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企业正在进行的很多培训,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培训距离是越来越远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在不分企业背景、受训群体、培训讲师的情况下,纷纷上演。很多公司认为,不搞一搞拓展培训,就好像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不请培训公司来外训一下,就没有重视培训一样。而在这些各种培训盛嚣尘上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想想培训的本质是什么,有多少培训只是走走过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企业培训在总体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对培训的需求,由原来的学习知识逐渐转向解决问题。适应培训需求的总体增长,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到培训行业。但是,相对于培训需求的转变,培训机构的转型则明显滞后。于是,很多培训班招生人数渐趋下降,培训机构戏称“培训的春天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政企人本管理研究院率先推出了“知识零衰减“工程,其中包括“双修特训”、“诊断式内训”等多种培训项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受到企业广泛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陈勇 《人才瞭望》2004,(5):39-39
培训无用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无用论,即培训不能增强企业员工才干,反而耗费员工工作时间:另外一种是间接无用论,认为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已足够企业使用,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对企业没有多大益处,即投入小于产出。持有这两种观点的领导,不是对培训拒之门外,就是把培训当作一种“企业在不断追求进步”的形象宣传,仅是做给员工或  相似文献   

4.
蔡文 《人才瞭望》2005,(11):68-69
关于培训的投入产出关系,时髦的调侃是:“如果培训是可以的,那还要老板干什么?”不是说培训一点用没有、一分钱也不该花,培训也无法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症结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区分“培训的能与不能”:每一阶段、每一层面,哪些事情是培训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培训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5.
苏强 《人才瞭望》2005,(5):68-69
我国企业对培训长期存在以下错误认识和做法:一是思想上有矛盾。一方面认为培训是一种没有或只有很少回报的投资,将培训当作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怕受训后员工素质提高,离职跳槽、攀高枝,“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以至于众多企业管理者扼腕兴叹:“不培训是等死,培训反而是找死。”“想赢怕输”的心理致使企业不敢、不愿培训。二是培训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培训一直是企业提高员工知识与技能的一项有效方法,但根据Pepitone的研究,传统的培训方式被证明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组织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开发。企业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开发就是对员工的关键胜任特征进行培训与开发,以增强员工取得高绩效的能力和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苏华 《人才瞭望》2005,(12):74-74
“人力资源”这个词进入我们的意识也就几年的时间。在我们还没有弄懂这个词的意思的时候,似乎所有企业的人事部都已经改名了,叫做“人力资源部”。无论是“人事部”还是“人力资源部”,企业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培训是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营销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营销培训,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企业领导们总是把对培训的重视与投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营销决策者也不知道怎样去定位自己的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者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什么培训,培训讲的那套早就过时了。对我没有什么帮助。”“讲的都是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实际操作性。”“我的领导要我来参加。我没多大兴趣,培训了又怎样,又不会升官,也不会加薪。”从员工的这些抱怨中,反映出很多企业的培训体系在理念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形式上缺乏吸引力,在培训的应用上缺少有效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核心竞争力,需要一批类似“杰克·韦尔奇”的企业独有人才,但是如何能够在同样的培训内容下,培养属于企业自己的“管理者”,培养出忠诚于企业的“杰克·韦尔奇”型的人才呢?真正合格的“管理者”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来自企业内部自身的培养和锻炼。实践中,企业发现,招聘或者读MBA常常不能取得成功,一方面出现高薪聘请的“人才”在企业中种种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人才”仅仅镀了层“金”,管理水平和能力并没有多少提高,原因到底出在哪里?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第一,企业是否选拔了合适的人。第二,企业是否选对…  相似文献   

