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陵县2004年双孢蘑菇种植面积已达1000万平方尺,较上年增加482平方尺,已成为全省双孢菇生产大县,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其中各级农村致富带头人功不可没,2003年省级农村致富带头人朱国清更是佼佼者,乡亲们夸赞他是“带领农民种蘑菇致富的功臣”。  相似文献   

2.
国余 《小康生活》2005,(9):35-35
南陵县2004年双孢蘑菇种植面积已达1000万平方尺,较上年增加482平方尺,已成为全省双孢菇生产大县,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其中各级农村致富带头人功不可没,2003年省级农村致富带头人朱国清更是佼佼者,乡亲们夸赞他是“带领农民种蘑菇致富的功臣”。  相似文献   

3.
在淮北平原的蒙城县,提起袁顺的名字,没有不晓的。2002年他被评为首届百佳农村致富带头人,2003-2004年又连续被评为省企业型农村致富带头人,2003年他被选为蒙城县双孢菇协会会长。目前该协会已拥有会员6000多人,双孢菇栽培面积达6000多亩,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双孢菇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热门行业。  相似文献   

4.
在淮北平原的蒙城县,提起袁顺的名字,没有不晓的。2002年他被评为首届百佳农村致富带头人,2003—2004年又连续被评为省企业型农村致富带头人,2003年他被选为蒙城县双孢菇协会会长。目前该协会已拥有会员6000多人,双孢菇栽培面积达6000多亩,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双孢菇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热门行业。  相似文献   

5.
凤台县钱庙乡钱庙村青年民兵缪国顺,摆脱父辈传统农业的束缚,刻苦学习科技知识,建造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发展蔬菜种植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当地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1990年22岁的科技迷缪国顺成家了,面对贫困的家境,他彷徨、苦闷,思考着今后的路该怎样走,是任命运宰割,甘于受苦还是奋发进取,寻找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陕西省扶风县冒出了一个专门生产蝎子和微型猪的“三秦特种食品罐头厂”。产品远销国内外,让人们吃了一惊。他就是被团中央、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的赵耀辉。十二年前,靠卖鸡蛋换油盐钱的他,深深感到,要致富就必须选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他凭自己的胆识,饲养起人人见了都毛骨悚然的蝎  相似文献   

7.
22年来,他把果树当儿女,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成为耕山致富的带头人。在粤东山区的平远县,每当人们提起李金平的名字,都会自然而然地夸赞他是一位  相似文献   

8.
外出经商办企业可以发大财,但蹲在家里靠种亩把地蔬菜也能致富。江苏盐城市二届人大代表,县乡劳动模范蒋守惠在阜宁县吴滩乡蒋顾村种29年菜,被当地人称为“菜王”,他靠1.5亩大棚实行滚动种植,93年实现纯收入1.2万元,今年1至4月15日实行果菜收入2800多元。他的种菜真“经”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陈长路,男,现年51岁,高中毕业,现住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民主村,任高皇民主养猪场场长。2003年被评为潘集区农村致富带头人,2004年、2005年分别被评为淮南市和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高皇镇农民习惯于“一麦一稻、一麦一豆”传统种植模式,产量低,效益差。陈长路暗自思忖靠“一麦一稻(豆)”发家致富简直是痴心妄想。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家种地的念头,只身一人到武汉、上海、天津等地闯天下。商场如战场,陈长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孜孜追求,逐渐在商场站稳了脚跟,并且举家迁到武汉,从此开始了10年含辛茹苦的创业历程,终于有所成就,并且有了几十…  相似文献   

