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魏源的<诗古微>是其今文<诗>学的代表作.魏氏治<诗>的指导思想是区分作诗者之心、采诗编诗者之心、说诗者之义、赋诗引诗者之义等数者.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文本的多义性,且文本信息的解码是无法由作者来确定的,而取决于接受的各种具体环境.在这一总体思想指导下,魏源探求齐、鲁、韩三家<诗>的传承关系,通过辨章源流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以求诗人作诗之义.这些都为后世的<诗经>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发表的<<全唐诗>中萧颖士<江有枫>诗辨正>一文,曾将唐代萧颖士<江有枫>诗中的"愬"字解释为"恐惧"、"害怕";今发现其解欠妥,应释为"诋毁"、"说坏话",文章对两种解释的出典及"愬"字的读音,做了必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3.
清代<古芬阁书画记>以及<眼福编>两书中都收录有曾巩所书<谢康乐咏怀诗帖>,此贴未见载于其他书籍.经作者考证,两书实为一人所编,其中多有赝品,曾巩此帖亦是他人伪造.  相似文献   

4.
全祖望的<二西诗>,涉及到许多相关的背景知识,下面准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全祖望及其<二西诗>;第二,前人对<二西诗>的评议;第三,中外关系史的主体是中西关系;第四,两次西潮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新华字典>从1953年出版以来,一直不断地修订重版.2004年出版的第10版是目前最新的版本,此版是在1998年第9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涉及的方面很多.释义是<新华字典>的核心内容,释义的修订就成了改版的重点工作,第10版释义修订对第9版进行了义项的增补,义项的修订,义项的调整,义项的删除.  相似文献   

6.
清华版<学习资料>5本是有三种翻印本的万岁本,昆明版<学习资料>517页本是清华版的选编本,人大版<毛泽东思想万岁>7本是收录建国后毛著比较多的万岁本,呼市版<学习资料>7本是插有精美版画的万岁本.  相似文献   

7.
清人黄秩模编刻的<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比汪启淑所辑<撷芳集>晚出80年,多收诗人96家、诗2314首,实为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女性诗歌总集.但是由于<撷芳集>的序者沈初将所收诗人虚报100余家,<国朝闺秀诗柳絮集>为清代最大女性诗歌总集的地位长期得不到公认.这部总集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汲取<撷芳集>和<正始集>编纂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特色:人诗并重、存没兼收的选录标准;消解流品、以韵系人的编纂体例;南方为主、群体为先的主体框架.这些特色既是其"最大"的成因,也反过来丰富了"最大"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历代学人关注薛涛其人其诗者相对较多,上个世纪对薛涛诗全面笺注的张篷舟老先生致力最早,成就最著,他的<薛涛诗笺>(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乃薛涛研究的扛鼎之作;后则以彭云生先生的<薛涛诗校正>(稿本,现存成都薛涛研究会)、陈文华女士的<唐女诗人集三种·薛涛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发明较丰;日本学者辛岛骁的<汉诗大系·薛涛诗>(集英社1966年版)亦时有创获.成都的刘天文先生经过十数年的潜心研究,新近推出<薛涛诗四家注评说>(巴蜀书社2004年版)一书,对上述四家之笺注"择其精要,或见解各异的地方,摘要录出,加以比较和评述"(自叙);同书刊发其论文九篇,针对薛涛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见解,并对近百年的薛涛研究史进行了仔细梳理和精当评述;附录<忆篷老>一篇,则深情缅怀当代薛涛研究奠基人张篷舟先生一生的卓越贡献,自己与篷老的因缘际会.全书篇幅虽仅十三万字左右,然甄综百家,评判得失,犁然有当:独出己见,亦多根据充分,自圆其说.可缕而析之、表而彰之者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全宋诗订补>二书,搜罗广泛,然因宋朝诗歌迄未编成全集,尚有遗珠.现录一二,求正通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宋诗话全编>中<许(岂页)诗话>、<周紫芝诗话>、<王銍诗话>、<吴秆诗话>、<吴曾诗话>、<叶寘诗话>、<吴子良诗话>、<范正敏诗话>、<李上交诗话>等的<解题>作出了举正.  相似文献   

