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徐向艺  谢明亮 《文史哲》2008,27(1):151-157
传统企业集团分析既有企业与市场的二分法分析框架,即企业集团呈现出层级中间组织结构特征;亦有企业、市场与网络三分法分析框架,即企业集团呈现出网络结构特征。其实,企业集团的运行、风险和战略决策不仅依赖于层级关系,而且还依赖于网络关系。企业集团的本质是"嵌入"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协调与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中,新古典经济学长期占主导地位,企业被假定为在市场和技术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实体,因而成为所谓的“黑箱”。对作为企业组织高级和复杂形态的企业集团,经济学长期仅从垄断组织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出发作出解释,缺乏深入的分析。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斯理论为基础,人们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开始了对企业的性质及内部组织的研究,形成了建立在产权经济学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理论。一、企业集团内部协调方式及交易成本分析企业集团内部存在市场协调与行政协调两种方式,它是这两种协调方式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企业集团的协调、监督和管理(一)王河企业集团和国家关系的总体目标,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也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等手段,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以此引导集团企业正确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宏观间接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差异,表现出一种失调的趋势。本文从“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增长失调的现状出发,对区域经济增长失调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构建相应的区域经济增长协调机制,对促进重庆市“一圈两翼”经济协调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权威性质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企业权威范式的内涵及其属性1.企业权威的不同理解科斯从交易费用不为零的前提出发,指出由于存在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让某种权力(企业家)来支配资源,部分市场费用可以节省。”这样,就有两种制度可以来协调人们的经济活动:“在企业外部,价格运动指挥生产,它通过一系列在市场上的交易来协调。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被取消,而且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由厂商内部的协调人来替代,由他来指导生产,显然,这些是协调生产的不同方式。”[1]在科斯看来,企业与市场的区别在于企业权威垂直地整合其生产,节约交易费用。仔细斟酌,科…  相似文献   

6.
马勇  吕琳 《社会科学》2024,(4):109-123
通过构建包含多元宏观政策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初步探讨了国外利率冲击下的最优宏观政策规则及多元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相关结果显示:(1)当国外利率上升时,通过实施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波动和贷款收缩趋势均减小,从而对总产出形成支撑;(2)较之传统的政府支出和税收规则,“财政整顿”视角下的债务规则显著降低政府支出和债务比率的波动,但也造成了财政政策“扩张不足”,而在债务规则之上增强政府支出调控力度的政策安排则可以兼顾财政稳定性和财政有效扩张的目标;(3)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的基础上,宏观审慎政策可以“组合调控”的形式出现(如逆周期的资本缓冲政策和准备金政策),这有助于同时稳定资产价格、企业杠杆、政府债务、银行杠杆等多个金融变量。  相似文献   

7.
市场内部化多用于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并被跨国公司巧妙运用。事实上,对于任何企业,只要其在企业内组织交易并能比通过市场交易支付更低的成本,建立内部化市场都是明智之举。企业利用外部市场交易是昂贵且低效的,原因是市场的不完全性。我国市场是极不完全的,这一点使得我国企业集团建立内部化市场能够获得内部化市场理论指出的通常意义上的优势;同时,我国企业集团以资产重组构成这一特殊形成方式使得企业集团建立内部化市场具有增强企业集团凝聚力的特殊意义。 一、建立内部化市场,据高我国企业集团凝聚力 我国的多数企业集团是以资产重组的形式构建的。集团与企业间的关系多以资本作为纽带。各企业在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缺乏融合性,尽管成立了集团,事实上各企业仍“各自为政”,遇到较大的利益冲突,企业集团就会分崩离析,“先合后分”以至于损失惨重。企业集团仅以股权作为集团内各企业联系的纽带将是单薄与脆弱的。如何加强集团内企业间的凝聚力,建立休戚与共的稳固联盟是我国企业集团化经营生死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中,政府是主要的负责方,企业也参与其中。但目前政府缺乏协调企业的有效手段,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对企业资源也难以形成有效整合。市场分工和社会分工理论对分工的形成、后果、限度及功能的论述有力地解释了政府协调企业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困境的原因。为此,政府需要健全协调企业的法律机制、完善行政协调机制、优化市场协调机制,建立道德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抓大放小”作为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措施,已由点到面,全面铺开,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抓大放小”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我们的工作偏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原则。对这些错误认识,不可不辩。抓大是抓关键,不是收权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抓大就是国家集中力量抓好全国1000户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推动机制转换,使它们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这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高科技的集中点,也是国有企业的大头。把这些企业真正搞好,对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长…  相似文献   

