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十月革命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忠于沙皇政府,是沙皇政府的重要社会基础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与帮助。农民改变态度,从支持沙皇政府和支持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转而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其原因有三:第一,沙皇的战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心;第二,临时政府坚持战争的政策,把农民推向布尔什维克;第三,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农民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他们从观望、困惑、彷徨和反对中,转变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论述十七世纪以来的中俄关系时指出,俄国历代沙皇对中国一贯推行“掠夺政策”、”殖民政策”和“瓜分中国”的政策。而苏修叛徒集团及其御用文人把沙皇俄国对中国实行的侵略政策,都别有用心地篡改为“友好的睦邻”政策。对于他们这种颠倒历史,为老沙皇侵略中国的罪行进行开脱和美化,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制造历史根据的卑劣行径,必须给予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苏修御用学者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为老沙皇侵华罪行开脱罪责的黑书。他们在这部黑书中,以伪造历史的卑鄙手法,制造了种种谎言:什么俄国“通过和平外交途径”,“解决”了与中国的“边界问题”;俄国对中国进行的贸易,具有“完全平等的性质”等等。按照他们的说法,沙俄政府与其他西方列强“不同”。它不是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而是“致力于建立友好睦邻关系”。这种种谬论邪说,完全是对历史地恶意篡改,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打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即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帝国主义掠夺瓜分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沙俄争夺殖民地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老沙皇曾先后于1899年和1907年间,倡导举行了两次海牙和会。这些会议,是暴风雨降临前掠过的一阵闪光,是战争大合唱上演前的一支插曲。我们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探讨一下“和会”的由来和结果,对于了解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矛盾的曲折变化,了解从帝国主义和平转向帝国主义战争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对于揭穿老沙皇所谓“爱好和平”的神话,还是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因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写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对沙皇俄国这个全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后堡垒及其凶恶的霸权主义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分析,明确指示各国工人政党、尤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坚决反对沙皇俄国的侵略和扩张,以捍卫社会主义运动的成果;同时科学地预测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和俄国革命的发展与胜利。这篇重要文献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它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沙皇俄国挑起的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沙俄侵略土耳其并与英、法争夺近东霸权的战争。这次战争主要是由于沙皇俄国企图分割土耳其、占领君土坦丁堡和控制黑海的出海口而引起的,英、法两国对沙俄的纵容也起了推动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次战争的爆发,揭示欧洲列强的勾心斗角,暴露它们各自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与俄国的关系,先后发表了米庆余同志的《沙俄在甲午战争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以下简称米文)、王少普同志的《沙俄与中日甲午战争》(以下简称王文)。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沙俄在一定时期支持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米文说“沙皇俄国把日本作为工具,暗中赞助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王文说:“从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起,直到日本侵略军在东北辽东半岛登陆,沙俄对日本向朝鲜扩张和出兵持“表示支持”和“纵容态度”。战争爆发后,俄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信中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事实上,俄国自1861年改革以后,正在走向资本主义。要阻止这一进程,就必须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马克思把希望寄托于1877爆发的俄土战争,希望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从而引发国内革命。但战争以土耳其的失败而告终,马克思的希望未能实现。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发各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苏修新沙皇豢养的一伙御用学者,为了给自己的主子——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制造历史根据,他们肆意篡改历史,大搞翻案活动,千方百计地为老沙皇的侵华罪行辩护。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齐赫文斯基就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个。由他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则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作。在这本书里,齐赫文斯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编造种种谎言。他胡说什么“沙皇政府既未曾主动地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也未曾主动地维护一八六○年以后一系列条约”。“俄国政府与西方列强不同,它对中国奉行另一种政策,力求建立睦邻关系”,等等。请看,当年被列宁、斯大林斥之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沙皇政府,今天,在齐赫文斯基的笔下,突然变得如此温顺可爱。它一不对外侵略;二不把不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诞生一百五十周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中叶的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战斗旗帜。他由于在沙皇专制的俄国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而建树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他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卓有成效的活动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在生前,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经受到反动分子和自由派的恶毒攻击、诽谤和残酷迫害。他的成年时期大部分是在沙皇的监狱和流放地渡过的。他们诬蔑他是“疯狂的匪徒”、“捣乱分子”,说在他的理论中“除了结论荒谬之外,什么也没有”。但是,与反动营垒的态度相对立,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认为“十八世纪在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一书中明确指出: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政策在彼得大帝(1682—1725)以前,属于“地域性蚕食体制”;彼得及其继承人推行的则是“世界性侵略体制”。马恩的精辟论断,为我们研究中俄关系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殖民战争。日本经过长期的扩军准备,并得到英美两国的支持,战胜了沙皇俄国,成为“新起的帝国主义强国”。停战条约规定,中国东北由战前的俄国独占,变为俄据其北、日霸其南的瓜分状态。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回了在十年前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失去的“战果”。战后初期,日本外交战略的既定方针是继续保持同英国的同盟关系和日美间的联合,以防止俄国“复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鉴于以往论述的偏颇,对俄国1812年反法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考察,认为沙皇政府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是它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动政策的继续,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相似文献   

