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悼亡词的产生相较悼亡诗要晚得多,人们一般推认苏轼《江城子》为中国悼亡词的首创。悼亡词的产 生之所以滞后,其内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文人对悼亡的重视及对“词”体的偏见,而其得以发展则应归因于宋人的进取精神与 文体的迭变。本文将主要就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为研究对象,对其悼亡词中所出现的意象和频率进行统计,从夜晚氛围的描写这一角度出发,选择 “月”这个意象,探讨夜晚氛围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情感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遗山词题材广泛,其言情词大致可分为三类:爱情词、悼亡词和闺情词,且又各具特色:写爱情而不拘限于个人的私生活范围之内,有反封建礼教色彩;抒悼亡之情,则承继苏武,既有独特之处,又有对这方面题材掘进之意念;其闺情词具有托喻性质,更能体现遗山词刚柔相济、豪放婉约兼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悼亡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文学题材之一,从潘岳到纳兰性德,从"悼亡"的开创者到集大成者,悼亡之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该文选取潘岳、元稹、苏轼的悼亡作品与纳兰性德悼亡词比较,探讨各自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与李商隐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词人,他们的词风以优美流畅的语言与浓郁的感情相结合,将人性中最为深刻的一面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而悼亡词作为古代至为重要的写作题材之一,纳兰性德与李商隐对这类题材的创作更是独具一格,造诣深厚,其写作特色是用如泣如诉的语言将人性中最凄美的感情展示出来,让人不禁唏嘘。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与李商隐悼亡词的数首代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讨他们的写作特色及其词风在史上对各个时期文人墨客所起到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悼亡主题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都是引人关注的.潘岳以文人身份首次用诗歌形式直白地表露自己对亡妻的哀思,在文学史上首创悼亡诗之先河,进而在行文结构和艺术手法上都树立了一个典范.苏轼继承了潘岳悼亡诗的行文和艺术,创新性地将悼亡主题引入词中,使得悼亡文学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两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悼亡双绝"。它们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方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代诸多文士以戏谑的文笔乐此不疲地描述怨妇、弃妇和青楼女子时,作者却饱含深情、细腻地追忆了他们过往家庭的温馨生活场景,深情地表达了他们不因岁月流逝而消减对亡妻浓浓的相思情愫。可以说这两首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是最具有悲剧情怀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8.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浅议苏轼的悼亡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悼亡诗作为爱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在古代中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真正完全意义上的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就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发展史上,苏轼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并对悼亡词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苏轼为他的两位夫人写过悼亡诗词,在他的笔下,夫妻除是生活上的伴侣之外,更像是知音朋友,因而丧妻之痛也更化为知音之叹。在此后的悼亡诗词中,我们都能看到苏轼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苏轼悼亡诗词的分析,发掘出其中深刻内蕴着的情感的真挚与人性的美。  相似文献   

10.
境遇与心情     
周国平 《社区》2013,(17):58-58
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句句无比沉痛,句句无比真实,句句有千钧之力。悼念的是去世十年的爱妻,却准确地写出了每一个曾经痛失爱侣、亲人、挚友的人的共同心境。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称杜甫为“情圣” ,主要指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真诚深挚的人情美、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等方面 ,也表现为其情之真、情之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唐帝王诗中抒发个人情怀的部分作品加以分析,从人生的感悟、爱情的炽热、友谊的真挚等三方面阐述了唐帝王在其诗作中体现的超然物外的洒脱、刻骨铭心的恋情、君臣之间的深情厚谊,展示了九五之尊的唐帝王少为人知的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3.
三年之丧在儒家经典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历来深受重视,分歧也因此较多。就丧期而言,有郑玄、王肃的二十七月、二十五月之争。王肃依据两汉以来三年之丧皆为二十五月的历史事实,提出祥同月。郑玄更看重理论上的合理性,认为礼缘情制,但需立中制节,所以重视祭而延长丧期,并通过祥异月确立的原则体现儒家丧礼的制作精神,以求收拾人心、整合社会之功用。两晋以后,郑玄之说逐渐流行,成为从朝廷到民间都普遍遵守的制度,但遵守的同时又意味着对郑玄当初用意的背离,人们看重的只是丧期的延长更适合表达丧礼中必要的哀戚之心,而这种重视情感的表达方式总是能够获得朝廷与社会舆论的褒誉。这一过程中,社会与经典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其芳在重庆时期的文学活动对于何其芳本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理解何其芳文学批评的前提条件.何其芳文学批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批评有一股正气,这股正气来自于他人品的高尚、思想认识的明确,以及他的批评有真感受和真依据.其次,他的批评分寸和尺度把握好.再次,他的批评诚恳、真切、公正、平等.今天的文艺批评界需要学习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白朴词《天籁集》中所表现的“玩世”心态实质上反映了词人对其内心深处仕-隐矛盾与困惑的-种化解与超脱,所体现的是一种“适意”的生活理想,它既有导向消极颓废以至“混世”的一面,更有提倡人格独立和展示真实惰性的一面.其艳情词作,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在“放浪”“玩世”中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对于白朴词中“玩世”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元代文人中普遍存在的玩世滑稽心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的专业助人活动与反贫困关系紧密。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工作领域,农村社会工作持守的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及其秉承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关爱与互助合作价值取向及其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及其所采用的策略是其有效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所在。  相似文献   

17.
清初遗民诗人方文以历史的框架作为抒发哀乐的依托,把"史思"与"诗思"高度融合,所为诗歌风格独具,称"嵞山体"。其中的叙事长诗以其"以诗存史"的创作意旨、视角周转的叙事艺术、平实简淡的语言特色、朴老真至的抒情风格,契合了世事变幻的特定时代文人写实写心的需要,在清初诗坛赢得了与"梅村体"并举的地位,继起效尤者不乏其人。对"嵞山体"叙事诗展开研究,不唯有助于了解易代之际生民百态,对了解中国叙事诗的演进也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杰在1975-1976年间写下大量旧体格律悼亡诗词。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对家庭生活的追忆,表现知音已逝的孤寂以及无坟可上的凄凉。在艺术表现上,它们具有感情强烈真挚,语言平实素朴,注重细节刻画等特点。这些悼亡作品的写作,首先缘于作者对妻子深切的爱恋和怀念,同时也因为作者当时内外交困、凄清落寞的现实境遇和对妻子所怀有的歉疚之情。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件报道中起说明、补充、辅助等作用的非时效性新闻信息及资料属于适时性新闻及资料信息。其表达特征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七种形式:层层推进,客观叙事式;紧合逻辑,扣题评论式;深入人心,娓娓道来式;清晰点指,真挚抒描式;准确讲解,平实舒展式;热情介绍,抒发美感式;客观确切,真实叙说式。在处理具体内容时还有一些表达技巧,如渐次推进、突出层次、内在语的运用、适度把握对象感、扣题评论、基调真挚、语气抒情、声音清晰、点指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