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依照执行措施针对对象的不同,强制执行分为对物执行和对人执行。对人执行是强制执行的重要方法,是对物执行的基石和后盾,是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武器。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丰富了对人执行的手段。当前,亟须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现代对人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2.
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是造成我国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解决执行难,要从制定单独的强制执行法入手,通过重视执行和解的特殊作用,强化媒体曝光、劳务抵债、征信系统"黑名单"记录等执行方法和执行措施,并引入检察机关对执行程序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的模式选择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理论和实践表明 ,中国现行的司法执行模式存在着种种不足。中国宜借鉴德、奥等国家的强制执行立法 ,完善行政救济 ,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有效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保障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前提下迅速、经济地实现执行目标,维护法院裁判的国家权威,德、法两国在执行实践中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间接执行制度,这些制度蕴含了不同的执行价值平衡思想。中国应通过研习域外的间接强制执行立法技术特点,结合本国的执行实践,按照影响债务人财产利益型、影响债务人尊严型、人格利益型和限制人身自由型体系化中国的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并完善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非诉行政执行的现状入手,对非诉行政执行权的分布和非诉行政执行的实际运作作了较为细致的实证分析,进而从制度生成的历史和法理基础方面探究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存在的制度缺陷.最后,从比较法的路径对我国非诉行政执行以及整个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作了重构尝试.  相似文献   

6.
制度性障碍是造成我国法院执行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改变现行由法官行使强制执行权的做法,实行强制执行权与执行审判权分离,将民事强制执行权交由熟悉法律知识且具有司法警察身份的人员行使,同时整合人民法院现有的民事执行机构和司法警察机构,设立执行警务局,实行民事强制执行的警务化改造,以整合司法资源、消除制度障碍、破解执行难题。  相似文献   

7.
国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始于清末,而以中华国民政府1940年颁布施行的《强制执行法》地位最为特殊,它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最后一部民事执行法,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以前的民事执行法有颇大的变化,为近代中国民事执行立法之大成。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历经数次修改,现仍在台湾地区施行。  相似文献   

8.
夏蔚  谭玲 《东方论坛》2001,(3):85-89
民事案件“执行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理论界和司法实际部门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多方的和长期的探讨。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 执行难”问题,必须尽快制定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本文在此前提下探讨了强制执行法的 基本原则构成,着重论证了优先清偿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以及财产执行为主人身执行为辅原则,为我国强制执行法的建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学理论通常认为执行和解不得在行政领域实施。但笔者认为随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出现,行政权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由行使。本文采用逻辑类推方式,具体阐释了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和解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设计,分析了指出执行和解的限定条件、法律救济以及非诉强制执行中法院审查等相关问题,以期为即将出台的《行政强制法》提供一些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强制执行竞合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制执行竞合是强制执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强制执行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指出,我国在解决强制执行竞合问题上存在着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和缺陷。解决强制执行竞合问题,应当从强制执行竞合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我国应遵循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协调我国法律规定在强制执行清偿原则、扣押措施以及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等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