15.
对主权国家而言,国内政治因素时刻影响着外交决策的运转。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沙皇虽推行各项改革以扭转克里米亚战争后的帝国景象,但宪政道路行不通,中央权力机构缺少分权机制,民众顺从意识依旧,沙皇专制的政治属性并未改变。这种封闭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决定了帝国外交决策缺少灵活性,沙皇执掌决策大权,秘密外交仍旧存在,外交决策仍受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外交决策与军事行动无法达成一致,帝国外交决策呈现出典型的集权性。  相似文献   

16.
苏联史学家为了替老沙皇侵略中国的罪行辩护,在清代中国的西北疆域问题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著作,其谬论虽千奇百怪,甚嚣尘上,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条:一曰清代西北边疆不是中国固有领土,而是十八世纪中叶侵略来的;二曰被沙俄侵占去的那部分中国西北领土,清政府从未管辖过。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有关西北边界条约,“并未使清政府丧失任何领土”①;清代中国与沙皇俄  相似文献   

17.
沙皇俄国,自一五四七年伊凡四世野心勃勃地自称为“沙皇”起,就成了世界上臭名远扬的、最富于侵略性的一个国家。恩格斯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俄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有侵略野心的国家。”列宁则尖锐地指出:“数百年来,沙皇政府比任何专制魔王更厉害地掠夺和压迫其它民族。”它在中国,曾干了无数的罪恶勾当,吞并了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有些美国资产阶级御用学者竭力宣扬,似乎美国不是一个殖民主义国家,因为它没有在美西战争后兼并古巴,而是“忠实地”履行它“解放”古巴的“庄重的诺言”——把该岛的“政府交还当地人民”,并且“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实际上,这是一种完全歪曲历史的谎言,也是一种企图以形式来掩饰本质的诡计。众所周知,1898年美国统治集团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夺取古巴,实现他们怀抱了一个多世纪的野心。但是,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帝国主义没有兼并古巴,而是采取“统治而不兼并”的办法,使形式上独立的古巴处于殖民隶属地位。为什么美帝国主义在美西战争后没有兼并古巴,象在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一样地建立殖民地  相似文献   

19.
1916年中亚起义直接起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6年中亚起义的爆发,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根源。这次起义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是1916年6月25日沙皇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作战后方征调“异族人”从事劳役的命令,即“征调夫役令”,这也进一步暴露了沙皇在中亚地区进行军事殖民的实质。学术界有关沙皇“征调夫役令”是“征兵令”的提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0,(2):57-57
一口酒引起的战争 1788年俄国和土耳其交战期间,沙皇盟军奥地利军队为了阻止土耳其军队的挺进,事先占领了考兰谢拜希平原(罗马尼亚境内)。这时,来了几个卖朗姆酒的吉卜赛人。几名奥地利骑兵跟他们买了一些酒,随后几位奥地利步兵走上前来想让骑兵请他们喝几口,却不料被骑兵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