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泛珠三角”对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   1 从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看 ,极需增强粤港澳珠三角经济高地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 ,近 10年内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就两者GDP差额比而言已扩大了 6倍。2 0 0 2年湘鄂赣皖豫晋等中部六省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经济指标 ,分别只相当于东部粤闽沪苏浙鲁京津等八省市的 33 5 %、2 7 1%、6 2 1%和 5 1 6 % ;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甚至比西部地区还低出近 10 %。这种中部…  相似文献   

2.
软法调控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不可或缺。但同时,软法调控存在效力不足、超然权威机关缺位和责任追究机制欠缺等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软法调控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的三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而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浪潮对我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国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发展,使资源有效、合理地配置,促进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区域经济实行“适度不平衡—协调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我国区域经济实行“适度不平衡—协调发展”战略——兼谈东西地区的差距司正家一、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式与战略选择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选择什么样的区域发展战略,如何实现其区域间快速、高效、稳定、协调的共同发展,不仅是个宏观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海发 《河北学刊》2001,21(5):19-23
本文在对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农村工业与城镇化发展的偏差,提出了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既有自我持续的一面,又有自我限制的一面。如何减弱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经济持续增长的含义和要求两蒙·库兹涅茨对经济持续增长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持续增长是指不为短期波动所掩盖的一种量的增长。”他所说的“短期波动”指的是周期波动。他认为,现代的经济周期一般持续时间不足4-9年,有的可能会导致长期水平下降1/5,因此,即使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在一段颇长的时期(例如30年)累计增长了几个百分点,但如果周期下跌把长期的增长率降至微不足道的地步,就不能把这种情况看作持续增长,更不能将它作为衡量长期增长的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史的启示和理论的反思在我国四十多年寻求区域发展的道路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三十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形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力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实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形态,其在公有制经济中应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虚拟经济则处于从属地位。要正确处理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鹏  焦玉河 《东岳论丛》2007,28(4):173-175
广义的广告范畴包括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作为非商业广告的重要形式与商业广告有着本质区别。本文通过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的比较分析,从公益广告的投资主体、内容诉求、宣传效果等方面,阐明公益广告的直接诉求目标是社会效益,同时,还隐含着长远的经济价值;特别是投资公益广告的我国企业,公益广告的经济价值蕴涵于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价值提升,企业投资公益广告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贺立军  张润  赵钊 《河北学刊》2006,26(5):186-189
本文以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认为教育在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的交替变化中不断发展,教育的多重功能形成教育的多重效益,教育协调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的投入,影响教育的协调发展。并结合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实践提出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犹如乘上了新干线上的“光号”列车,快速地摆脱了战败萧条的阴影,从一片废墟中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至于有不少管理专家惊呼:日本尽管在战争中失败了,但日本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却赢得了另一场战争即经济战争的巨大胜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以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之奥秘何在?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无疑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之战略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释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前提下,以协同学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几种度量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最后,对这几种度量方法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了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年是《青海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我代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会、城市生态经济研究会、农村生态经济研究会,并以顾问的名义,代表青年生态经济研究会,向《青海社会科学》的创办和发展,表示热烈的祝贺。 《青海社会科学》创刊以来的十年,也正是我国生态经济学提出、建立和发展的十年。十年前的8月份,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就是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全国畜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并依据各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在此,结合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三条基本经验,以求实现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在一步一步地由浅层次向纵深层次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一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以后,我国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采取梯度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发展。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出现了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地区经济结构不均衡的事实。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使东部失去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而且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实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距(一)从生产力水平来看。199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83元,中部地区为3704元,西部则为295…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以及企业组织变革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总部经济聚集区以其高端性、知识性、强关联性等特征,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总部经济在中国各区域性中心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城市有效解决制造业外迁带来的空心化问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促进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总部经济的特点为跨国公司总部的加速进入和本土企业集团总部正在向中心城区集聚;但缺乏定位总部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缺乏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影响了我国总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应从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上推进我国总部经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改革,到底有什么客观必然性,改革的内容和性质如何?这是经济部门和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要不要进行经济改革,这要看我国现有的生产关系能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的程度如何?看来,反映现有经济关系状况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少问题。那末,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扩张——收缩”交替的周期现象。这种周期交替现象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它表现为周期为5年的工业型经济波动,以及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的较大波动。经济的波动是由物质生产过程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它也为不完善的经济机制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所影响。因此,着眼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改进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避免经济的过度扩张和过度收缩。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上看,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各经济板块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加之强锏性的行政命令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黑龙江省要形成多元互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注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注重发展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不断强化区域间的产业协作至关重要。惟其如此,才能依托优势产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才能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