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璇涛 《决策探索》2014,(19):85-85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中组部部长赵乐际近日在三个干部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殷切希望各级干部“做良好从政环境的营造者”。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党中央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的一剂“良药”。环境营造靠人人,良好环境利人人;环境影响人,环境也塑造人。  相似文献   

2.
马焱 《决策》2011,(5):88-89
职场“古董”与“七年之痒”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七年之痒”其实是提示职场人审视自己,尝试改变,如果处理得当,“七年之痒”可能正是“七年之跃”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徐浩程 《决策》2009,(7):23-25
“面对成千上万人排山倒海式的议论,上百万人的口诛笔伐,真得很恐怖。应对不好,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和谐发展。既能让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又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求知人欲望,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但教学模式却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教学正在从传统教学中“人灌”过渡到如今的“电灌”。一些多媒体课件违背了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目标,在设计和技术上交互性不足,大多数仅局限于单向演示,缺乏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环境,仍然是灌输式教学的典型特征。主题资源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资源的尴尬境地,在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解决电灌奠定了资源基础。然而这仅仅是解决了灌输式教学的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还需要一个能够满足“师生、生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人机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彻底改变电灌、人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媒介生态严重失衡的现状,从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道德经》一书中汲取古人的生态智慧,运用“自知”、“不争”、“慎言”等观点,以保持一种健康平衡的媒介环境,形成人与媒介环境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深刻地了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所谓精神面貌的改变,实质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梳理和概括。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怕富到求富;二是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三是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齐齐哈尔医学院和谐校园建设进行实践,提倡“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并且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身心愉快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九五”时期,奉节县委县府率领广大财税干部奋力拼搏,创下了各项工作历史最好水平。但由于历史原因,受地理、经济环境的限制,奉节人民仍然在“吃饭财政”圈子里打转,在连年赤字中裹足不前,在沉重的债务中艰难度日。为了改变全县财政捉襟见肘的局面,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一个凝结全县上下心血,以改革为主题的《奉节“十五”财政规划》应运而生。自此,奉节人冲破重重险阻,冒着巨大风险,开始了财政改革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从某种角度说,爱就是包容、理解、鼓励。“包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崇高精神。泰山不辞沃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理解”是春天的暖风,冬日的阳光。人与人之间,因为有理解,才会有心灵的沟通,理解万岁!“鼓励”如和煦春风,能使人迷途知返。一位教育家说过:“给我一声鼓励,我能改变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古代老子哲学中的“天道圆圆”、“少私寡欲”、“道法自然”与现代环境文化中的“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环境法治”的比较与延伸,说明了老子哲学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环境文化的先驱,指出中国人有义务、有能力高举环境文化大旗,建设“生态文明”,真正赢得“中国世纪”。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12,(1)
抽查排污企业时有“点单权”,对环保信用不良企业“摘帽”时有否决权,在参与环境行政处罚评审时有发言权……在嘉兴,公众监督成为推动污染减排的重要力量,改变了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形成了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相似文献   

13.
王运宝  邱积敏 《决策》2010,(5):70-71
“政策+环境”打造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但招商引资最终是要靠环境的竞争,尤其是软环境。而软环境的打造则需要全体无为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建设好示范区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严正 《管理科学文摘》2010,(10):242-243
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雨缺乏创新分析,柄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心理环境”,是使企业内上上下下人人心情舒畅的精神环境,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起变化。不仅要创造企业内部的良好心理环境,而且要解决企业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互相影响问题,希望是一种积极的“互动”.而不是消极的“互动”。国内外一些企业管理的成功做法,可供其他企业借鉴。平等式:升降机政策的魅力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对于周围的人,都是一个“影响源”。如果你是一个积极、强大的“影响源”.便会如磁石一般吸引周边的人。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必然有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随之可使员工发挥无穷的…  相似文献   

16.
贺云 《当代秘书》2003,(8):38-39
当前,大家普遍反映乡镇秘书工作量大,环境差,“干不完小事、想不了大事”,是个人人“烫手”的“苦差事”。乡镇秘书工作的出路在哪里?我觉得首先要学会“抓大放小”,搞好“三个定位”。  相似文献   

17.
“恐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漂”着的,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很少有机会能深层次互相了解和认同,高速流动的人群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2,(35):23-23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提高种粮的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在四川省崇州,种田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身份变成了“职业经理人”、“理事长”、“股东”等等。从2010年开始,崇州市开始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9.
整合管理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要素是指一个组织管理系统所包含的组织环境、组织目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等管理的基本元素。企业的管理要素往往涉及企业的人员、资金、设备、技术、产品、信息、市场以及时间等方方面面。对企业管理要素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随着管理对象的转移以及企业所处环境的改变,管理要素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特别是在近代,管理要素经历了三次大变化:第一次是由单要素增加为三要素,即由最初的单纯管“人”变为既管“人”又管“物”还管“资金”;第二次是由三要素变化为四要素,也就是增加了企业管理的“环境”要素;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又…  相似文献   

20.
提升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行为,成为当务之急。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样语文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本,拘泥于课堂,要扩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丈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人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