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音组群网状织体中多音列融合的结构研究,是从民歌表意的角度,对五声旋律构成要素进行动态结构的数理研究。通过对民歌结构要素数理差异的比较,探讨民歌个体之间、歌种之间结构差异形成的原因,同时获得民歌差异结构的信息。从民歌结构动态数据的量化中,获得结构数据与民歌风格之间相关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雷州”及其别名“雷阳”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州"之名始于唐贞观八年,在其得名由来之四种说法中,以得名于擎雷水之说最有说服力。"雷阳"为雷州的"郡名",是历史上约定俗成的。它常在古代的诗文和公文中使用,用以指称雷州府或雷州地区。"雷阳"名称来源于"(擎)雷水之阳"。  相似文献   

3.
雷州歌是深受雷州半岛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其歌词不仅反映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更是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诸多方面,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与我党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在现存大量雷歌文献中,有很多脍炙人口之作。它们既体现了现代人的思想,又充分展示了雷州半岛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毛继增先生发现的“一音歌曲”——藏族民歌“伯谐”实为纯四度二音列歌曲;经与藏族民歌“伯谐”比较,同为纯四度二音列的贵州苗歌《阿哥嘴巴甜》、《保寨歌》、福建汉族民歌《人民百姓快活多》形态近似;这种相似隐伏着史上民族迁移中的文化融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三个民族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模式下音乐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雷州自古多"寇贼"。有"瑶贼"、"倭寇"、"海贼"及其他"寇贼"。"倭寇"、"海贼"的猖獗与明朝廷推行的"海禁"政策有关;造成明代雷州地区多"寇贼"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明朝廷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欺压、明朝军队及过往官员对雷州及其附近地区人民的骚扰;明代在雷州建珠池采珠,也是导致雷州民众为"寇贼"的原因之一。"寇贼"之乱使雷州人口大减,破坏了地方社会秩序,对雷州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加重了雷州人民的经济负担,对于雷州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摧残也是极严重的。为减少损失与危害,尽快恢复发展生产,地方官府采取了若干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安腔八音》是反映清末民国初福建福安方言音系的一部韵书。通过与现代福安方言、上古、中古声母的比较 ,论证《安腔八音》十七个声母的来源 ,进一步印证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娘日归泥、精组章组庄组三组合流、喻三归匣、全浊声母清音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海神妈祖崇拜源于闽南,流传于我国沿海各地,并走向世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妈祖文化圈”。而作为“天南重地”的雷州人对其“敬之独深”。文章从雷州人与闽南人的历史渊源以及雷州本地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其信仰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厝字地名是闽方言特有的普遍性地名,理论上,应该分布在整个闽方言区。但是,通过电子地图的搜索,在广东雷州半岛的雷州方言区却没有发现厝字地名,成为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从语音和意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论是,雷州方言厝字与宅字音义相同,厝字地名被宅字地名所代替。  相似文献   

9.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未涉及音近异形词。音近异形词问题似乎是一个无人发表过比较系统的看法的难题。语言事实证明普通话中确实存在着读音相近的异形词,异形词的音近都是由音同转化而来的,它可以从口语音变、古今音变、方言音变中找到同音的根据,还可以从外语中找到音同的根据。解决异形词音近问题应以语音事实为根据。只要能找到音同的根据,便可纳入异形词规范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 (19世纪至 2 0世纪初 )维吾尔民间部分歌谣中的“孤独”情绪作分析 ,可以初步了解此种情感产生的根源 ,以及对民族心理及民族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趣味深长话雷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歌是流传在雷州半岛的地方民歌.在雷州半岛影响极其深远。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反映雷州风土人情最全面的艺术瑰宝,情趣盎然,精妙绝伦.如牧童歌中的童趣、颠倒歌中的意趣、讽刺歌中的辣趣、艺术手法中的妙趣等。  相似文献   

12.
湘中民歌的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在旋律的音调结构上。湘中民歌分为“五度四音列”结构和三度关系音列结构两大类型。论述湘中民歌音调构成规律及曲式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记忆,达斡尔族民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在达斡尔族民歌发展的新阶段,存在着"利"与"弊"的关系转换。  相似文献   

14.
江西民歌的演唱风格涉及发声技巧、地方语言色彩及歌曲的功能表现等多个方面,是江西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化再现,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然而风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必将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及文化的交流、发展不断地演变。进一步把握江西民歌的演唱风格,有待于音乐工作者时刻紧贴江西人民的生活脉搏,进行一定的创造性音乐劳动。  相似文献   

15.
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陕北民歌神奇迷人的特征,这也是陕北人率直真诚、大气热情、粗犷洒脱性格的艺术反映。陕北民歌的旋律构成是以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双四度、三四度甚至四四度结构)为主要特征,音域宽广,旋律跳动较大,这就决定了演唱时应注意采用真假声结合。根据陕北人的语言特点,演唱时还要特别重视润腔技巧的运用,长音上宜多采用直音唱法,衬词要唱的巧而轻,滑音要唱的光滑而有棱角,4、7两音的演唱要特别的处理,用心灵和技巧唱出陕北民歌的神韵。  相似文献   

16.
新化山歌作为梅山文化中音乐中的一支,它的繁衍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历史情况、生存环境、民生状态,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就新化山歌论述这一区域的地域特色,历史渊源、品种、艺术特色及其在梅山文化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新疆柯尔克孜族虽同出一源,但两地的民歌却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易地迁徙,逐渐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在传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音乐的丰富营养,在体裁、旋律形态和节奏特点等方面形成了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不同的、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19.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的“过番歌”和“讨海歌”地域特点鲜明,内容比重较大,是对闽台地域文化的一种揭示和还原。对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个案探析旨在阐释其诙谐性格,而主要源自于闽南语民间歌谣的闽南语歌曲,则是对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地域性格再造。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变异关系是闽台地域文学血脉交融的产物,传承性变异使得地域文学呈现出历史性、地方性和创造性的特色,充溢活态的、永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全面梳理和比较了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的结构形式、类别、艺术风格以及自觉运用的程式套语和包含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探究两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