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上海开展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正在深入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文化发展战略的制订是全市一千万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更是和全市青年有着密切的??系.今天我准备围绕“文化建设和当代青年”这个题目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式或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文化内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思想核心,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把握了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特征、文化个性、文化机制、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才能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建筑物是一个文化的缩影,我们以文化来解释建筑进而了解并解释城市空间特点。然而今天的城市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大量暧昧、模糊的元素重叠在一起的难以区分的二维平面,趋同、混乱、难以定义,我们无法从这些元素本身分辨所处城市的特征得出相应的判断,甚至有时候会得出截然相反的判断。典型的文化特征、地域风情不再突出于建筑身上,不再蕴涵于城市的街巷空间里!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和有益尝试.面向“十三五”,上海文化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准靠拢;二是进一步雅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国际旅游强市建设,注重上海形象的塑造;四是加快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打造;五是注重文化消费主体的阶层化特征,培育健康向上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很多外在的特征和基于这些外在特征的不同概括,如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时代、全球化时代等等。现今时代的本质,文化已成为主导社会发展进度的核心力量,这是一个悄悄降临的崭新时代,对于广告语的构建影响也是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是个好产业,只是目前缺少资金投入,我们呼吁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来开发这个产业,前途将非常无量”,坐在我对面的上海金魁猕猴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继华和我侃侃而谈他与猕猴桃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源动力。上海城市文化具有典型的融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上海文化繁荣发展对于科技进步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迫切需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聚焦跨界融合关键领域,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能级,培育龙头企业,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依托科技进步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来深入思考上海文化的发展坐标与定位问题。在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中,我们同样要在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来思考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1968年,我刚踏上西双版纳的土地,对什么都好奇。“半辈子”是比我们早两年到农场的重庆知青,他有满肚子的奇闻趣事,加上他诙谐的语言,夸张的神态,着实把初到边疆的上海知青们听得吊起胃口,大佛爷的逸闻就是从他嘴里听说:大勐龙有一位高僧叫大佛爷,学识渊博,佛法高深,而且他是如何、如何的胖,讲得我们这些刚从上海来的小青年遐想连篇,我也萌动了要拜访大佛爷的念头。工作队友老张所在的疆锋农场就在大佛爷的老家附近,对于我这个上海知青的心愿,老张很是乐意做向导,于是挑了一个周日  相似文献   

9.
古力 《老年世界》2010,(15):29-29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盛会的豪情至今还在我们心头萦绕,上海世博,这个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世界博览盛会,伴着烂漫的春花,又向我们款款走来。上海,展开双臂,迎接八方宾客,浦江两岸,绚丽多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更寄托了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和热情。我尚未踏上世博园的土地,然而,凝望着电视荧屏,心中洋溢起世博会这曲绝美动听的华彩乐章,我的心,早已飞向了那里.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在其文化传承的过程之中必须重视的一方面,因为只有一个民族和国家对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才能够使得这个国家的文化实力继续保持。法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值得借鉴的一面。法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价值取向以及其具体实践,都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反思的价值。一个国家只有能够把其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这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来,才能够使得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具有某种继承性。这是保持一个国家文化创新力的根本源泉,也是我们认识这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维度。从法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实践来看,提供给我们的反思的意义仍然很大,我们必须借助法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面貌,艰难地在危机中左右突围。以精神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文化传承性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发展城市的文化消费成为当下决策中的重中之重。从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消费等几个方面来看,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可谓是萧条中的繁荣、低沉中的攀升以及重创中的完善。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的培育,传统文化消费点的更新以及文化消费品本身质量的提升,都使得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总结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的现状之后,抓住2010年在上海举行世博会的机遇、迪斯尼乐园落户上海、游乐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政策上向文化消费的延伸等,都是下一阶段上海文化产业振兴决策中应该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上海,其独特的城市气质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上海更是以独特的区位条件孕育出了融合欧美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的海派文化.上海的国际化发展与本土文化接轨过程中能够被直观感受到的一点就是老上海历史街道与现代方式的融合,本文以茂名南路为代表观察上海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与碰撞,希望能总结出其特征,为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提供新思路,宣扬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特别感谢您把对15世纪郑和航行的发现与我们分享。我们西方人往往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我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对这个引人注目的航海家的伟大旅行几乎一无所知。在这个国家问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上,对彼此文化加深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这段工程技术如此发达的历史的考察,来加深对彼国文化的理解,我是强烈支持的!”——美国国家工程院主席WilliamA.wulf致吴京的信  相似文献   

15.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打算讲的这个题目,其实还受到你们这里一位老师、我的朋友、哲学家陈嘉映的影响。两个月以前,我们邀请他到浙大来进行一次“经济学与哲学”的对话。在那次对话中,他提到从哲学角度看,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第一种文化是自然科学的,第二种文化是人文叙事的,它们之间长期争论不休。当时,我补充了一句,指出现在西方学术界提出的“第三种文化”。不过,因为这一话题与我们当时的对话不甚相关,我就没有具体谈第三种文化的视角。这一次,许纪霖教授邀请我来做一个报告。我觉得应该把我的报告题目与“第三种文化”的论域联系起来,这样,就有了现…  相似文献   

16.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有追问的价值和意义,对“现实中国”来说,也不例外。社会学家黄平、经济学家姚洋和文化批评家韩毓海三人联手,将这个问题置于开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解读和辨析,为“我们的时代”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思想文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融,得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元素所蕴含的的美学规律和蒙古族的艺术特色与现代陶艺设计的表现特征相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我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陶艺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使其兼具文化性,审美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本文将在解析蒙古族传统元素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对新时期蒙古族陶艺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人的观念的转变。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但趋势是在发展.而且很快……上海已经有不少好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国外不一样,大多是私营企业.政府的公务员拿的是我们纳税人的钱.要为我们服务……“海归派”不服水土的人很多.包括我弟弟.看看兜一圈就走了。他们对这里的生活方式、官僚作风都受不了……  相似文献   

19.
农村历史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扎根在农民这个特定群体中,融入到农民血液中并成为其意识形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村的文化意识形态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农村文化意识形态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对农村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诠释了农村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其次剖析了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农村的文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期,夜间经济逐步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之一。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上海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文化嵌入为依托。要通过嵌入"上海老品牌",体现海派文化和区域文化特征,优化空间布局,文化联动长三角,运用高科技手段,嵌入"精细化管理文化"等路径,大力推进夜间经济的文化嵌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