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科技异化"这一概念的解读,厘清了科技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异化的表现形式,透视了科技异化的原因,并从科技立法、政策选择、实践操作等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拯救科技异化的措施。笔者认为,确立理性的科技观,消除科技异化,对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生态问题,出现了科技异化现象,如科学观上的功利主义、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因此有必要对科技异化的涵义、根源以及防范和化解科技异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究,以盼能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异化问题,自觉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了生态预警性作品中的科技形象及其生态意识,认为作家们是以象征的手法预见或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科技所造成的种种生态灾难;人类应该用理性与智慧引导科技发展,放弃科技至上观,建立绿色生态科技观,转变人类中心主义论,采取生态整体主义发展论。作家们对科技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给予密切关注体现了他们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人文关怀,有助于唤醒人类生态意识,警示人类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命科技、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交融,人类生命的状态已经或正在从"天择时代"走向"人择时代",传统的生命观受到巨大冲击。"天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生命神圣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人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这种人的主体性发挥既可能造福于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道择时代"的敬畏生命观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追寻人类的共同福祉为价值诉求。对"人择时代"、"天择时代"生命观的扬弃,必然会走向"道择时代"的生命观。"天择时代"—"人择时代"—"道择时代"是生命观发展的主轴。  相似文献   

5.
根据客观世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天然自然→人类→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基本构成(自然界-人文界-社会界),可将将科学技术分为自然科技、人文科技和社会科技三大门类.在考察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与科技三大门类相对应.从而表明: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为全面科技创新观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革命一方面极大地突出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人类依靠科技生产力所表现出的能力 ;另一方面 ,也把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性全球问题 ,现实地摆在人类面前。如何全面地看待和处理科学的社会价值 ,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 ,为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 ,昭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中 ,科学技术能力居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阅读,梳理出他们对科学观的论述,分析这些论述,得出科技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和源泉.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的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创新性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思想家不同,老子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合法性的辩护者,而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合理现象的批判者。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老子洞悉到社会发展所蕴藏的诸多风险和危机,提出了有别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节欲观、反技观和无为观等理念。虽然这些理念未必合乎时宜,但无疑警示了人类发展存在的风险,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怪物与人类的冲突一直是欧美影坛科幻惊悚电影经久不衰的题材。根据怪物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电影中的怪物形象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怪物形象都承载了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生态文化内涵,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人类主体性活动的客体隐喻。电影中人与这两种类型的怪物形象的冲突也揭示了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具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以及浅层生态科技观。  相似文献   

10.
生态思潮的主要诉求是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思想文化批判,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具体的生态治理实践,却能够为挖掘乃至铲除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之根作出贡献,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生态思潮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对于生态文化的重建来说,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的发展观和生态的科技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生态文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 ;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 ,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 ,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 ,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产业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学校科技产业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从历史的视角上看,高校科技产业是高等学校职能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都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作出重大贡献。我国现阶段的高校科技产业不是纯经济的短期行为。而是反映着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深刻分裂,公共领域中的科学技术遭遇到的巨大困扰,妨碍着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社会功能的发挥,亦成为现代性危机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在现代科学批评的语境下,从两种文化的分裂谈起,指出知识生产和技术决策的民主化,是科技创新纵深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是这种深层创新的具体化的重要形式,是科技自身以及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科学技术实践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但是,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冲突,罗马俱乐部尽管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后果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先后提出了“零的增长”与“有机增长”解决方案,但却错误地把对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现象归罪于科学技术本身,从而最终不是走向了悲观主义,就是陷入了浪漫主义乌托邦的空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现存的科技哲学更多地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自然科技哲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的理论基础。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实质、门类构成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自然科技哲学均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科技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横向活动中的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纵向过程中的“全面科学、技术、技术创新、生产生活、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由“人通过人的劳动”形成一个反馈圆环,以及科学整体发展的“动—静—动”的无限序列,也由此而提出“全面科技哲学纵横向发展平台”。自然科技哲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全面科技哲学”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科技哲学亦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发展具有技术传统和精神传统,而且形成了社会建制。技术也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科技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它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人类进步,也可能带来无尽的灾难,故科技发展必须接受社会规范的调整。但过度的调整可能会造成科技发展的萎缩,社会规范的调控只有既能确保科技造福社会又有利于科技自身的发展才为合理。道德和法律是两种最为基本的社会调整工具,道德的核心部分是伦理。科技发展作为一种创新,在特定情况下有必要超越某些不合理的道德;科技发展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必须遵守社会中的法律,但这并不充分,还应以伦理作为其终极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分别并且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二是以世界的形成过程和构成作为科学技术分类的客观原则,在人从事的所有横向活动中,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三是全面科学技术纵向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之间形成反馈环节;四是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呈现为“动—静—动”的无限序列。领会并落实马克思的“全面科学技术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技术化的生存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舒适和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失衡、社会失谐、人心失安.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但只有人性化的技术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人性化技术作为一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价值和尊严的终极关怀,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的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科技团体是科技政策的要素之一。在科技团体改革中,二者的紧密联系使改革的考量因素更加多元化。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多次修正日臻成熟,科技团体的构建、责任及功能也相对完善。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协会的定位和改革不仅可以提供一种探索路径,更能够以经验相辅。通过日本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团体的规范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建议中国科技协会与其他学术机构建立开放交流体系,立法上借鉴日本的公益法人认定制度,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或资源,面向社会就热门议题举办讲座或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