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德育过程中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两者互为主客体。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体性,将加工处理的教育内容展现给学生,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受教过程中,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对教师及其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判断、接受、内化,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德育过程中师生双主体构成"主体—客体—主体"的互动关系中,可进行多次互动,从而深化德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学主体研究是近几年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焦点,是学术界较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学主客体问题的实质意义是探讨和确立教学中人的主体地位,教学主体研究的重要性是基于主体性理论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人的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决定着教学主体研究的未来走向,即走向理解与交往的主体间性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体性 ,却忽视了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很难取得真正理想的教育效果。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矛盾的双向互动 ,阐述了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主体性有效发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列宁主客体理论的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过程,将列宁主客体理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主要研究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为第一阶段;主要研究科学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客观前提为第二阶段;对主客体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化为第三阶段。在列宁的主客体理论中,贯穿着三个基本原则。即在主客体关系上,坚持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坚持实践是主客体理论的基础和精髓;坚持反映的客观性与辩证性、主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价值论视野中教育与技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价值论视野中,教育与技术之间其实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价值的主体和客体,然后通过探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来把握教育与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体性原则是以人的内在尺度为核心去认识、改造客体,使其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原则是以物的外在尺度为基础去认识、改造客体,使客体主体化的原则。主体性和客体性原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既是主客体产生对立的根源,又是实现主客体统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等多个环节和因素.主体间性理论为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科学地运用主体间性理论,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价值的主体性维度及其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是价值的根本特性。从主体(人)出发,深刻认识主体,充分理解和把握价值的主体性,是研究和解决价值问题的关键。从主要关注客体转向关注主客体关系、特别是关注主体,立足主体性维度进行价值分析、乃至一切哲学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突出了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消解了价值的客观性神话、普遍性神话、以及所谓永恒的“价值真理”。而且,价值的这种“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现实,它本身是不可能被“摧毁”或“消解”的。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的精髓和灵魂。在知识领域中,康德明确完整地确立了认识的主体,把认识论的方向由机械被动的认识论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主客统一的能动的认识论上来,实现了认识论上哥白尼式革命;在道德领域中,康德确立了以迪德主体为中心的主客统一的原则,扭转了伦理学说史上的那种以对象为中心的主客体关系,从而把主体自我提到道德哲学的最高位置,实现了欧洲道德哲学发展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在情感领域中,康德把审美主体提高到主客体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把“人”提升到审美的中心位置,并从主客体关系来揭示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看成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判断力和客体对象(美)的形式的统一,从而实现了欧洲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场哥白尼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解读工程实践和工程哲学的关键。在工程实践中,主体是多重主体,客体也是多重客体,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理解工程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关键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性——女人》中,波伏瓦详细地分析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与原因。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终极根源在于女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如男性,女性在个体生存能力上不如男性。而这两个“不如”是在一定历史发展时期、一定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中,由男女两性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与潜能所决定的。因此,男女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不平等实际上是无法避免的。但既然这两个“不如”是历史形成的,它就不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2.
信用缺失与权利义务的失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也是信用关系的基本内容。信用虽然表现为对于人们交往活动的基本义务要求,但其实质却是对于权利的承认与尊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信用秩序赖以建立和维持的基础。社会信用缺失的根源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分裂和背离,因此,重建信用的核心在于为守信者提供利益保障,使背信之人受到应有的制裁,恢复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在信用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制度具有关键的作用。只有道德的价值导向与制度的利益导向的有机结合,社会信用秩序的重建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4.
论首要分子与主犯、组织犯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法系、苏俄法系、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共同构建了我国当代刑法理论的框架,各种理论的相互融合也造成了我国当代刑法理论一定程度上的混乱。首要分子制度作为中华法系的传统理论,在我国当代刑法理论中的归属问题也有所混乱。首要分子与主犯之间是交叉关系、首要分子与组织犯之间也是交叉关系,而组织犯则存在于一切共同犯罪之中,都属于主犯。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学艺术中表现善与恶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作为表现和强化“善”的手段 ,呈现出崇扬美德、表现和谐、追求圆满的特征。而西方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却表现了善恶冲突 ,甚至突出了“恶”来反映现实 ,揭示人性 ,从而表现出暴露阴暗、紧张冲突、综合繁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谭平山通过参与创建和领导早期广东党、团组织的革命活动,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中国的国民革命事业作了重要贡献,并始终表现出一种爱国爱民、真诚合作的精神品质,值得缅怀.  相似文献   

17.
钢琴和手风琴(键盘式)都属于键盘乐器,也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研究两种乐器在演奏方法上的异同,有利于更好学习和掌握其演奏方法,使之为音乐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服务。本文谈了两种乐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供学者在学习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仙道艳情词指受道教影响的艳情词作。在唐五代文人曲词和敦煌曲词中,有许多曲牌、词牌暗含仙道艳情本事,许多艳情词作通篇或有意象与道教相关,本文就此种文学现象的成因、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作了探讨,以期充分发掘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江月 《新华航空》2011,(9):43-45,42
信号的加密与破密、窃听与反窃听,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兄弟间的争斗贯穿于20世纪前半叶的所有战争及和平时期的重大事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