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联盟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偏好,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特征.因此,短期中,技术创新联盟类型与产业发展阶段之间具有良好匹配性质;长期中,随着产业的发展,个体理性选择与市场法则将促使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发生动态变化.这一特征蕴含着几个重要的管理环节: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技术联盟类型的选择以及适时引导技术联盟类型的演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保建云 《学术研究》2004,88(4):72-76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表现出来的区域化梯度推进特征 ,以市场治理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 ,研究转型时期中国区域市场治理机制形成特点及其演进规律。认为区域市场治理机制形成与演进表现出的地域空间差异性、互动模仿性和趋同性特点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配置资源配置权的讨价还价行为和博弈过程是引导区域市场治理机制形成与演化的关键性内在动因 ,据此可以对中国市场经济区域化梯度推进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产业演化的实质是产业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是由产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产生的,而产业生态位就是产业与环境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共存均衡状态.所以说,产业的演化发展过程与其生态位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引入生态位理论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演化发展研究,在界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生态位构成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其演化路径作出解释,根据产业演化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生态位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供给与技术创新需求的矛盾运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创新供给的影响因素有:技术创新资源、技术交易市场、专利制度、科研评价机制。技术创新需求的影响因素有:风险与收益的衡量、技术来源的决策、市场结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出于对技术创新上的追赶策略,导致由国家主导的技术创新多于由企业开展的技术创新,没能形成完善的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可能会出现脱节现象。解决技术创新的供求脱节现象,可以结合不同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需求意愿和研究能力,技术创新供求的对接应充分发挥各主体、各部门的比较优势,实现技术创新供求的高水平均衡。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大多数技术创新出现后迅速走向消亡,仅少数成为适应性技术?现有的研究缺少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技术创新市场选择动态机制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从生产商和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出发,通过演绎推导市场对技术创新需求的影响,并在借鉴演化经济学个体群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技术创新的选择复制因子方程,发现市场中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技术创新选择机制,能够自动地筛选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技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一项技术创新的某个经济属性的特征优于技术创新竞争群的平均水平,那么该技术创新的市场占有率将趋于上升,反之将趋于下降,最终具有最优经济属性特征的技术创新会被市场选择并成为适应性技术。市场正是在具有异质性增速的技术创新中将适应性技术选出来的,而技术外溢性特征与产品竞争的完全程度制约着技术创新竞争群的构成及发生变迁的速率。  相似文献   

6.
产业特征、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特征与企业规模异质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理论分析发现:产业特征与企业规模共同决定着企业研发决策与绩效,单一的"U"型或倒"U"型函数形式并不能全面地诠释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针对企业所处产业特征、创新技术类型和企业规模,通过宏观调控与完善技术研发要素市场,形成适宜的技术研发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和国家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集群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从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视角,运用耗散结构和协同学理论方法,研究分析区域企业群落生成、企业群落向产业集群演化以及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等过程中的自组织机理及其特征条件.认为在一定产业生态位下生成的产业集聚核对区域产业的聚集和区域企业群落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支配原理主导了企业群落向产业集群的演化;正是集群内各子系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合作达到协同的自组织机制,促成了高效有序的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尹筑嘉  黄建欢 《兰州学刊》2006,(10):142-145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从长期演化变迁的角度对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历史性分析,并对证券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全面的检验。我们的发现主要有:1.整个行业正处于由低集中产业向准中寡占产业过渡的阶段,市场集中度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已经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占市场主导地位的综合性大券商;3.时间序列模型和截面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证券公司的盈利水平与业务集中度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股票市场走势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与《反垄断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工业经济相比,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在形成机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由此表现出许多新的市场特征,如竞争性垄断市场特征、合作性垄断市场特征和易变性垄断市场特征等.垄断市场结构的变化,通过垄断企业行为导致市场运行绩效的变化,主要包括提高了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创新,相应也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等.中国<反垄断法>在对信息产业的垄断市场结构与企业垄断行为进行规制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的具体特征及其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既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促进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实现尽可能好的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一个技术管理工具,已经逐步成熟,其对推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巨大潜在作用也开始得以展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使技术创新相关活动有的放矢,有助于企业、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集聚相关资源用于关键环节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研发效率;二是有助于广义技术创新的相关参与者形成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创新链整体效率。