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是西方共和政体的主要发祥地和实践地.集权威、智慧与自由于一体的共和政体不但打破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演变规律,而且也使罗马迅速完成了从小山村向大帝国的过渡,被波利比乌斯誉称为"最佳且最接近完美的政体形式"[1](6,11).然而,共和政体也并非始终具有先进性.至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罗马的这种政体已经形同虚设,"既没有躯体,也没有形式"[2](P77),最后还是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终为元首政体所替代.  相似文献   

2.
试探立宪运动的失败及其理论误区喻大华20世纪初,为结束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政体,晚清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立宪运动。该运动虽遭失败,但其失败的必然性却未得深究,立宪派所持的理论也未被深入剖析。加之后来共和政体在实践上的不理想,于是,这样一种观点在国中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后,应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并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在改变其阶级内容后,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一般表现为普选制、代议制、政党政治等具体形式,这些形式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中,将具体表现为:创立新宪法,法权高于党权和政权,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法治国家;建立代议机构,中央与地方合理划分职权,实行中央集权制与高度的地方自治相结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国家政权机构;实行直接民主制,国家官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按照人民民主的原则把政府组织成为真正的“廉价政府”。这些思想和价值理念,今天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无疑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之共和思想:国家与社会的制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之共和思想:国家与社会的制衡[美国]沙培德一导言关于梁启超的共和思想,笔者所关注的问题是,这位著名人物对于共和革命所持的反对态度,以及他对当时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的适宜性所抱的深刻怀疑。不过,对此问题须加两点说明:其一,梁启超一直希望...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初叶,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动,爆发了以推翻封建君主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宗旨的革命,从而使中国在早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而以留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在这历史的重要时刻,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可以讲:“如果没有留日学生,则中国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是难有进展的”,“东京(留日中国)学生实为中华民国最有功之人。”  相似文献   

6.
常晶  常士訚 《江淮论坛》2012,(6):97-102
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关于共和政体的构想试图为实现政治稳定提供一种可行的制度设计方案。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对不同因素、不同利益团体的承认和合理安排,形成“容蓄多元、和谐统一”的政治秩序,从而实现政治稳定。其中,“至高广涵”的善是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多元有机”的城邦公民共同体是政治稳定的实践载体,由划清财产界线、中产阶级主导、轮番而治、分权与法治所构成的“多元统一”的共和政体是能够实现政治稳定的合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在中国实行美国式的“共和政体”国家政治制度,曾进行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挫败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君主立宪”主张,在1905年至1907年间进行过激烈的论战。革命派艰苦卓绝的奋斗,并非一事无成。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蓝图在中国试行。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辛亥年间历史性的抉择。然而,没多久,政体转移到袁世凯手中,共和政体日趋名存实亡,昔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喜剧终成悲剧。历史早已作出结  相似文献   

8.
李烈钧在中国近代史上以反袁称制,维护共和政体而著称,李烈钧戎马一生,倡议和平、热爱和平,为和平奋斗一生,本文仅就李烈钧的和平观及其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夏金华 《兰州学刊》2008,(12):149-151
谭嗣同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思想中有很多闪光之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他的话语中随处可见。文章从民主、民权的角度来探讨谭嗣同的政治哲学思想,谭嗣同从反对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来倡导民主和民权,并在议会中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风雷的震荡,中国铲除掉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创建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民初之际,相继成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南京临时参议院、北京临时参议院、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几个代议机关,从而使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议会政治在近代中国得以实践。民初议会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努力追求、奋斗得来的,它的出现符合时代潮流。 那么,民初议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基本态度,从分析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具体内容入手,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一方面主张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必须加以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又反对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贯穿和体现在民权主义中的孙中山的民权观.  相似文献   

12.
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是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素,而政体模式,是主导国家权力结构运行的具体规范。武昌起义,清帝逊位,肇建民国共和政体是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一项政治壮举。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遂有地主阶级自由派属性的袁世凯模式出现,同时并存的还有资产阶级自由派设定的分权主义结构关系的宋教仁模式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所设想的孙中山模式。民初共和政体的三种模式,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民初议会政治失败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民初议会政治失败原因谢伟民初之际,相继成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南京临时参议院、北京临时参议院、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几个代议机关,从而使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议会政治在近代中国得以实践。民初议会是近代中国进步力量与封建专制法统较量的产物,它的...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孔会 《学术论坛》2003,5(5):118-12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创者之一。在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不仅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变革的新时代,而且围绕巩固共和政体提出了一系列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法制思想与主张。他所规划的"五权宪法"的法制蓝图及推进法制变革的一系列主张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初创时期的回族报刊在有识之士的参与下,不仅注重稿件质量,讲究形式多样,而且始终与时代同步———重视民族平等,提倡民族团结;痛恨列强宰割,关心国家危亡;反对封建专制,拥护共和政体。这一时期的回族报刊从创立之日起就是反映社会现实与广大回族爱国爱教心愿的重要舆论阵地,而不是单纯的宗教宣传品  相似文献   

16.
邹朝春 《船山学刊》2013,(4):152-156
在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期间,谭人凤与当时的绝大多数革命党人不同,他对南北议和有着清醒而独特的认识,他态度明确,坚决反对南北议和,反对优待清室,反对将革命成果拱手让给袁世凯,力主武力北伐。议和结束后,谭人凤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南北议和一直持否定态度,继续揭露南北议和,这充分表达出了他对民国命运和共和政体的关心。  相似文献   

17.
吴翰 《学术研究》2006,(7):23-28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政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哲学上偏好折衷的他,把共和政体看成理想政体,但同时他又指出政体中理想的、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方政治思想家对人类理性与政治制度演进之间关系的争论不断,有的强调理性设计的关键性作用,有的赋予历史、传统以超越每一代人的理性的力量(如伯克)。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密尔,对思想史出现的两种比较极端的政治哲学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和调和,使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所表现的相信理性而又尊重传统的政治智慧得以重现。20世纪60年代以进化论理性主义反驳建构论唯理主义的哈耶克,其理论观点的继承性也许值得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民初政局的大变动中 ,章太炎积极推进共和政体的建立 ,力行实业建设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与帝制复辟 ,保护《临时约法》 ,其政治立场与行动的主导面是积极的。虽然在武昌起义后 ,章太炎亦曾拥护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主张定都北京 ,甚至在汉冶萍公司抵押等问题上反对孙中山 ,但对这些问题 ,均应具体分析 ,不能轻易论定民初的章太炎就已完全转向反动势力一边。  相似文献   

19.
《新大陆游记》与梁启超的美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大陆游记》一书文化上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政治上的重要性。书中根据实地考察,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扩张性,美国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和共和政体,美国现存的严重社会问题与未来发展前途,美国社会的特色及中美基本国情的差别等作了记叙和评论,鲜明反映出坚持维新立场的岭南思想家认识美国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程度,是先进的中国人自觉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20.
杨涵 《理论界》2009,(6):20-21
本文以对理想政治运行模式的寻找为切入点,通过对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关于巴黎公社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出马克思在文中关于政体的思想,即一种新型的共和政体.这种新型共和政体以双重民主原则下的自治为核心,通过良好的政府治理模式来进行实际运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尽管公社自身的运作时间十分有限,其制度安排也没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但其以人民自治为核心的治理精神却有着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