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品拜物教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时期来,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各种解释《资本论》的专著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教材中,对商品拜物教这一部分的理论内容,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在不同程度上,他们都认为商品拜物教好象只是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附带分析的内容。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和理解到,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正是他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我  相似文献   

2.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已经108周年了,他的巨著《资本论》从第一卷出版算起,为时也已124年了,这部举世之著,无产阶级理所当然地把它“看做自己理论的圣经,看做一个武库”。《资本论》是马克思遗留给全世界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蕴藏了无数瑰宝和丰富的科学思想。《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就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深入研究《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对揭示商品、价值的实质,汲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精华,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形式和货币的起源与本质、商品拜物教、商品价值构成、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并由价值决定.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结合新的实际,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从事知识商品生产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品货币拜物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马克思的商品货币拜物教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商品货币拜物教的必然性和具体表现,提出了正确认识和逐步消除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拜物教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货币、资本三大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揭示了拜物教理论的本质、根源以及对如何拜物教思想进行了理论探索。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拜物教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来认识和克服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拜物教现象,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深入讨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的同时,对商品拜物教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问题集中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概念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拜物教的存在范围及其表现等几个方面。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讨论上,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浅见,请理论界的同志匡正。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二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二重功能,既是对商品价值和价格的抽象的、本质的、整体的、长期的、辩证的和历史的说明,同时又被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完整地统一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马克思经济学超越于古典经济学。把马克思归于古典经济学家的行列并据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价格的解释功能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在当代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劳动价值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商品市场价格的经济学,把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并且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商品拜物教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深入地探讨了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根源、发展形态及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双重性质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拜物教及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而剩余价值理论又是矗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开头,就分析商品和货币,深究价值内容和形式,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前提。因此,准确把握价值这个经济范畴,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学习经典著作论述价值问题所得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任维忠 《中华魂》2011,(5):37-41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观点是其剩余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资本论》全书,在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专门讲《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接着在第二卷、第三卷逐步展开,重点在揭示资本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此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由发达程度不同的多层次商品经济形式构成的动态系统。那么,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观念是否存在呢?其状态和趋势如何?本文试就此作点探索。 一 商品经济形式是人们参与的生产方式,而非自然形式。“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了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资本论》第1卷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工资本质的论述始终具有科学性和深刻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工资定义为"劳动力商品价值或价格的转换形式"没有任何不妥;"劳动不能成为商品"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张昆仑教授在"工资本质新论"中所论述的几个观点是对当前社会一种流行思潮的附和.这种思潮不过是对资本的一种谄媚,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歪曲.  相似文献   

13.
在对商品、货币、资本三重拜物教的分析中,马克思指出了拜物教的实质与产生条件,提出了如何破除拜物教的思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经济生活中的拜物教现象客观地存在着,并以复杂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从理论上讲,我国也客观存在着产生拜物教的条件.因此,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对于我们在拜物教存在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其消极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以前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形成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透彻地发展了这个理论”,从而使这个理论成为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本文想从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如何比较、商品价值形成过程中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加入如何进行、价值如何表现、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条件下劳动价值理论是否正确等八个方面,就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俞吾金先生《意识形态论》的启示,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其意识形态理论始终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马克思在早期通过对宗教拜物教、费尔巴啥的类本质拜物教和黑格尔的概念拜物教的批判,揭开了笼罩在历史现实之上的虚幻面纱,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真实的历史前提.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后,马克思从对宗教和形而上学的批判转向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通过对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为现代性诊断和批判理论,因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内容得以真正的展开.马克思逝世之后,历史唯物主义一度被曲解为庸俗进化论或实证社会学,意识形态问题也随之边缘化.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在批判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恢复了意识形态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核心地位.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制度拜物教、生产拜物教和技术拜物教理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也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提出了一种理解劳动观的生产范式,他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揭示出劳动概念包含着规范内涵。哈贝马斯采用了一种交往范式,通过区分劳动与相互作用,以相互作用取代劳动来解释规范内涵;霍耐特在承认理论中指出劳动包含着规范内涵,但必须依靠主体间为争取承认而斗争。从生产范式到交往范式、承认范式的演变表明哈贝马斯、霍耐特对马克思劳动观作出了新的诠释,反映出他们对资本主义现状的理性反思,但他们对马克思劳动观规范性内涵的片面诠释,值得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17.
以前,商品拜物教很少被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范畴来讨论。近几年,时而有人撰写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时期的商品拜物教,说明理论界已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但讨论尚不深入,为推进研究,本文也来谈点看法。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它是以宗教比喻的形式对物的人格化,人的生产关系物化这种经济现象的高度概括。马克思认为,“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小指出:“一种社会关系表现为一个存在于人之外的物,这些个人在社会生活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定  相似文献   

18.
怎样理解抽象劳动?在当前学术界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抽象劳动不是历史的范畴,而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商品没有了,价值这个范畴消失了,但抽象劳动依然存在。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为此,我们重温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章关于抽象劳动的重要论述,特别是马克思下述的一段话: “要理解交换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必须把握住下列几个主要观点:劳动化为简单的、可以说是无质的劳动;生产交换价值因而生产商品的劳动借以成为社会劳动的特殊方式;最后,以使用价值为结果的劳动和以交换价值为结果的劳动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物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著述中,马克思对传统异化概念的批判和超越是马克思物化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马克思对“异化”“对象化”“物化”等概念进行了更为深入探讨和明确区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侧重以“物化”和“拜物教”概念来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中的物化现象,形成了系统的物化理论。马克思物化理论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还原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被掩盖的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这一理论引发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和文化工业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消费异化的批判也从这一理论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