11.
据郑樵<通志>记载,<古文苑>初编本有十卷.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元吉加以整理校订,分为九卷.绍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增订,并为注释,重分为二十一卷,故现行版本分两个系统,明清以来都曾经重新刊刻或抄写.九卷无注系统中,经过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和顾广圻校刻的<岱南阁丛书>本是较好的版本.章樵注本系统中,经过钱熙祚校勘,附有钱氏<校勘记>的<守山阁丛书>本无疑是最优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亡佚已久的齐、鲁、韩三家<诗>在清代得以全面复兴,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学、<诗>学发展的要求和汉代去古未远的客观实际及三家<诗>的存在状态是清代三家<诗>研究形成的内在原因;统治者积极的文化政策、<四库全书>的编纂、乾嘉新义理的发展及常州今文学派的兴起,是促使清代三家<诗>研究全面复兴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管锥编>是钱钟书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学界对<管锥编>的主题形成了多种观点.客观认识<管锥编>主题既关乎对<管锥编>学术价值的认识正确与否,也影响从中获得启示的深广程度.比较学界关于<管锥编>主题的几种观点,结合对钱钟书学术思想、对<管锥编>内容和形式方面特点的分析来看,<管锥编>的主题是探究人类本性、探究人类生命整体.尽管<管锥编>只是以"管窥"、"锥指"的"札记"形式记录阅读中的生命感悟,但由于每一则各不相同的内容诠释了人生的不同方面,全书成百上千"则"有关生命的内容就"逼近"了对人类生命整体的认识,<管锥编>的认识价值亦由此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4.
"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是宋代文化极盛的一个重要表征(语出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82页).因之,欲于宋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获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必须关注理学.围绕宋代理学与文学关系这一研究论域,张文利博士已于2004年出版了其博士论文<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并获得学界赞誉;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她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魏了翁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沿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3月的<宝鸡师院学报>,1993年,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师院学报>遂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出刊.  相似文献   

16.
拙作《论<管锥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的批评》刊出之后,(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读者或有以为话还没有说完的。一位老先生还赐教说:“你说《管锥编》谈到《文心雕龙》的有近百处,看你的文章好象《管锥编》谈的并不多,大概对百处的材料大多数未用,似可再作补充研究。”为承接读者和老先生的盛情,笔者就将上次文章里“为省词弗,存而不论”的部分作些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诗古微>以发明三家<诗>微言大义为宗旨,认为三家<诗>微言大义的核心是四始说,为周公制礼作乐时所制定,遭礼崩乐坏之后,由孔子所最终确定.二南不是以周公、召公为分判,而是周公所定四始说的体现,主文王,以正夫妇之道为义.四始说的实质是儒学传统的夫妇君臣父子的伦常大义,也具有<公羊>学三统循环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2011年,对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来说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今年是<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30周年. 回首30年的发展历程,学报哲社版从最初的蹒跚步履到如今的而立之年,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1981年4月,创刊于1 961年的综合性理工科学术刊物<福州大学学报>,首次出版了以政治理论文章为主要内容的学报专刊,开启了<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周敦颐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承上启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以收集整理周子作品、传、表、族谱、世系、祠堂、书院及后儒论断、吟咏之作为主要内容的濂溪志,是研究周子的宝贵材料.目前国内现存的濂溪志版本共有八种,即:明代胥从化版<濂溪志>十卷、明代李桢版<濂溪志>九卷、明代周沈珂、周之翰版<周元公世系遗芳集>五卷、明代李嵊慈版<濂溪志>十三卷、清代吴大镕版<周公濂溪周夫子志>十六卷、清代周诰版<濂溪志>七卷、清代周诰版<濂溪遗芳集>二卷和清代彭玉麟版<希贤录>二卷.  相似文献   

20.
论先秦两汉《诗》学礼化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礼化是贯穿先秦两汉<诗>学的主线.所谓<诗>学礼化,是指<诗>学家以礼义解说<诗经>,使<诗经>成为礼义的载体.<诗三百>在周公制礼作乐过程中诞生,此后又广泛地运用于西周、春秋时期的各种典礼.春秋战国之际,礼学经历了由重视礼仪到尊崇礼义的重大转变,礼学转型为<诗>学礼化带来机遇,孔子及其弟子后学不遗余力地将礼义灌注到<诗>学之中.汉初今文三家诗初步建立了<诗>学礼化体系,<毛诗>最后完成了<诗经>礼化的工程,创建了植根于中国礼乐文化土壤的诗学理论.研究先秦两汉<诗>学礼化历程,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的<诗>学大趋势,突出中国古代诗学伦理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