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中动结构由于其复杂的句法语义因素一直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中动结构形式主动,意义被动,用来表达一种性状特征。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思维来分析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过程,加深对中动语义概念的理解,也为今后中动结构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红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93-96
语言学家提出了许多英语中动结构构句的限定条件,这些条件数目繁多,还时有更新。本文透过语料事实,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语法主语责任条件具有高于其他条件的允准效力,确立了它在英语中动结构构句中的核心必要地位。这样的区分去粗取精,去繁就简,深化了我们对中动结构构句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3.
蓝红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2):83-8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中动结构,一种既区别于主动句又不同于被动句的语言现象。它们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英汉语中动结构所表述的基本语义特征是相同的,而它们的差异是由英汉语不同的语言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8(1)
中动结构是用来描述非施事主语的类属性的结构,其内部蕴含情态性解读,并且施事不在句法层面体现.由于格体系的脱落,英语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语用语序到语法语序的类型学转变,在新的类型学框架以及语用功能的联合影响下,古英语中的man结构的一部分成员经历了由话题到主语的语法化过程,从而产生了中动结构. 相似文献
5.
罗瑞球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84-86
兰盖克 ( Langacker)认为 :“语法本质上是各种各样约定俗成的符号序列 ,它们对应于各自的语义结构。”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包括 :谓语表自动性、表主语性质、表主语的某一经常显露的特征、表主语的性能、表主语处于某一状态之中 ;同中动结构相对应的被动结构在语义上的区别 ,表明被动意义的中动句之否定式与其相应的被动句之否定式通常存在含义方面的差异。在使用这样两种结构的句子时 ,应当考虑意义表达的需要 ,选用适当的句式 相似文献
6.
张高远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119-128
非施事类-er名词与中动句具有结构及语义相似性。两者组构方式虽然不同,但均含"非施事性实体"与"动作过程";两类结构牵涉的实体均含"助益性"意义;两者均隐含"允让"情态。"助益性"意义是动作过程得以实施的必要前提,"允让情态"则是非施事性实体与动作过程之间的一条"结构纽带"。此即两类不同层面构式所以对应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维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5-101
汉语史中“VC了”构式最早是结果补语式,至迟在清代文献中的未然语境中发展出表能性的用法,此种用法在现代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基于陕北晋语语料的考察,可以判定陕北晋语中普遍使用的“VC了”(“了”通常写作“叻/嘞”)能性动补结构与其他北方方言的能性动补结构“VC了”具有同一性。北方方言中“VC了”从表结果到表能性是受动补结构“V得C”由表结果到表能性类推作用的结果。其能性义是由整个“VC了”构式来表达,而非构式中的某一个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许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21-424
英语动结句的论元结构取决于动词事件和结构事件的次论元结构.一般情况下,两个事件各有的论元必须在动结句中得到全部实现;两个次论元结构中的语义角色若有重叠,则共享同一个有语义标记的位置;句尾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介词短语可作宾语补足语或主语补足语,或描述运动实体的终态,或描述运动的路径.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分属于两个事件的不同论元争夺同一语义角色,这时须隐藏其中一个论元,使每一个语义角色分且仅分给一个论元;而当动词意为"体物(液)外排"或"外物内纳"时,作为运动实体的论元因为不言自明也常被隐去,留下一个语义角色空位. 相似文献
9.
王淑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58-160
从传统语法、教学语法、理论语法对被动语态的定义和分类入手,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探讨和揭示英语被动语态中存在的定义模糊的现象,进而分析中动语态概念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中动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传统语法认为英语的中动结构是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意义,但是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标记来区分主动和被动,所以不能这样简单的概括。中动结构表示类属特征,即描写事物通常的情况。中动句的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作主语的NP,谓语VP和补语C。NP可以表示受事、工具或处所等,通常能表达一个主题。关于谓语,英语中动词的及物性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汉语的中动词需要和后附成分一起使用句子才完整。最后的补语部分英语由副词充当而汉语是形容词。 相似文献
11.
高兴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
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对英语中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在提出中间结构的定义之后指出,中间结构的特点是隐含施动者、存在情态词及表示状态,并且只有完成动词才能够构成中间结构。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区分四类英语动词的问题,并就英语中间结构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间语态句的隐性施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语态句是介于主动语态句和被动语态句之间的第三种语态。中间语态句的动词在句法转换过程中仍保留其及物动词的特征。中间语态句的隐性施事存在语义表达层次中,是一种被抑制的,在词库中得到饱和的题元角色。 相似文献
13.
任龙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64-66
认知语言学的构块语法理论认为来自生活体验的给予行为,是双及物结构的认知基础。与英语进入双及物构块的动词相似,汉语进入双及物构块的动词大体也可归入三类:具体转移义、隐喻转移义和附加转移义。跨语言的对比说明,对构块的认知描写和解释是句法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才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2):43-48
该文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中古英语文学 ,认为其发展轨迹经历了从殖民文学到民族文学 ,民间文学到文人文学的演变 ;其基本特征则由文学角色的广泛性和故事情节的虚幻性构成 相似文献
15.
余丽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119-121
英汉中间结构具有该结构的典型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它们所表述的基本语义特征是相同的.但汉语因其语言的特殊语法规则具有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它们的差异是由英汉语不同的语言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鲁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98-103
中动句式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型。主要表现为动词使用主动语态,外论元不出现,动词后必须有副词修饰。关于中动句的生成过程,主要有两派意见,即移位法和词汇法。前者认为中动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名词短语的移位;后者则认为中动句在词汇中形成。本文坚持移位解释法,但认为利用最简方案来解释英汉语中动句的成因比管约论框架下的分析更经济合理;并且还可以解释中动句中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一是解释中动句中副词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则是解释中动句表层主语为(non_argment)非论元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朱端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141-143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用美的语言、美的姿态、美的情操和境界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欣赏美的能力及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18.
梁福燕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1):55-55,61
中学生学习英语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等.要通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寓教于乐,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等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要指导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并按时检查学生计划执行的情况,督促他们按计划学习. 相似文献
19.
20.
“中动”是具有普遍性、跨语言存在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都存在中动结构句式。除了都具有非事件性、类属性、情态性等语义特征外,英汉中动结构还存在一些语义差异。文章在分析英汉中动结构语义特征异同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述了英汉中动结构的生成动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