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人们普遍关注。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期,加强对幼儿的环境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环保意识发展意义重大。现实中幼儿园开展幼儿环保教育意识淡薄,缺少具体实施幼儿环保教育的行动参照方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幼儿的一日生活,探索幼儿环保意识教育的最佳实践措施和方法,从多个方面与多种途径提高幼儿园环保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 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不但在战后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日的西方经济大国,而且还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使德国成了世界上环保工作搞得最好的国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环保大国。如今慕名去德国的人,回国后都说,在德国很难看到荒山秃岭,映入眼帘的处处是青山绿水,旖旎秀丽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德国之所以会赢得美丽诱人的生态环境,其主要原因是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环保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一、教育与法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要履行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职责,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绿色空间、绿色课堂、绿色平台、绿色长廊、绿色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萌发生态环保意识与觉悟,让绿色环保理念植根于幼儿心中。  相似文献   

4.
青木 《社区》2012,(9):58
德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一切都源于德国人从小开始扎实培养的环保意识。去年秋季邻居家的小孩本尼上小学报到那天,放学后,他高高兴兴地跑来向记者"汇报"上学第一天的生活。记者看到,除了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外,本尼还拿到了一个环保日记本。环保日记本的设计精心别致:封面上有森林、草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确立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境科学知识将成为每一个人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化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6.
当天空不再湛蓝,海水不再纯净,空气不再清新,四季不再分明……当很多人还停留在为日益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而忧心忡忡时,来自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卢冠中却用自己的双手在校园内慢慢撑起了一片绿色小天地。他以环保为己任,成了学校环保的先行者。进校一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每天课余时间,他都会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弯着腰,一手拿火钳,一手拿垃圾袋,清理校园内外的废弃物,操场、花坛、走廊、宿舍楼……校园里,每一个让人忽视的角落,都会留下他的足迹。他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一片美好与洁净。他用点滴行动,告诉身边的同龄人——环保须从"心"出发,未必要惊天动地,而应是一点一点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关系的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加理解人与环境关系中的道德——环保公德,成为体现人的道德水准的尺度。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中,应强化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科技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环保公德教育,并通过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环保公德教育、利用特殊纪念日宣传和普及环保公德、积极开展美化校园和爱护环境活动等路径。有效地实施环保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5)
在世界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夏令营,一般都是面向青少年的。而在德国的萨顿堡,却有一个独特的"长寿夏令营",入营者都是些年近80的长寿老人。在这个"长寿夏令营"中,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让老人们感兴趣的是交流各自的"长寿经"。他们有的总结说,自己之所以长寿,是因为戒掉了烟、酒;有的认为,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仍保持一种精神追求十分重要;还有一位92岁的老翁,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我随市摄影家协会去德国采风,拍到了很多精致的画面。但是,我对德国人感触最深的,却是他们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很多家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  相似文献   

10.
正济南市汇波小学始建于1912年,学校多年来一直把绿色学校构建和生态化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心。在原有环保教育及绿色教育基础上,以08年北京绿色奥运为契机,发挥紧靠泉城名胜大明湖的优势,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由物及人,由优化环境到优化心境,由优化心境到优化课堂,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把环境改善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追求教育的和谐发展,走进高质量的教育生态,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绿色教育的成果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荣获由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颁发的"2012年度国际绿色生态  相似文献   

11.
<正>自然教育是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天性,让幼儿释放能量的“武器”。因此,随着自然生态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许多幼儿园也将自然教育理念渗透到了课程设置、活动设计中去,希望通过自然教育让孩子们感知自然的神奇与奥秘,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不过,也有一些幼儿园在自然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8,(9):60-60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贡献了一个新思路——让牛羊拥有袋鼠那样的胃,放袋鼠那样不含甲烷的“环保屁”。研究人员发现,袋鼠的屁之所以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因此他们想把这种细菌移植到那些释放大量甲烷的牛羊体内。  相似文献   

13.
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学教育之所以在与世隔绝近百年后能够重新进入国人视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学教育具有显著的文化向度,可以对当代应试教育起到很好的纠偏补弊的作用。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文化气质的人。凸显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应注意四个问题:第一,传统文化教育越早进行越好;第二,谨防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国学教育;第三,强化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功能;第四,把教师定位在学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青木 《社区》2012,(13):58-58
德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一切都源于德国人从小开始扎实培养的环保意识。去年秋季邻居家的小孩本尼上小学报到那天,放学后,他高高兴兴地跑来向记者“汇报”上学第一天的生活。记者看到,除了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外,本尼还拿到了一个环保日记本。环保日记本的设计精心别致:封面上有森林、草地和田野,还有小动物和孩子,一派和谐自然的景象。每一页的背景都是德国各地的自然环保区;页面的角落还写有“每日一句”,如环保格言、环保法律等知识;右侧则是“环保收支”,记录孩子每天使用的水、电、暖气等有没有“超支”。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斗潭社区的华寿康今年已经83岁了,他被人称为"环保卫士""除癣斗士"。如今,他仍然在为衢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环保和市容默默奉献着。华寿康家住斗潭社区斗潭东区的一套小房子里,他是原衢州市煤机厂的离休干部,曾获衢州市"五城联创"优秀督导和衢州市级绿色家庭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于春玲 《社区》2001,(11):60-60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了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还  相似文献   

17.
歌德之所以成为一位古典主义诗人,与他早年在法兰克福接受的古典学知识教育有内在关联.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分析:德国当时的古典学怎样直接和间接影响了歌德;歌德的家庭与法兰克福社会为歌德提供了怎样的古典知识教育.在歌德出生的年代,德国人开始重新发现古希腊罗马文化,大量的考古学发现也可以让人们看到古代的艺术.歌德早年在鉴赏古代艺术品及学习古典文化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古典心性,这潜在决定了他日后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修身,还是治国,"道"对人的影响都很大。《原道训》对"道"在这两种领域的作用都进行了阐述,把修身的"得道"称为"乐",就是指让人自身的各部分都处在适宜的位置;把治国的"得道"称为"圣",就是指让社会的各部分都处在适宜的位置。"乐"与"圣"并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以"道"为基础的"全其身"。  相似文献   

19.
略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点及面的生活教育"和"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高校推行感恩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理论灌输隐性化、氛围化,让学生把道德规范升华为道德信念;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融感恩教育于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把"感恩意识"内化为个人品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批判式自我教育.感恩教育对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创新教育"的涵义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创新教育"。并对"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关系,以此证明二者并不矛盾。应在推广"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倡推广"创新教育",但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认识、了解"创新教育"是为了更好的让它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