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比较重视用法律手段整顿官僚制度,并积累了比较系统的经验。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是世界上最有利于发现和选拔人才并保证各级官吏尽职尽责的文官制度之一。日本、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吸取了我国古代以法治吏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先进的现代文官制度。今天,我们借鉴中国古代以法治吏的经验,有助于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以法治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及西方关于道德与法律的结合这一问题的讨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由此形成了"德治"和"法治"两种不同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及西方道德与法律结合的思想进行评析,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相协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最根本的诉讼观念,无讼思想支配了中国传统的诉讼历史并影响了中国整个传统法制的走向。无讼观念的内涵是解决社会纠纷时尽量避免诉讼。但社会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古代社会通过道德教化、乡里调解、官方息讼等手段来解决纠纷。无讼法律思想虽然具有许多消极因素,但在现代法治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来为现代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对礼义文化的品味必须置身于特定的历史视域,同时又要超越这一视域,形成了现实与历史之间互动循环的对话,从而才能找到了文化传承的根源和中国古代文明相对于现代西方文明没落的原因."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这是古代中国礼法文化的精髓所在.从先秦延续到清代儒家学说莫衷一是,然而有一个共识,即"义礼"伦常道德观念.今天,打破或重构古文化价值体系是法治建设的需要所在,但是我们要变革的更多的不是制度上的,而是文化观念上的.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概念的流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西方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和谐教育的理念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并不是说,以今天的标准建构的和谐教育的思想体系在中西方古代的历史上就完整地出现了,而是说我们今天所标示的和谐教育思想体系中的许多主张都可以在中西方古代思想家们的相关表述中找到.这些中西方古代先贤的卓越表述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实践构成了我们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动力以及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儒家修养理论在中国历史上的双重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儒家修养理论对今天中国的“以德治国”思想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作者进一步论述了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道德建设,增加法治依赖,变自律为他律,变人治为法治,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法制国家。  相似文献   

7.
张溪 《南方论刊》2008,(3):43-43,80
“法治”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治”,不同于西方传统法文化的“法治”,今天我们所说的“法治”的涵义已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司法规避法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顺理成章 :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传统观念认为 ,伦理、道德乃是国家治理中更为根本的因素 ;中国古代法官并非法律家 (lawyer) ,处理案件只是其行使行政职能 ,是治理民众的手段而已 ,行政与司法合一的体制不利于严格依律司法精神的形成 ;中国的一般民众对于法律与诉讼避之唯恐不及 ,这种心理必然会对司法产生有力的制约 ;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浓重的复古倾向 ;州县官员们在司法判决中所反映的浓重的说教色彩 ,是父母官们道德优越感的必然体现。中国古代司法规避法律的现象似乎已成为过去 ,其实不然 ,在一定的程度上 ,旧的观念依然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产生负面影响 ,从古代中国到当代中国 ,法治之路之所以艰难 ,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国人包括法律人缺乏对法治的信仰所致。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与韩非无论在在时间还是地域上都相去久远,但是在他们的思想中关于法哲学思想的阐述又把两者-e..N的距离拉近了。通过比较他们在法治观的异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西方法治角度审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当代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人就法”是孙中山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思想主张,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时代的“人治”,维护资产阶级“法治”。就这一思想所涉及的内容来看,无疑是相当广泛的,虽然其中不免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也有其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却体现了孙中山在对待古代历史遗产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主义色彩,不仅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前人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乏可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诗学范畴,"象"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核心范畴,也是基干范畴.由于古代朝鲜与中国在历史、文化上的亲缘性关联,朝鲜诗家在诗学批评中,对源自于中国传统的诸多诗学范畴甚至不加任何诠释地加以使用.从表面上看,朝鲜古代诗学范畴在内涵等方面与中国传统几无二致,甚至成为了朝鲜半岛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我们可以把朝鲜半岛诗学与中国传统的关系理解为,朝鲜古代诗家对中国诗学的现象学阐释,特别是对于具体诗学范畴而言.朝鲜古代诗学中"象"的范畴,就是朝鲜古代诗家对中国诗学进行现象学阐释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又从法制到法治的不懈追求,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使我们的治国方略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一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法治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对法治形式的简单追求之上,而是在推进法治的历史进程中,将法治文明作为我们三十年来法治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从而使这一更深层次意义上的法治建设目标成为了我们法治国家状态所体现的文明,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并成为我们制度文明建设的追求目标,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长期封建传统的大国 ,从人治转变到法治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过程。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模式 ,仅仅是走向法治的开端。中国走向法治的机遇和困难并存。回顾历史 ,古代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完成了从习惯法向官僚法的转变 ,形成了一整套实在的、公共的法律体系。人们甚至可以从古代中国精致恢宏的法典中 ,找到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法律极为相似的某些因素。但是 ,中国封建法律秩序的瓦解并没有象后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那样发展出现代的法治来。在中国两千多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很少有人研究"物",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也无人专门作此研究,但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关于物的论述,虽较分散,但内容丰富.天地万物、气化万物、圣人创物、百工开物、物阜民安、君子爱物、格物致知、重己役物是其主要的内容.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对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克服物本主义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毕竟是我们先人深深思考的结果,我们承认其在认知上存在某种不足,但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本文从创新是企业管理的题中之意、和谐是现代企业管理追求的境界、决策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基本原则、激励是管理目标实现的保证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今天的企业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吏治的显著特色是以德治吏。以德治吏在官吏的选拔、考绩和监察制度中均有典型表现 ,并在中国历史上取得过巨大的成功 ,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度盛世与以德治吏有着必然联系。中国古代以德治吏的范式和操作体系 ,在世界文官制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并对近现代世界文官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以德治吏的成败得失及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天的以德治国和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的源和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桂连 《船山学刊》2002,(1):101-10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以德治国”的源“以德治国”是对国内外治国传统,特别是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同见解,被史学家概括为“人治和法治”的争论。这种争论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儒法之争,在西方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主张。无论是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统治还是中国古代贤人治国的“德治”思想,最终都导向人治;而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道”与“普遍服从”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8.
在 1 0年内建立起职能比较完善的法治政府 ,既是为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必要前提。然而 ,由于几千年来农业文明下形成的人们对“德治路径”的依赖 ,历史上几次法治改革的实践都失败了。今天 ,以史为鉴 ,比较古今法治的本质区别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 ,不仅有利于我们借鉴古今法治成败得失的经验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改造行政观念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相似文献   

19.
李凯源同志著的《中国应用文发展史》,已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著作,值得重视。所谓应用文,照我们今天的理解,指的是除文学作品、学术理论著作以外的,人们用于处理公私事务的实用性文章。但在古代,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理论文章之间,无论在概念上或实际运用上,界限都不那么清楚。即如我们今天公认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就与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是较早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制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社会在事实上又是没有法制传统和民主政治的社会。有系统的法治理论却没有法制传统与民主规范,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至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应该从传统法治理论本身和社会政治实践两个方面去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