但是,技术路线图本身预测性和计划性特质与技术创新涉及因素众多、不群定性极高的特征不符,加之其应用可能会加剧我国技术创新领域中逐步累积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从而不利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应用层面和不同类型的行业及产业内不同层次的技术,灵活应用产业技术路线图,以谋求最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产业聚集不同,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高级阶段.产业集群受制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并有其自身固有的演化规律和阶段.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就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进行了诸多论述,但并没有对产业集群不同演化阶段是何种因素起关键作用进行阐述.本文在综述国外有关产业集群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细分,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影响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及形成机制,据此总结出我国产业集群的几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其实质是创造性破坏.技术创新会产生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不同的效应导致不同的路径.企业只有在适当的组织结构下才会有创新的激励,这种组织并不是可以随意创设的,是自发演进的结果.技术创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只有适合本国要素禀赋的技术才会形成比较优势.技术创新究竟会导致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有利于选择适用技术和对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进行激励的机制,这些结果的出现还受制于创新地区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只有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提高技术利用效率,推动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创新技术资源是通过市场配工;还是通过企业内部配置,关键在于市场配置与企业内部配置的成本比较.技术产品的知识性特征,使得技术产品的交易费用高于其他生产要素,使得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技术产品的代价过高,配置效率低下.相反.若将技术创新集中在企业内部,则简化了从创新到技术应用的市场交易环节,回避了技术交易的高成本.提高了企业应用创新技术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企业演化受到经济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经济地理环境的自身演化也受到经济主体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变迁,企业与地理经济环境的共同演化和交互影响促进了区域和产业的腾飞.共同演化在推动某种产业优势的同时,也会引起区域和产业被锁定的现象,因为其导致的路径依赖和技术累计所需的报酬逐年上涨,区域和产业扮演过滤新路径机会的角色将被强化.这也给其他企业和区域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郑春芳 《兰州学刊》2005,(2):109-111
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凭借集群内形成的技术创新扩散网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模块化"的研发模式以及靠近大学等科研并与之形成技术创新互动网络等因素,极大地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比美日两国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行为模式和作用,得出政府应着眼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上述诸因素,提供适当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制度变迁和演进的路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分析范式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诺思为代表的制度演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更多地属于自组织系统的自我演化过程.作为内生和演进的系统,制度变迁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当事人集体学习、模仿、试错和创新活动中共同知识与信念的形成、演化的结果.在"分权改革"背景下,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处于不同环境和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和当地经济组织之间互动中的集体学习,会形成不同的具有当地特征的共同知识和信念.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当地化的惯例性默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成功的制度变迁模式都只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形态,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互动、刚柔相济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儒道都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只是两家的落脚点不同,儒家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动力机制作用,道家起到了平衡机制作用,儒道互补表现为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对立与统一.儒道均具有宗教的超越性,但与西方的宗教性不同,主要体现在"安身立命"、"终极关怀"和人格的"内在超越"等方面,其内在的根据是道德精神.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性对科学、民主和社会政治的演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出口商品类型与产业结构变动关联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伟  王艳 《北方论丛》2006,(1):138-140
根据工业现代化成功的国家历程及相关的经验性数据,开放经济系统中产业从低级向高级演化进程与商品类型转换之间关联性是沿着三种商品类型形成机制的线型路径而实现的。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应是装备制造业和具有战略性地位的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商品类型应完成从产业转移式到技术跟进式的转变,产业升级与出口结构的优化也应由外生变量推动转化为内生变量推动。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服务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协整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美国服务业技术创新与贸易竞争优势的互动演变关系,从而得出结论:美国服务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获取和维持其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而贸易竞争优势的获得又对进一步技术创新形成动力和压力机制,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市场条件,形成互动性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以高耗能为特征的工业结构 导致低碳产业创新的空间受限,碳锁定效应严重抑制了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低碳市场和法律机制的不完善也加大了低碳制度创新的压力.为此,欠发达地区应抓住新兴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渐进创新为先导,选择特定技术项目进行突破性创新并最终解除碳锁定.在推进强制性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注重培育低碳利益团体以增强制度创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