10.
现今,很多农民都在探寻致富之路。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绿溪口乡陶伊村青年农民路必和,用自己的实践,展示出一条可靠的致富之路。这些年,他依靠科技发展家禽养殖业,办起了一个拥有150台孵化箱、5个孵化场、2个种鸭场、1个饲料加工厂,家禽年孵化量达500万羽,年总产值200多万元的综合孵化养殖场,形成了生产一加工一销售一体化经营格局,累计纯收入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1.
孙友俊养殖牛蛙致富在他的家乡——靖江县新桥镇出了名。他养殖牛蛙时间仅两年,但纯收入已达5万多元。前年3月.他在报刊上获取养殖牛蛙可以致富的信息后,立即在家门前废地上开挖蛙池.捉回10只种蛙,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平顶山市郊区曹镇乡李庄村,在青年陶林科带领下,80%的农户种蒜黄,成为蒜黄专业村。当许多青年人纷纷外出“淘金”时,从初中校门走出来的陶林科,立志要在家乡的土地上靠科学致富。8年来,他不停地钻研农业科技。去年,他通过市场观察,搜集信息,看准了种值蒜黄是条快速致富捷径,便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磨菇种植户李兵,抓住一个“巧”字,一年四季滚动种植,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明星”。(一)巧抓时机。李兵发现种植蘑菇虽有一定经济效益,但如今蘑菇种植户很多,而且一般都是冬季农闲时节种植,如果抓不住时机,也难赚钱。于是他仔细研究市场行情,根据蘑菇上市时间推算出下种时间,巧妙地避开蘑菇销售淡季,一年四季根据市场需求,随时都有蘑菇上市,从而卖出最高的价格。(二)巧抓品种。许多蘑菇种植户因种植蘑菇品种单一,很难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因而  相似文献   

14.
五河县城关镇淮五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王守刚引进、种植特色蔬菜致富后,带着全村农户一起致富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这位致富不忘乡亲的村支书记被省有关部门评为“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王守刚是五河县城关镇最早一批外出打工的人,1982年,高中毕业后,他在广州的工厂里、浙江的小商品市场中,当工人、做营销。十几年在市场中的摸爬滚打、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培养了他把握、驾驭市场的能力。开设餐馆、进行农副产品营销获得的小小成功,为他进一步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绿叶对根的深情,2000年,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家…  相似文献   

15.
纪多志,男,现年35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明光市涧溪镇人,曾先后评选为明光市十佳青年和滁州市农村致富带头人,现为滁州市人大代表,明光市政协委员。纪多志初中毕业后曾在镇农电站做了十年农电工,1997年10月,通过报纸、电视等信息渠道和周边农户养鸡成功经验的启发,他瞄准养殖业良好发展前景,毅然辞去电工职务,多方筹集资金7万余元,在明来路祝岗段西侧兴建养鸡场。建场房8间300平方米,购鸡笼90个,养鸡5000只,当年收入1.2万元。在尝到首次成功的甜头后,他信心大增,1998、1999两年,他又大胆地扩养肉鸡10批约6万只,年纯收入均在4万余元。1999年…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后良乡村党支部书记赵桂玉自5年前带头建成占地1.2亩的日光温室大棚,当年纯收入就达到15000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现已有近百家农户建起了这样的致富棚,年纯收入都在20000元左右,其中袁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陵川县63岁的残疾理发师明旭,身残志坚。10年来,他靠开办理发、按摩店发了财,他致富不忘群众,主动免费带徒,认真、热心传授理发、按摩技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明旭老师傅是长子县北寨村人。1942年农历7月的一天,年仅9岁的他被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兵在擦枪时走火击中了他的左膝盖,造成了终身残疾。为了生存,明旭25岁时在长子县王庄村拜师学徒,学会了理发技术。后来,他又靠自学学会了按摩技术,并把按摩医术运用到理发的群众身上,受到广大理发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邢玉宝是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白家村村民。他广开致富门路,搞多种经营,四路进财。去年,全家纯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的致富经验有四点:一是传统致富项目抓养羊。他从1982年开始饲养辽宁绒山羊,20多年来每年饲养量都达100多只,卖活羊和羊绒收入1万多元。二是上山栽植板栗树。他家原有200多棵板栗树,每年效益都不错。2000年,他又以每年2600元的价格买断100亩荒山30年的使用权,栽植板栗树  相似文献   

19.
为了便于农民收集生产信息,学习种植技术,近三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赞阳办事处黄营村年年都订阅《专业户》,3家种养大户更是年年必订。他们还建立了村级阅刊室,全村形成了订刊、读刊、用刊良好风气。该村七组组长田丰每年自费订阅报刊就要花去100余元,他常说,光靠力气致不了富,还要靠智慧创业,靠信息赚钱,靠科技致富。96年,他从《专业户》上了解到韭菜薹种植  相似文献   

20.
肖明生  宋春光 《老友》2013,(3):29-29
在江西省永新县澧田镇林山自然村.只要提起该村退休干部朱友华.村里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朱老是我们林山村群众致富的开路先锋.他虽然人退休了.但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仍在他身上彰显。”2010年.他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