10.
环球扫描     
子良 《人才开发》2007,(4):62-63
国外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德国:师资培养“双元制”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新职业教育法案,须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等,确保作为世界职业教育楷模的“双元制”体系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企业培训:教育第二落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一个企业的核心理念、行为风格和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言谈话语、举止神态就有着该公司的“烙印”,而完成“烙印”的最根本途径是培训。培训不但能让员工及时了解产品生产营销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企业能以此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国内企业,在观念上重视培训的越来越多,各类培训项目“呼天抢地”地在企业问风行,但是真正从中尝到甜头的企业却没多少,许多企业迷失在一个又一个培训的陷阱中。企业培训之所以会迷失在陷阱中,就在于培训的目的和观念不明确。因此,企业在培训之前,有必要先明确培训的目的和观念,然后针对培训目的和企业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经盛 《人才瞭望》2006,(11):75-76
中国现在培训行业的现状可以用16个字概括:“市场广阔、发展迅猛、鱼龙混杂、有待提高。”面对个新兴的、年营业额高达3000亿、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低而年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的朝阳市场,无数机构都想分上杯羹,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机构在资质、授课能力、研发、市场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甚至有一些虚假、过度承诺等现象也出现了。面对培训带来的诱惑和人员素质要求日益增大的压力,企业和个人对培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需求,然而,面对眼花缭乱的培训市场,怎样的培训才是我们想要的?慧眼识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宗翔 《人才瞭望》2008,(8):73-74
“培训”这两个字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上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了,大家再熟悉不过。但是要想从培训中体味培训的真正意义需要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好好反思和认识。过去,我也被别人培训过,现在也在培训别人,几乎每周两次以上,因为我现在正在给两家企业做管理和营销咨询。在培训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收获颇多。但是我想从企业的培训着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个观念被社会认可,社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培训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产业.随着企业培训投入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越来越迷茫,同样是投资为什么投入那么多钱进行培训,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追根溯源是没有建立员工培训评价体系,为了培训而培训.基于此,介绍什么是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效果评价的作用、培训效果评价的现状,并就如何建立培训评价标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培训员工、赢得竞争”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人才的培养来提升员工的胜任程度,使之能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培训真正的价值体现是在于帮助企业达成经营业绩、实现战略目标。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可以清晰企业对员工能力的战略需求;帮助员工清楚自己与岗位所需能力的差距,并提供每个岗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包”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员工培训成为“有解”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培训是企业为提高劳动力的产出水平而进行的针对员工素质的投入过程。有投入就要有产出,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不少企业的培训却是“无解”的,即培训没有对事后的企业经营产生作用或作用甚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个网络资源的传播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基础之上开发的微课程,在电网企业员工培训中显现出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在线学习便捷等优势,对深化电网企业员工培训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课程及其相关优缺点分析 电网企业员工培训微课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培训或者企业员工在培训教室之外进行学习培训,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简化了传统培训方式对培训师资、费用、教育环境等稀缺资源的需求;二是一旦有微课程上传至微信平台,所有员工都可在“零碎”时间内随时用手机直接登录进行学习;三是培训师既可在培训课堂上针对全体培训学员进行共性教学,也可利用微信的互动方式,针对某个员工和某类员工发布有声有图有文字的多媒体信息进行课外教学.  相似文献   

19.
市场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今,企业已深深领会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深刻内涵,并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用人环境。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正如许多知名企业在《员工手册》中所写的,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人之所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并不是企业随便招一个人,即成为企业的财富,而在于员工专业技术知识的应用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在于员工经营管理知识的运用提升了企业的运作水平,员工的知识为企业创造了财富,故员工才能成为企业的财富。因此,可以引申为“知识就是财富”。对企业而言,“知识就是财富”不应该停留在企业的口号上或是报告中,企业需要通过一种方式,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财富,而学历津贴便是个不错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郑星 《人才瞭望》2009,(8):99-100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的运作条件 1.培训机构设置。为保证单位对培训工作的整体把握,根据福州市市政管理处的规模和实际情况,设计3个层级的培训管理体系。各部门设立兼职的“培训管理员”,与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组成“培训项目组”。(如图1)这样做能够达到以下几点效果:企业高层对培训工作保持支持;分管不同部门的副主任可以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培训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