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正与效率的关系透视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与效率的价值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法的价值冲突和选择的过程,是程序法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冲突的外化.公正与效率并不一定是此消彼长的掠夺型关系,效率的提高并非必须以压缩公正、牺牲公正为前提.构建新型公正与效率的价值模式,达到利益的双赢,就应当坚持"基本价值必须遵从"原则,注重内部行政程序的科学性与规范化研究,运用经济学的成本理论分析法律程序,为提高行政程序效率开辟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明确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价值取向在于保障私权、制约公权和维护程序公正。在执法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以及我国的证据法传统和行政管理现实等相关因素,客观确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证据是法律程序的灵魂,离开证据的证明作用,任何精巧的法律程序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作为一个法律程序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治安管理处罚程序同样也在证据的作用下发挥着应有的功能。但是,由于证据制度源于司法程序,以及行政程序存在的短暂历史,导致行政程序中证据规则并不为人们所重视,这也表现在新颁布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  相似文献   

4.
禁止单方接触是现代行政程序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对于维护程序公正和行政许可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行政许可法》中禁止单方接触规则的缺失应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部分治安审批项目。中国加入WTO的需要是我国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动力,《行政许可法》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法律依据。针对目前行政审批存在的主要问题,《行政许 可法》颁布后如何转变治安管理工作理念,适时调整管理方式,实现有效的治安管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行政罚法》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地利在上世纪伊始便创立了举世瞩目的行政程序四大法典 ,开行政程序法典化之先河 ,为后来国家的学习借鉴提供了完善的蓝本。通过对奥地利《行政罚法》的研究 ,并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一简单对比 ,对推进国内相关制度的研究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行政程序中,举证责任分担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而我国治安管理处罚面广量大,举证责任完全由公安机关承担不利于执法的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彰显,必须对当事人在治安管理处罚中的举证责任的承担进行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不服治安裁决起诉、民事纠纷裁决、处罚程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在人权保障原则的确立、实体和程序保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权利等方面有发展,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没有作为无违法行为人对待、限制人身自由治安处罚权尚未司法化及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违反治安管理造成损害是否处罚等尚存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易行政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程序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法的显著特征.程序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间的张力促使行政行为的方式必须作出相应的回应,正当程序的简易化以及简易程序的正当化应当作为现代行政程序制度设计时兼顾的目标.简易行政程序的内在机理在保障最低限度公正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行政程序的重要价值已得到了学界和实践部门的公认 ,制定和出台行政程序法业已成为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人们试图将行政程序法设计成行政权运行中法治和人治的屏障和界碑 ,对其寄予厚望。然而 ,要使行政程序法不辱使命 ,就必须对行政程序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理论论证 ,其中 ,行政程序法在我国该如何定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定位包括六个热点问题 ,即《行政程序法》的程序法问题、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公法问题、《行政程序法》的权力规范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内外行政程序问题以及《行政程序法》的行政司法程序问题 ,本文针对上述六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听证程序的价值模式和适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程序在公正模式与效率模式之间有不同的选择,但行政听证程序却只有公正模式一种选择,而我国行政听证程序的公正模式则应为"初级公正"模式.我国行政听证程序适用的法定范围狭窄,其应然范围应当拓宽;这种应然范围的拓宽,所遵循的思路是正式听证程序适用范围宜窄不宜宽、非正式听证程序适用范围宜宽不宜窄,这既符合国外、境外行政程序法发展趋势,又是我国行政听证"初级公正"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需要根据适用听证行为所涉及利益重大或者广泛与否,区别不同行为类型以及同一类行为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其是否适用听证程序、是适用正式听证程序还是非正式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12.
“公正行政”是公共行政的新视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正行政是公共行政长期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人类以往的政治史上,公正行政一直是一个幻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与公共行政相联系的不公正问题。然而,市场经济包含着要求行政公正的愿望,行政不公正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九届全国人大启动了行政改革的航程。此次改革所建立起的新的行政体制,将为公正行政提供制度化的前提,但是真正实现公正行政,还需要行政人员实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革命,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和功能定位,即把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理解成服务行政的模式,把行政人员自己看作是服务行政体系中一个分子  相似文献   

13.
张弘 《学术探索》2006,(5):45-48
我国目前正在起草行政程序法,虽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但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不但体现立法者的价值取向,而且决定行政程序法的目的意义。现代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正模式,二是效率模式。笔者认为,对于我们的行政程序法来说,当公正与效率发生矛盾时,应侧重选择公正模式,即作出公正优于效率的明确安排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程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行政程序立法具有重要意义。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公开原则、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参与原则和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包括过程介入、平等对待、获取信息、说明理由、事实论辩、适当处置、权益处分和救济选择等方面的程序权利.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权利的法律保护必须形成一个机制:树立程序正义的价值准则、强化行政主体的程序义务、完善行政过程的程序规则、建立实体权利的程序检测机制.  相似文献   

16.
行政调查的程序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清 《江汉论坛》2008,(3):129-131
行政调查是行政执法过程中一项常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极易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有必要对行政调查进行法律规制.基于程序在法治中的价值以及我国法律对行政调查程序规定的缺失,应从程序法的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将"公正原则"、"参与原则"与"公开原则"作为其运行程序的核心理念,并辅之以相关的程序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17.
行政司法本质中蕴含着丰富的正义价值追求: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正义实现、保证公共权力实施的正义性、保证审判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为公正诉求提供实现途径等。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行政司法正义价值的实现面临着诸多伦理困境:制度设计上的权力扩张倾向导致制度正义缺失、运行程序的不正义倾向导致不当行政裁决、行政司法主体的不当作为导致行政相对人利益受损等。保证行政司法正义价值实现的伦理路径包括:行政司法制度设计应体现正义价值、行政司法权运行程序应符合法定程序、健全行政司法主体道德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公正和效率是行政权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个合理的行政过程应兼顾公正和效率。当代中国行政权为最大化地追求其价值取向,在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些转变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者对行政程序法的研究,集中于理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对行政程序法的理念研究,主要集中于目标模式和功能模式两大问题。目标模式涉及到行政程序的效率、公平及其权衡等问题,功能模式则涉及到程序和实体的关系问题。对行政程序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程序原则、规则设计。文章认为:如何将理念和制度研究与中国行政过程的现实以及地方性知识结合起来,将是中国行政程序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中国行政程序立法所面临的挑战。在当前,打通理念、制度与实践的最佳路径,应是鼓励地方进行行政程序立法实践,并尽快启动国家层面上《行政程序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政府价值的多元表现,动态蕴含于政府目标的抉择和政府运作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价值的选择由某一种价值取向为主转向另一种价值为主的取向,称之为政府价值转移。实践中的政府行政在行政目标的选择上,以及从政府行为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政府价值转移的趋向呈现出从从管制到服务、从平均到平等、效率和公平、从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关注民生、从主观公正到制度公正。这些政府价值的动态运行轨迹,蕴含了政府价值转移的多维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