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文字论述的货币流通规律,怎样用函数式或方程式的形式加以表达,自五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表达形式:第一是教科书中通用的形式,可简称为“除法”;第二是王惟中、洪大璘两位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一文中的表达形式,可简称为“减法”;第三是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资本论〉中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2.
《学术月刊》1988年第7期刊登了李柱锡的《重新理解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一文(下称李文).该文对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的一些理解,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经济学会财经分会财政信贷组最近讨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规律的问题。与会同志认为,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经济规律。货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不可分割的部分。货币流通状况对生产和人民生活有重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分歧。1988年,胡寄窗和李柱锡两位同志,把这个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引人注目。我认为,胡寄窗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说史的角度,考察了人们对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认识的变迁,分析了各家的得失,开拓了视野。李柱锡同志着力探讨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所列各项的确切内容,有独到见解。但是,两位同志的论述还有一些不足。第一,人们对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的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考察货币流通总量时指出:“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这段话通过货币流通量的决定机制,反映了流通货币量的定量原理,因而成为商品经济一般的货币流通规律的科学概括.多年来,经济学界对这一规律的解释,有种种分歧和误解,所以,有必要重新理解马克思这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交换过程转化为流通过程的条件。它的运动规律和价值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货币是在等价交换制约的交换过程中产生,也由等价交换规律所制约。货币流通规律的物质内容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又表现为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这一规律还与货币的信用符号(信用货币)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货币流通量正常标志问题衡量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标志是什么?金融理论界一些同志一直把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标志。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农副产品收购量的比例为1∶4;与商品库存量的比例为1∶5;与社会商品价格总额的比例为1∶8;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这个比例为“过多”。有的同志还引据历史资料,说凡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物价动荡的年份,都反映为这个比例偏大,作为实证。据此推理,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了怎么办?一个办法是增加商品价格总额去与“过多”的货币量平衡;另一个办法是在商品价  相似文献   

8.
<正> 《广东社会科学》今年第2期发表了邓安庆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也谈从理性到非理性的转折——兼与刘景泉同志商榷》(以下简称“邓文”),对此我表示欢迎,同时对邓文的商榷意见简答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理解颇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  相似文献   

10.
11.
一 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特点及其规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在充当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本身也在流通,称为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和特点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过程产生的运动形式,它与商品流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货币流通又是直接依存于商品流通的,因而它由商品流通所决定,其前提条件是商品流通。具体来说,货币流通必须有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商品预先有确定的价格;二是各个商品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规律的作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还保存着商品生产,必然就有货币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正确计划调节货币流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货币流通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因此,必须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计划调节货币流通。  相似文献   

13.
最近拜读了几篇有关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问题的讨论文章,特别是拜读了王惟中、洪大璘两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以下简称《公式》)一文,颇受启发。《公式》从德文词义以及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述的发展史,从对各种不同解释的对比和分析中进行论证,表明了作者探讨学术问题的认真和深入的学风,值得学习。但是,对于《资本论》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表述,我认为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这里讲一下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近几年,我国货币流通量增长幅度超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市场货币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比不断下降,物价指数却呈反方向变动;人民币币值日趋稳定,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对于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速度与其他国民经济指标,不能用简单的传统的说法加以解释,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本文将对农村货币流  相似文献   

16.
答《对“鄂西神兵”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是谁在迫害咸丰黑洞群众"《纪略》说:"地方当局的横征暴敛,土豪地霸的压榨剥削,反动团队的敲诈勒索,土匪武装的烧杀抢掠,象几条无形的绳索勒在土家苗汉各族农民的脖子上."(其中当含黑洞群众,《商榷》却指责《纪略》"避而不谈,单单把矛头指向靖国军",让人费解)北洋时期前后,黑洞群众即在上述重重压迫下苟延残喘.靖国军据鄂西,"弹丸之地,无处无兵"(《鄂西神兵案》1943年,鄂档藏),达三年之久,"兵粮饷械,悉数取自当地人民,需索繁  相似文献   

17.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后,铸行“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钱,但谷帛依然是通用的支付工具。从而形成了北魏以谷帛为主,金银,铸币为辅的独特货币流通方式。北魏在平城建都长达97年,长期通用谷帛,遍及一切公私收付;计价、借贷、俸饷、税收、计赃、赏罚、军用,都以布帛作价,有时还用牲口。太和八年(484)颁布官司员俸禄以帛、桑、丝、粟四物发放。“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魏书·食货志》)。北魏还规定了“三匹绢抵两匹布”交换办法。北魏王朝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凿石窟,立社稷”。胡太后还在平城建…  相似文献   

18.
关于“规律本身是否发展”的讨论,从六十年代持续至今.秀民在《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发表《评“规律发展说”》(以下简称《评》),批评规律本身也是发展的命题,认为规律只是事物静止的内容.这两种观点,我们以为都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客观规律是运动发展和静止稳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对计划规律提出质疑的文章。作者认为计划是按比例规律发生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本身并不是一条客观规律。把计划当作一条客观规律,不仅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现将此文发表,欢迎读者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县际货币流通特点的调查分析李美琴,曹玉宝,黄云霞本文仅以上饶地区弋阳县1993年货币流通情况的调查资料,试图探讨县际货币流通出现的新特点及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货币流通的基本情况1993年国家以金融为突破口实施宏观调控以来,经济过热的势头得到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