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教育界、经济学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他们从各方面探讨了引起大学生失业的原因.本文在此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工作找寻理论、保留工资理论、工作竞争理论对大学生失业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学历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高学历失业"是指具有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者失业,是一种知识人群的高层次失业,但概括为"知识失业"并不科学.它已经由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偶然现象发展为以大学生失业为主体的普遍现象,其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数量增加、层次上升;由零星分散到相对群发集中;区域分布不平衡;由老科技人员为主转为新大学毕业生为主等特征.中国"高学历失业"的产生,既有其经济原因,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混合交织与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综合整治,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失业现象,并对深化与完善失业保障制度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奇迹。与此同时,我国失业问题也开始显现,特别是我国高校扩招后学生的陆续毕业,失业问题就显的越发的敏感。以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失业理论发展的总结,希望能从中找到对解决我国问题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失业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任何一个国家的失业率都不可能为零。我国的失业主要是一种结构性失业,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正确地认识和妥善地处理好失业与就业的关系, 不仅涉及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的正常运作, 而且涉及到整个社会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西方失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失业问题不容回避,研究西方失业理论,特别是西方失业理论中治理失业的对策,对于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失业问题,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有着不同的认识。两种理论存在一定的相辅相承的关系。正确认识两种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解决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失业的理论解释出发 ,分析了我国失业问题的由来、原因及趋势 ,提出了我国失业问题的治理方式和途径 :从宏观上 ,运用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措施 ,从微观上 ,把解决再就业问题与深化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着力培育新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并从不同角度解决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失业是工业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实行计划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失业,但它是以牺牲效益为代价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失业,是社会资源在经济规律作用下重新配置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重新配置的一个前提。在经济体制转型中,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失业问题,有助于人们积极地面对改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看法与态度,作为社会舆论导向将影响失业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1)62%的公众与失业大学生有接触,失业现象较为普遍;81%的公众在关注大学生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84.6%的人认为大学生失业合理,是公平竞争的结果。(2)失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阻碍大学生成长、干扰家庭和睦、影响国家稳定。(3)87%的人对失业大学生群体持体谅、信任等积极态度,60%的人认为失业者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发展受阻和信心失落等精神层面的打击,而经济窘迫并非主要挫折。(4)大学生失业的首位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包括就业要求及期望,其次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更新。(5)超过50%以上的公众认为,应该对失业大学生实施帮助,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层面。  相似文献   

11.
造成目前我国大量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供应总量与相对较小的国民经济产业规模之间的矛盾性.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追求和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改革的滞后则把失业问题公开化和严重化了.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变化发展的形式可归结为两种:非引导性变化和引导性变化.语言规划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语言使用状况和发展变化进行干预,由此而引起的语言变化属于语言的引导性变化.从语言的社会属性、社会功能及人们的社会心理等不同视角考察,语言规划有其必要性、必然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失业率统计指标变化对测度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失业率统计数字,就业与失业的真实状况并不能通过科学的统计指标反映。目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可是,2005年我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城镇失业率4.2%,它实际上很难反映中国真实的失业水平,因而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11月开始进行“调查失业率”的抽样统计。本文阐述国际上其他国家是如何测度失业率的和对比两种测试失业方法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一个非合作议价模型,研究了禁止城市国有企业雇用农民工和允许其雇用农民工两种条件下城市职工下岗形成的机制。通过对比证明,一旦放开对于农民工就业的人为限制,工资将降到竞争性劳动市场的水平,在长期趋势下,会减少国企下岗的人数。通常一些城市采取的旨在保护城市劳动力免受外来农民工就业竞争的政策,反而导致了更多的城市下岗职工的存在。本文也证明了中国经济转型期失业的古典模型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失业群集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重组,导致了失业群集现象的出现。失业群集体现为空间群集、时间群集、行业群集和个体群集等不同形式。我国失业群集是市场结构的变迁、经济制度的转型以及就业政策的抑制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失业群集治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实施包括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内的“综合就业政策体系”,其核心是建立战略性就业政策、市场性就业政策和保护性就业政策等三大政策支柱。在这个领域,我国一直并已经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各大支柱之间的集成化也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知识型失业凸显了体制转型的失谐,其成因套用西方就业理论解释显得捉襟见肘;而仅仅归因于政府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制度缺失或归因于高等教育、社会中介、社会观念等因素也显得差强人意,它们虽重要但非主要.影响中国知识型失业的主要的变量,一是劳动用工制度或就业市场体制;二是工业化战略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因素.前者属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失业理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失业现象,但大多对造成失业的因素分析不足.作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厂商行为进行模型分析,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分别导出有效劳动力供给方程和需求方程,从而说明失业是如何决定的.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是劳动力总供给不能被生产完全吸收的结果,由有效劳动力供给和有效劳动力需求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劳动力总供给、政府津贴、工资、消费是有效劳动供给形成的因素.劳动力总供给、工资、政府津贴、消费、资本投入和技术是决定有效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民工荒与结构性失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工荒主要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表现,是民工在知识、技能、性别、地区、年龄等供求结构上的失衡.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教育体制的缺陷、企业用工观念滞后及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的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此,也需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方就业与失业问题的理论政策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西方就业与失业理论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在这些理论与政策的指导下 ,从 2 0世纪30年代开始 ,西方各国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 ,并根据经济发展中失业的特点 ,运用多种政策手段 ,有针对性地对付各种类型的失业 ,以降低失业率 ,实现充分就业。我国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应借鉴各国经验 ,根据我国国情 ,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