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教育科学化与艺术和谐发展成为中国艺术教育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值此情境,李森倡导"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教育理念,广泛吸取西方经典教育文化内核、提出教育形态的本真回归、推行"原点"与"原典"教育、开展"对话教育"及培植理想的"教育环境",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艺术教育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文化"内涵深刻而丰富,它既体现了老庄道家的本体论哲学思想,又蕴含了优秀的教育理念。以国际前沿性的"客观教育本体"理论为框架,立足本土文化的本位立场,揭示中国"水文化"中传统的客观本体性教育思想的本质,呈现出该教育理念的世界先进性和贡献性,同时对中西方教育理念中一直以来存在的本质问题予以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安德森教授首次提出"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思想,并分析了"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美术教育史中的发展,阐释了"为生活而艺术"作为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在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文化、创造性和新兴科技,并以学生自身生活与体验为中心和以主题教学为策略,力图用美术教育来拓展学生对生活、社会、世界的理解。在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上,介绍了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对于传统教育研究的突破,最后对艺术教育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建议与范例。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文精神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由于受到当今市场经济、外来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影响与冲击 ,存在着重新阐释的问题。艺术是人类审美理想和对生活把握的一种方式 ,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具有认识和教育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和情感教育 ,对于构筑和弘扬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景的教化意义。本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入手,对高校环境在人文景观、空间尺度、场所精神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以学生行为特点为基础,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高校环境建设理念,即通过借鉴传统书院的教育空间营造方式及景园艺术手法所表达出的意境与理念,塑造既能满足学子需要,又能传达教育理念与文化精神的空间形态、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理念的生成做了启蒙的开创性工作;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为近代艺术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蔡元培对美育的学制性倡导促进了近代艺术教育的普及;而以李叔同为代表的学堂艺术教育实践则充分融合了上述三者的艺术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近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发展趋势.他们艺术教育思想的生成与嬗变也体现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由功利性向"全人格觉悟,,的超功利性方向发展的规律,是中国艺术教育从古代走向现代的重要界碑.近代艺术教育理念的嬗变也为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太原师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搭建了"研究平台+课堂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四位一体教育机制,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其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其三,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向着"生态责任"教育目标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共识。《"美丽中国"语境下的生态责任教育》一书,在建设"美丽中国"语境下,将中国国学中的生态责任教育理念、科学发展观理念、马克思主义生态理念、西方生态理念融为一体,阐释了中国生态责任教育的基本内涵、价值功能、主要路径、方式方法,分析了提高国民生态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析了提高国民生态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以及加强生态文化和生态教育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全域性的大学管理理念和方法,它包括了从办学理念、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到课程设置、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专业能力等一系列高校发展策略问题.高校是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目前以传统教育为主的高校创新人才教育面临诸多的挑战.当前有必要反思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以探求一条适合中国文化的新世纪的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必须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必须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清、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偏弱等诸多问题。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准确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曲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伦理道德教化的重大使命。在"以德治国"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戏曲艺术走进德育课堂,完全能够胜任艺术传播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任。在传统德育工作体系中尝试融入戏曲艺术来辅助德育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借鉴戏曲界师德资源四种途径将戏曲与德育有机融合,用隐性教育手段"物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效果,提升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儿童价值观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中有积极、合理的成份,也存在消极、糟粕的东西,这为清末民初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在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传承了“以孝为先”“忠恕之道”及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也摒弃了愚忠、愚孝的腐朽教育内容,同时吸收了西方近代公义、公德、权利平等、遵守法律等德育元素。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一方面深受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的影响,当新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时,传统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动,而文化异动与价值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此外,近代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理念的反思以及对西方道德与文化的审视也推动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剔除其封建意识形态因素,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孝道"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新孝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文化载体和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墨动画是最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画片,其创作的形式充满诗情画意。水墨动画的视觉语言来源于我国千年来历史的传统水墨画艺术形式。传统的题材和审美意境,必然会作为视听的艺术形式介入水墨动画中来,作为最具本土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的水墨动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同外来动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研究水墨动画必须研究它与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武功苏氏作为一个中古士族,继承与发扬了苏武为代表的先祖们开创的家风、家学,造就了武功苏氏在中古时期的繁荣,对今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乐既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旋律优美,是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弘扬中国民乐,不仅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因此如何从民乐发展的角度找到民乐教育的路径值得人们关注,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民乐团为例探索如何以民乐团来促进高校民乐教育,为我国高校民乐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继王国维之后,“意境”成为中国现代学人统观中国古典艺术特质的一个代表范畴。宗白华以其融会中西文化的诗性气质赋予这个古典范畴以全新的人文内涵。在使之具有现代性与世界性的同时,他也为这个经典范畴成为中国艺术特质的代言者,找到了最终的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民族美术教育是承载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弘扬与铸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途径。在蒙古族地区的高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符合国家现行的美术课程新标准,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发展,开展综合性、多样性课程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挖掘民间美术的精粹,把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和保护,增强民族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为民族高校美术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典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经历了1949-1956年批判改造、1957-1978年逐步僵化、1979-2012年拨乱反正与批判继承、2013年以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四个阶段。通过整体梳理其关系与态度的演变历程,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始终保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性、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治国理政实践等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能够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必须从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等多元文化视角进行全方位观照,尤其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定位解读,从而作出更为科学、全面的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与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都属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文论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取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文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