10.
国家对企业集团的监督和管理(二)王河四、实行计划单列,进行“直线”管理企业集团在国家计划实行单列,这是计划体制重大改革的决策,我国失后有一汽、二汽、重汽,西电等15家大型企业集团在国家实行了计划单列。实践证明,企业集团实行计划单列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重...  相似文献   

11.
企业集团化是现代企业的最优选择,企业集团化是振兴我国民族工业的必由之路。政府应当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完善资本市场、帮助组建企业集团诸方面“牵线搭桥”,并要防止步入混合购并和经营多元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一、石油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石油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不能是一种行政行为,而应是一种经济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就右油企业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是石油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首要条件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控制下,石油企业长期追求自己完整的企业体系和内部完整的生产生活体系,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经营模式,造成企社不分、自我封闭、自我服务、市场单一、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③.与此同时,这种企业经营模式也营造了企业内部专业化协作的态势.受…  相似文献   

13.
章永乐 《学术月刊》2023,(3):108-125
面对后冷战时期单极国际秩序的衰变,国际上已有不少学者主张参考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重建全球性的“大国协调”机制。然而,作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作为殖民帝国“大国协调”客体的历史经历,尚未获得充分总结。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在中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相互之间形成了临时的利益连带关系,进而发展出了驻京公使团会议、“条约网络”与银行团等协调机制。在一战前夕,即便欧洲内部冲突加剧,六大列强在中国仍然通过“大国协调”塑造了辛亥革命的结果,直到一战的爆发带来战前协调机制的衰落。日本利用了一战的时势,在华权势迅速增长。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局部重建了协调机制,然而其内部具有极大的结构性矛盾,英法美等列强未能及时阻止日本侵华步调。然而,殖民帝国之间“大国协调”的破裂,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殖民秩序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旧邦新造”准备了基础条件。以近代中国“大国协调”经历为参照,如何避免历史上旧式“大国协调”阴暗面的重演,将是中国推进当代“大国协调”机制之时需要深入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以来,企业集团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600多家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中,企业集团占绝大多数,资产占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7%,销售收入占46%,实现利润占63%,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企业集团将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振兴民族工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由于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制度创新的滞后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原因,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仍然未理清,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资产纽带型企业集团在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鉴于此,本文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谈一…  相似文献   

15.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化驱动”转变,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此,基于复合系统视角,首次将“技术扩散”和“市场”纳入可再生能源复合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度法构建“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市场、环境”多系统耦合协调模型,解析我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聚集区2011—2022年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其根本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风能聚集区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居高位;太阳能聚集区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斜率最大,受市场成熟度及内生技术改进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互为双向因果关系,技术市场化程度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系统耦合协调度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波动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等。对此,需协调好政府、市场、技术扩散和环境间的关系,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考虑异质性差别,根据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提出相应措施,同时针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聚集区的不同发展趋势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构建企业集团是理顺经济关系的最佳选择 几年来,油田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总是没有走出“统负盈亏”的圈子,二级单位开发市场的积极性总是不如向管理局“争成本、争投资、争项目”的积极性高,管理幅度过大,管理范围过宽,工作效率低,经营责任不明确的“大企业病”仍然存在。笔者认为,通过构建企业集团,理顺经济关系,可以医治“大企业病”。 (1)只有构建企业集团,才能理顺管理局与各二级单位的经济关系,明确经营责任。目前二级单位作为企业其独立性不够,自主权没有落实,自负盈亏的责任不落实。构建企业集团,必须要对所属企业进行组织调  相似文献   

17.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这个命题有个前提条件,即实行跨国经营的石油企业,应该是市场(含油品市场与石油的勘探开发市场)竞争的主体,又是石油资本运营的主体,它不仅经营石油产品,又对外投资,实行石油资本的重组、扩张。江泽民总书记今年5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讲话中指出:“要继续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集中力量搞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我国大…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十五大报告中至少有十多处使用了“资本”一词。资本经营正成为90年代中国企业改革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经过...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升级过程中选择适宜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向发达国家经济收敛的关键因素。企业在技术升级过程中的协调失败会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扶持,来推动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快速、良性发展。但如果政府对于企业投资进行直接干预,则有可能加剧企业协调失败的风险。地方政府对于企业新技术投资的不当扶持是我国多年来反复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的一项体制诱因。在未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直接干预、加强市场和技术信息服务,地方政府有望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企业改革,从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的“外部输血”阶段始,到实行两权分离,承包经营,激发企业内部“造血”功能,进而出现企业联合,企业兼并,企业之间互相参股、控股,表明了企业改革的步步深入。企业集团正是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企业集团一诞生,很快就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企业集团也面临着众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