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立平 《西北人口》2006,(4):16-18,22
21世纪初,为缓解公共养老保险系统因人口老龄化和提前退休人员增加而面临的收支失衡压力,德国进行了两次旨在开源节流,优化社会养老保险系统结构的改革。出于为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有积极意义的参考和借鉴的目的,本文较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德国在21世纪初进行的这两次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存在是医疗费用日益增高的原因之一。个人账户制作为一种激励性医保制度 ,可以促使人们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注重预防保健 ,从而有效降低道德风险 ,并使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改进。个人账户制的合理构建是该制度能发挥功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费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地规避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以满足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是一个难度甚大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道德风险具有巨大的活动空间,道德风险的肆虐又直接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甚至失控;而防范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则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02~2005年调查数据对我国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的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交叉现象进行了研究。运用离散时间的死亡风险分析,文章的发现支持选择性死亡的理论,即无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60岁时死亡率一直高于享受医保人群,使得无医保人群中强健的个体幸存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选择机制的作用逐渐表现为死亡率逆转,即无医保人群的平均死亡率在大约96岁以后开始低于享受医保人群。研究显示,我国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的生存优势一直存在至96岁高龄,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口的健康有着显著而长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必将增加基金支付风险,从而影响制度的持续健康运行。文章根据基金长期精算平衡的原理,提出社会医疗保险纵向平衡费率这一概念,并运用寿险精算与非寿险精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纵向平衡费率计算模型,再以浙江省杭州市本级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制定降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以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衰落,直至目前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仍在较低水平徘徊。江阴市采取的政府筹资和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社会医疗保险中筹资和公平性的难题,对于商业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具有一定的防范和规避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同时指出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照搬该模式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中国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对老年人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医疗保险的影响,提出了旨在提倡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机制,建立医疗费用支出的制约机制,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对低收入弱势老年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给予特殊关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商业医疗保险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业医疗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商业医疗保险的界定、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必要性、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说明我国商业医疗保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游春 《西北人口》2009,30(4):33-37
本文在对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背景和各地区实施的保险模式进行综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解决的途径,重点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商业化管理与运作的可行性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光勇  夏怀华 《西北人口》2007,28(4):115-118
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方兴未艾。改革原因主要是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信息不对称引起公众满意度差、制度运行效率差以及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改革内容包括结构性和制度性两类。文章的最后,分析了国际医疗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若干新特点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杨云彦 《南方人口》2004,19(3):13-20
根据对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认为二十世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表现出如下新特点 :一是人口迁移与流动进入新阶段 ,二是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呈现新模式 ,三是城市内部迁移成为新热点 ,四是城乡人口互动蕴涵新挑战 ,五是“人口窗口”提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Using panel data from the Russian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Survey (RLMS), we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links between the Russian mortality crisis of the 1990s and social transition that followe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Russians’ life chance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nd well-being were deteriorat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in the 1990s. The deterioration of life chances and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nd well-be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igh-risk lifestyle of many Russians, increased their risks of dying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health. This work was completed before the first author started to work in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in this report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就我国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讨论。这场学术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到我国出生性别比是“真性”失衡,为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弄清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拓展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范畴;推动了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治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再讨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郭志刚 《人口研究》2004,28(4):16-24
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计算了 1 990年代各年份的分性别平均初婚年龄 ,这一结果再次表明这一时期中初婚年龄有显著提高。本文还根据以往历次调查的各年份年龄别生育率按队列计算了累计生育率 ,结果发现 2 0 0 0年时各队列的累计生育率水平高于五普数据中各队列的平均活产子女数。本文还就队列累计生育率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 1 990年代终身生育水平的趋势。这些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 ,1 990年代各队列的终身生育水平也在发生显著的下降 ,正在接近现行生育政策所要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recent household surveys in 43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scribe the main dimensions of household size and composit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verage household size varies only modestly among regions, ranging from 5.6 in the Near East/North Africa to 4.8 in Latin America. These averages are similar to levels observ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bout four out of five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are part of the nuclear family of the head of the household. Household size i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fertility and the mean age at marriage, and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marital disruption. An analysis of trends and differentials in household size suggests that convergence to smaller and predominantly nuclear households is proceeding slowly in contemporary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丧偶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四普”和“五普”资料,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丧偶人口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丧偶人口在年龄上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在性别上呈现男性化的倾向。城乡丧偶率在不断扩大,农村丧偶老人较城市丧偶老人而言有更大的增长。女性丧偶人口的整体文化程度仍然低于男性,随着受教育水平的升高,女性和男性丧偶人口的差别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女性丧偶人口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不同职业的丧偶率差异较大,就业层次越低,丧偶率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职业人口的丧偶率差距渐渐缩小。不同年龄的丧偶人口在家庭规模分布上差异较大,丧偶人口居住的家庭在不断小型化。  相似文献   

17.
夫妇年龄差的研究是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目前的研究由于数据来源多样化,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关于年龄差的变化方向也没有形成定论。为此,本文利用我国三期妇女地位调查数据,对年龄差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同龄婚配的特点非常稳定,其比例维持在16%~17%之间。中国夫妇年龄差模式自90年代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0年中国传统的"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有所改变,这种"男高女低"婚姻明显下降,而"女高男低"婚姻明显升高,扣除同龄婚后二者平分秋色。其原因可能与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和婚姻观念的转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We investigate international medical travel between Indonesia and Malaysia through the conceptual lens of sociality, transnational social space and therapeutic mobilities. Drawing upon narratives of local persons, medical traveller-patients, accompanying family members, hospital staff and medical travel facilitators, we illustrate how multifaceted linkages and processes generate and sustain the flow of patients across the border. In these narratives, we see multiple mobilities articulate and cross-cut in the building of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This paper stretches the concept of transnational social space to apply to medical travel and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framing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travel a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arena.  相似文献   

19.
对90年代回流农村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以 90年代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由城市打工后返回本地创业的 193个个案调查为基础 ,对农村劳动力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的—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动机、资源、资本等多角度阐明了外出打工与回乡创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讨了回流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机理” ,提出不发达地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有—定打工积累的外出农民回乡创业 ,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