序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开发和人口城市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经济开发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口城市化的程度,而人口城市化带来的“聚集优势”的效益,又能促进经济开发。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必须反映出经济开发与人口城市化的这种关系。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这一方针依据长期以来城市人口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当前人口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看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从长远来看也符合历史所证明的城市发展规律。作为一个长期战略,这一方针的意义十分重大。经济发展史证明,当正确的政策与规划具有长期性、可行性并能持续推进,就会有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城乡分布 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看,我国城镇人口为20,659万人,占总人口的20.6%,比1964年的18.4%提高了2.2%,比1953年的13.3%提高了7.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人口城乡分布状况是: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8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1949—1982年我国城乡分布图于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婚姻状况是人口普查中有关人口和社会特征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人口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婚姻状况的各项比例中,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尤为人们所关注。这是因为,通过分年龄性别的未婚人口状况的研究和计算,可大致反映出该人口的分性别的已婚比和平均初婚年龄。50岁以上未婚者在同年龄人口中的比例一般可视为不婚率。这些都会对人口生育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未婚人口状况这一指标已成为分析生育率乃至进行人口预测的依据之一。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在我国人口史上首次全面记录和综合了我国未婚人口的状况。本文即拟以此次普查资料为基础,同时联系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我国未婚人口状况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澳门半岛面积仪6.05平方公里,人口仅有40多万,离岛(凼仔、路环)面积虽较大(合共约10平方公里),但正在开发过程中,人口不多,约只占总人口的3%。所以,澳门只不过足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而已。近来对澳门人口研究的兴趣,是其特殊的历史经历、地理位置以及目前的政治形势发展使然的。这个珠江口两岸的小半岛,自古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是我国人民开发的。如无特殊的历史经历,其人口状况与我国南方沿海众多的小岛的人口状况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大家都会同意,其人口过程的特殊性是既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北部地旷人稀经济发展缓慢 ,而开发大西北 ,首先要开发西北的人力资源 ,构建劳动力市场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另外 ,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其人口在增长、构成和分布等方面都独具特点,对全国人口乃至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回族人口的特点,不仅对制定回族人口今后的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它少数民族乃至全国人口的发展都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拟着重阐述和分析解放以后回族人口的发展与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作者认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应该在“两种生产”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更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作用;新时期我国的人口政策应从“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充实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调节人口分布,开发人力资源”。控制、提高、改善、调节、开发是互为关系、互为结合、互为促进的,但并不是并列的,控制人口数量仍是我国人口政策的立足点和基础;作者还根据新时期计划生育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完整定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潇 《人口学刊》2006,(3):29-34
东北地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在东北地区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东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东北地区从人口净迁入转变为净迁出地区,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显现出衰落的迹象,人口净迁出的速度加快,东北地区内部人口从北向南迁移的趋势增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分布的一致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东北部,人口约3000万,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昔日的北大荒得到迅速开发,同时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死亡率水平大大降低,但由于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较为独特的经济状况,其人口死亡与全国及其它省市区比较,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析黑龙江省人口死亡率变化和现状,能够为制订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人口政策和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对其它地区开展人口死亡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东乡族人口变迁、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乡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人口绝对数来看,仍是一个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民族。本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基础,根据历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对甘肃东乡族人口变迁与分布状况作了分析,试图探索其发展特征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