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一种常温Ni—P合金化学镀液新配方及各种因素对沉积速度的影响。从吸附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新的化学镀沉积机理,同时对含磷量的控制作了初步探讨,从而认为在常温条件下,只有在碱性镀槽中才能上镀,而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只能在酸性镀槽中形成,选择合适的值,可制取非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不同稳定剂对镀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WH5是一种性能极佳的镀液稳定剂.  相似文献   

3.
在钢铁表面直接浸镀Cu—Sn—P合金,在综合考虑镀层的组成和镀液的稳定性后,确定了镀液的最佳组成和工艺,用盐水浸泡测定镀层的防腐性,用XPS、AES和SEM分析镀层的组成和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镀层表面性能提出了种种新的要求,而仅靠有限的单一金属镀层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合金电沉积的实现,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为电镀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超硬材料电镀制品中普遍采用镍钴合金镀层,这种镀层比纯镍镀层光亮,色泽美丽,硬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均高于纯镍镀层。这些特点与镀液中钴含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钴含量占镀液中镍钴总量的8~10%。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化学镀光亮Ni-P合金镀液在施镀过程中的试验方法.由大量的试验表明.主盐NiSO4·6H2O和NaH02PO2·H2O补充比例.以重量比为1:1.1~1.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SiC合金镀液组成、工艺和镀层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镀液中SiC微粒含量为10~159·1(-1)时.可得到性能较好、具有很高硬度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的工艺,对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含Ni83.31%、Cu4.08%、P8.59%均匀无针孔的镀层;镀层的结合力、耐蚀性良好;经热处理后镀层的硬镇达到993.4HV.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B4C合金镀液的组成、工艺和镀层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镀液中的B4C微粒含量在10~15g·L-1时,能获得性能较好的镀层,且具有特别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尼龙基体和银镀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将机械打磨引入到传统的化学镀工艺中,并利用 无毒、环保的葡萄糖溶液作为施镀过程中的还原剂,代替传统化学镀中常用的甲醛溶液,快速制备了尼 龙6/银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尼龙6/银复合材料的物相及显 微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化学镀工艺对施镀过程的影响,着重研究了施镀温度、施镀时间、硝酸银 溶液(主盐)浓度及葡萄糖溶液(还原剂)浓度对银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银镀层的厚度随着硝 酸银浓度、葡萄糖浓度、施镀时间、施镀温度的升高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过高的施镀温度、硝 酸银浓度及葡萄糖浓度会使镀液中的还原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银粒子在尼龙6基材上的沉积,从而引起 银镀层厚度的下降;过长的施镀时间会使银镀层表面出现很多划痕,从而导致银镀层质量的下降。通过 优化施镀工艺参数,得到银镀层厚度可控的尼龙6/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Zn-Ni-TiO_2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讨论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钾镇液中能获得0.4%~2.1%的二氧化钛固体微粒和1.2%~3.1%的镍的光亮细致复合镀层.镀层钝化膜色泽鲜艳,耐蚀性能是普通镀锌层的2~4倍.  相似文献   

11.
在次亚磷酸钠体系Fe-Ni-P合金电沉积新工艺中引进抗坏血酸和添加剂,得到了光亮的Fe-Ni-P合金,解决了槽液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经能量色散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得到了Fe-Ni-P非晶态合金;稳定电位测定表明,Fe-Ni-P合金耐蚀能力不亚于Ni-P合金,并高于光亮镀Ni层  相似文献   

12.
由烟台师范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SN-1型镀镍光亮剂、新型宽温度氯化钾(钠)镀锌光亮剂于1992年8月26日通过了由山东省科委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来自省内的专家们认为,SN-1型镀镍光亮剂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沉积速度快、光亮范围宽、镀层韧性好,且价格适中,易被电镀厂家所接受;新型宽温度氯化钾(钠)镀锌光亮剂可在5~70℃的镀液中镀出质量良好的镀层,且乳化性能强,优于目前国内使用的宽温度载体.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填补了省内空白,建议尽快组织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向热浸镀铝液中加入微量Mg,分析了热浸镀铝层中Mg含量对镀件在不同化学介质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Mg可以提高镀件在盐水和弱碱性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而对强酸和强碱水溶液,Mg的加入不能提高镀件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分析Mg在镀层中的分布及对合金层第二相的影响,探讨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引入新的亲水基团,再与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研制出一种新的载体光亮剂.该载体光亮剂浊点高,乳化能力强。用其配制的HZ-1型镀锌光亮剂具有使用温度范围宽(5~65℃),抗干扰离子能力强,镀层光亮细致等优点.同时对加入HZ-1型光亮剂镀液的部分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硫氰化物为络合剂,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的新型无氰化学镀金工艺,探讨了各因素对化学镀金镀速的影响关系,并得出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镀速可达到2.95μm/h,镀层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热浸镀时间(t)、温度(T)、待镀件成分、相结构变化对镀层中合金层形貌、厚度(H)、合金层的重熔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层的形貌、厚度、重熔与热浸镀温度有密切关系,钢基成分对合金层形貌、厚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合金层厚度和形貌对热浸镀时的时间因素不敏感,在合金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就基本上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将金属(如钢铁)非金属(如玻璃、塑料、石材铝合金、陶瓷)通过表面刷镀与催化处理,使产品表面光亮如镜、永不生锈,以提高经济效益。这项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市场潜力。这里介绍两种金属非金属合金镀液配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低温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光亮剂,讨论了温度、PH值和施镀时间对沉积速度,光亮剂对镀层耐腐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镀液配方、施镀温度以及镀层的后处理温度等方面考虑,研究它们在一定范围内的取值,及对镀层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耐蚀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影响甚微.这样,由于这些工艺条件的适当放宽,将会降低生产成本并给实际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采用EDTA法对化学镀镍液中镍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用理论计算法得出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的增重量,认为NiSO_4→JR Ni的工艺是影响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对增重量施行定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