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迟子建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当代女作家。文章立足修辞手法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环境描写与烘托的紧密关系,对迟子建的短篇小说《亲亲土豆》比喻手法的运用进行评析,重新审视她的小说诗意忧伤以及肯定美好人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土豆是爱尔兰现代作家利亚姆·欧弗拉厄提(Liam O’Flaherty)的《春播》和中国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亲亲土豆》这两篇短篇小说的关键词,两位作家探索了人类在种植培育土豆中展现的勤劳诚实的劳动品质以及忠诚无私的爱情等传统人文精神,艺术上同样有着诗意的美学追求,体现了创作上人文精神和艺术上的互通与互补。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著名作家迟子建执著于困境的发现与出路的寻找。在《世界上所有夜晚》中,关于出路的思考与探寻更显深刻而多向度。文章从人性的温情、诗意的自然、神奇的艺术和精神世界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4.
一个世纪以来,托尔斯泰的作品不断被人们重新解读与阐释.这其中他的三部长篇巨作一直为世人瞩目,除此之外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也贯穿了他执笔写作的始末.在这些中短篇小说中倾注了他的思想和信仰.文章将从人物形象方面对其中短篇小说中的死亡主题进行分析和阐释.在此基础上再从托尔斯泰的宗教哲学观念对“死亡”这一人类终极性学说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对小说的独特经营:童话与温情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一直在东北一隅于潮流外独行。她在小说叙事上着意经营,形成独特的叙述态度。对童年视角富有美学意味的运用,还有她作品中童话般的北国风光,以及洋溢在作品中的无处不在的温情之光,使她的小说亲切温馨、艺术纯粹,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7.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旅美作家,《孽子》是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同性恋者和从事男妓行业的"青春鸟"们的故事。对于这个生活在黑暗角落里的特殊人群,白先勇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和怜悯,他没有过分地渲染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而是以热忱的笔触刻画了"青春鸟"们及其身边人的诚挚情愫。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中一种文学式样在其发生发展中.必然要与其他姐妹艺术发生相互影响。从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对戏剧形式在体裁、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上的借用,看戏剧形式对中短篇小说的影响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以一百年前发生在哈尔滨的一场鼠疫为背景,通过对王春申、翟役生、傅百川、于晴秀等众多傅家甸普通民众在灾难中的生命与情感历程的刻画,作者始终试图用其惯有的温情向我们表达,再大的灾难都无法摧毁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宽容、无私和坚韧一定会战胜阴暗、绝望和脆弱。这样的立场给了我们生的意义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11.
池莉小说的爱情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池莉小说爱情观的评论性文章大都将其归结为"不谈爱情",即只谈物质生活中的现实法则,而不谈精神层面的所谓爱情。但笔者以为池莉不仅谈论爱情,而且有她独特的见解。即:认为"上天好像并没有安排爱情。它只安排了两情相悦";"有一种办法可以保持男女两情相悦的永远。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与思念。""两情相悦"且"永不圆满",这就是池莉认定的在俗世中存在的所谓爱情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中短篇小说创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图运用文学价值理论和美学观点,分别从更新文学观念是创造小说审美价值的基本前提,选择新颖独到的民族题材是创造审美价值的必备条件,发掘意蕴深厚的主题是创造审美价值的艺术灵魂,塑造具有民族心理素质的人物形象是创造审美价值的核心部件,编织新奇巧妙的叙事结构是构筑小说审美价值的完美载体等方面,对近20年来少数民族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和审美价值的拓展,进行较为具体地检视和探讨,并力图梳理出某些可供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从迟子建小说中可以看出,她的童年经验无处不在,因此童年母题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中最富有特色的叙事模式。迟子建笔下的自然万物都充满了灵性与生命活力,动物也被她赋予了人类情感和人性内涵。迟子建小说中自然与儿童的物人交感折射出迟子建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是其小说中童年母题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池莉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即对普通人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关注,分析了池莉小说创作的艺术风采,从而对新写实作家在当代文学创作实践上的得失和地位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从童年母题的角度切入文本,对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成因的探寻,可看出其不满于现代社会给自由生存状态带来的限制和扼杀,对现代文明产生质疑,进而不断思考并探寻理想中的社会,以便最终回归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并未明确地以生态意识为指导进行生态文学创作,但对大自然的天生敏感与不懈追寻使她小说表现出十足的生态意识。对大自然灵性的体验与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秩序的质疑构成她的生态意识的内涵。她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选择等均受这种生态意识的影响,并显示出强烈的现代文明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7.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18.
1979—1986年的中篇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亮点,数量丰厚,成就瞩目。文章揭示了这一阶段中篇小说从崛起到繁荣的主要原因,并从主题发展的脉络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桂荣 《东方论坛》2007,5(6):60-65
从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入手,揭示在文学"大众化"问题上,从效果层面理解的文学被"大众"接受与从价值层面理解的文学关注"大众"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与学术界对"大众"、对文学本质、对大众性与商品性之间关系等问题的复杂认识相关;强调正视文学"大众化"现象及其内部规律;呼吁新的美学原则介入文学"大众化"批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受明清礼教贞节观的影响,该时期拟话本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烈女形象,依据守贞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烈女和变通贞节观下的烈女两种形象,其中传统型烈女形象又可分为夫死殉节型、遇暴即死型等。烈女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贞节观对女子的摧残程度,作为当时社会官方思想、市民心态、女性心理的剪影,烈女形象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