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文运动"是近代才有的概念,是人们用近代"运动"的形态来观照古代的反映。但在使用中有非确定性和语义不准确性,宜改作"古文思潮"。  相似文献   

2.
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藏有《清授光禄大夫沈公雨人墓志》,墓志记载了清末民初连云港海州地区的著名实业家沈云沛家世生平、性格仪貌、仕途经历等,通过梳理相关内容,为研究志主及其沈氏家族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重商"是研讨晚清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词,它不应放在现代语境中来理解,以传统之"商"来"格义"近代经济社会的新事物赋予晚清"重商"思想以丰富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中包含着重商—重工、观念—制度、单维—系统的演进逻辑,尝试从结构性制约探寻富强之道开出了中国经济思想的近代面向。重商思想试图推动晚清经济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但封建体制的顽固性未使清政府适时通过主动的制度转换来协调社会转型,近代工商业社会的发育和转变,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建设,革命志士从三方面展开中国近代人文精神的时代构建:一是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论阐释主要围绕仁爱、博爱与人道等方面展开;二是中国近代道德学说的初步构建主要关涉理论有清算"三纲之说"弊害、废除三纲设立道德之法律、彻底改造固有家庭伦理、积极构建近代社会伦理与努力发展近代政治伦理等方面;三是近代理想人格的时代塑造突出表现为努力清除国民劣根性、积极谋求"立人"、极力推崇革命人格与塑造健全国民人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清末民初传播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最重要的人物,他把自由看作是近代社会发展之精神动力,对国民的自由权利、独立人格、精神与思想自由予以高度关注,同时对西方的自由观念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中国近代的救亡意识和爱国主义情结的影响,梁启超最终将其"自由"思想的落脚点放在了"群"和"国家自由"上。  相似文献   

6.
商本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的思想基础,是近代中国商业广告滥觞的内因。明末清初注重经世致用、以"明道救世"为学术宗旨的实学,是近代商本思想的启蒙。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经世致用思潮奋然兴起,为兴办洋务事业作好了理论铺垫。到了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起,标志着近代中国西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而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及民用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中国"重农抑商"的观念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工商业及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重商主义的商本思想也相伴而生。洋务运动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突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本主义的思想桎梏。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广告的诞生以及对广告应用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然而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不时传来"废止中医"的呼声,直到今天中医的危机依然存在。通过对"中医危机"由来的分析,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医学提出的新要求和中医自身特点这两个纬度出发,阐述了中医在中国近代不断遭受人们责难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石龙坝水电站生产的电力以其稳定可靠性成为近代昆明自来水事业的动力支撑。自来水"随用随流",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升了近代昆明消防水平,改变了过去"水流不继"的被动局面。获益于电力、自来水这两项至关重要的公共产品,近代昆明的城市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使古老的大清帝国走向中华民国,中国民族政策也经历了由"因俗而治"到"五族共和"的历史性嬗变。回溯民族治理模式由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高频动量词是"遍"、"度"、"过";晚唐五代时期汉语高频动量词是"遍"、"度"、"回";元明清时期汉语高频动量词是"遍"、"次"、"回"。由此可见它们发生了更迭。中古和近代汉语高频动量词的更迭是遵循经济性原则的结果。中古和近代汉语高频动量词都有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1940年代的“抽象”类写作呈现出一种晦涩的风格。作品的晦涩源于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现代生存境遇的独特性以及作品独特的表现内容和个性化的表现手段。沈从文作品晦涩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也与传统湘西世界中的“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叙事的共同特征及审美趋向。我们甚至可以说,被丁玲反感、否定的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现代性”属性中最为明显的特色之一。因为“趣味化传记叙事”的平视角叙事方法,既不把传主当作神(仰视)也不把自己视为帝王(俯视),这样就解决了传记作家与传主之间存在的叙事矛盾,更有利于展示传主那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生。传记诗学理应在理论上为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名,以促进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1936年10月的“反差不多”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场自由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间引入瞩目的文学论争,作为双方主将的茅盾和沈从文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今日看来,二者间却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新八股”、“公式主义”与“差不多”的问题,发现了当时文坛存在的“差不多”的创作现状,并开出了差不多的“药...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之一,蔡元培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与陈独秀、胡适等人有着明显的区别,集中反映在对新文化运动的两个独特定位,即"文艺复兴说"和"洪水论"上。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比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既反映了他社会改良的主张,同时也体现了一名成熟思想家的文化自觉,其独特的文化观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神”在沈从文的文本中具有多种内涵,然而作为其思想核心范畴的“神”指的是宇宙本体和生命的终极状态。它不可分析、不可言说,是沈从文在对“美”的迷狂中借助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获得的天人相契的启示——“无言的教训”。沈从文思想中的“神”既是对于湘西神秘文化的继承和提升,也是以湘西神巫文化铸造民族品德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省部共建“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江苏实现教育“两个率先”的重要支撑点.江苏省出台的试验区建设方案体现了“顶层设计、上下联动”,“中观突破、宏微并进”,“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整体思路.在实施重点上准确抓住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选择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现代大学制建设两大目标.在方案的具体实施上应涉及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如内部民主管理、校长遴选、去行政化等方面大胆突破,以带动全局.同时,建设方案还应该避免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瘦鹃1916~1918年在《新闻报·快活林》、《新申报·小申报》上的发表的作品,学界鲜有提及,对其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对周瘦鹃研究本身就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周瘦鹃以上海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通过与新文化运动所聚焦的"妇女问题"之不同视角,思考现代女性婚姻解放问题的内在危机。周瘦鹃在这两大副刊上发表的言情小说,揭示了上海中产阶级市民的两性关系,展示了金钱支配婚恋中男性痴情悲剧与上世纪20年代妇女问题的另类向度。  相似文献   

18.
覃姓是土家族大姓,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关于土家族覃姓来源,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主要集中为有竹氏后裔说和出自巴人五姓之一的瞫姓,为瞫氏所改.将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以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覃姓为例,证明覃姓为有竹氏之后和巴人五姓瞫姓之后,并不矛盾,并且湖南石门覃姓被读作"xin",是对巴人瞫姓后裔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苏地区大学生的贞操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贞操观正逐步摆脱封建贞操观中的消极方面,转而重视两性交往中精神上的契合。但同时,对"心理贞操"的重视而对"生理贞操"的弱化带来一些行为上的偏差,使现代大学生易滑入"爱情至上"的泥淖、轻率对待性行为,以"心理贞操"为庇护所而进行泛交、滥交,还存在性商品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往往在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含了深刻的人际交往内涵。《灯》与《虎雏》是沈从文的人际交往观念的大展览。这两篇小说沿袭了沈从文一贯的城乡对峙模式,通过书写来到城市的乡村军人与“我”以及与城市的交往,探讨城与乡不同地域对人的造化和影响,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