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生的一切烦恼,归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没有学会放下,使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通常喜欢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精神添加压力。人之所以活得累,一是因为太认真了,二是因为太想要。欲望和诱惑,迷乱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座右铭     
"求真、求缺、放下、自然"。求真必求缺,放下方自然,做一个实实在在、自自然然的人。这是我离休后总结归纳出来的八字座右铭。它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身之法。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特别是离休后,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使自己的心态和身态适应这种新情况?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体会到,用这八个字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比较适合我个人的实际,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实行的是殖民体系下的"一国两制",即英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制度。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一制度并没有移植给香港。香港长期以来有自由而无真民主。香港的民主化进程不能无视香港人民的争取,但更为关键的原因是英国基于殖民统治,基于中国恢复香港行使主权的历史大势,一手安排的"撤退的民主"。香港民主的发展在殖民体系下,经历了长久的停滞与突然的超速发展,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重回可控的、高速的发展,这一过程必然导致震动和不稳定。而香港畸形的民主发展模式最终影响了民主心态和民主精神,诞生了一种具有香港特色的不健全的民主心态。  相似文献   

4.
我有位好友,他为人耿直但认死理。只要是他认准了的,谁也难以说服,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一生中,他既不好吃喝,也不爱穿戴,就有一样——嗜烟如命。他不抽好烟,可一天3盒,数量不能少。他每日清晨6时左右醒来,人还没出被窝,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抽烟,第一支刚点着,第二支就接上了。一天中就这样一支接一支的抽,只是在吃饭时才把烟暂时熄灭,刚一放下筷子,就又点着了,直到晚上躺到被窝里抽完最后一支,丢掉这一天唯一的一个烟蒂,才合上眼晴。 因为抽烟,他的所有衣裤都留有大大小小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未名 《华人时刊》2008,(2):45-47
10年前,她是一家工厂家属院里的小裁缝,因为丈夫出车祸,因为不甘于贫穷,她放下剪刀,走出家门,在商场里苦苦打拼……  相似文献   

6.
我做辅导员工作经常会遇到学生生气地互相告状,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搞得人心烦意躁,弄不好.还会加深同学间矛盾,使师生间产生误解。因此,我在解决时抓住一个关键,那就是让他们先学会微笑。微笑使人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微笑能使人交流自然,消除烦恼。然后让他们说出自身的不足,再换位思考对方的无奈。这  相似文献   

7.
放下与执著     
史铁生 《可乐》2008,(7):44-44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他们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之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呀,谁和谁是一派的呀,谁表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中,"命"有三种词义:一是命名、命令,即语言之命;二是生命;三是命运.每个人对"命"都无法逃避,从古至今,如何对待"命"始终是人一生中的重大问题.庄子对"命"有其卓越于世人的见解,而<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对"命"亦有深入的思考.从贾宝玉弃置语言之命、涵养生命之命、超越命运之命三个方面来分析庄子思想对贾宝玉"命"的观念的影响,从而探讨庄子思想与贾宝玉形象之间的文化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命"的话题永远不可能被否弃。人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只有通过与外界进行必要的物质交换才能使其富有生机的肉体得以持存,对待性或有所对待是人的存在的一重规定,在这个向度上"命"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同对"道"的瞩望一样,对"命"的顾念构成了人生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终极眷注。因此,问题不在于谈"命"与否,人生的境界即有不同,不在于孔孟之"道"被觉悟后,"命"是否为"道"所取消,而在于二者在孔孟的价值判断中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孔子在生死危厄关头勃发的殉道精神,可谓极其典型的道德崇高感,它是孔子持久地涵养着的日常崇高感即"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在特殊时刻受到某种"命"意识强烈刺激后极其璀璨的一闪。对死生、富贵价值和"仁"德价值的觉醒,对人生终极眷注之重心的转换,对"中庸"作为一种道德信仰的觉悟,这是孔子对殷周以来根深蒂固的"命"意识之功能所以能作出富于时代变革意义之扭转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10.
早点     
他把咖啡倒在杯里他把牛奶掺在咖啡里他把方糖加在咖啡牛奶里他用勺搅了搅把咖啡牛奶喝了他把杯放下不同我说话他点着一支香烟他把烟雾喷成圈他把烟灰弹进烟灰缸不同我说话不朝我看一眼他站起身来把帽子戴好他穿上雨衣因为下雨了他走出门去冒着雨一句话不说也不朝我看一眼而我用手捂着脸哭了早点!法国@雅克·普莱维尔~~  相似文献   

11.
婚姻悟语     
●世界上有多少人,因找不到知心爱人,得不到婚姻而痛苦。又有多少人,拥有了婚姻,却没有好好把握,失去了才知道痛心。●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更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没有人陪的时候,要适应孤独,缘分没有早一步,晚一步,只有恰到好处!●"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不去嫉妒,不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个人的语言经验来认识翻译讨论中"直译"和"意译"这一对传统概念的实质,认为它们可以是翻译讨论中的评价手段,而不是翻译实践中的常用方法,是译者心态、时势所迫、对"译"事的误解等原因造成的既不符合实际又不科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一生一会     
正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生起很深的珍惜。因为一生里能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这一次聚会,一生只有这一次相会,使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沉入一种疼惜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中的骨干力量、普通参与者和旁观者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策略选择和心态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将小事闹大来实现维权的目的、借机敛财和对社会进行仇视是群体性事件骨干力量抱持的三种基本心态。普通参与者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并不像骨干力量那样明确,从众和搭便车心理等往往是他们的心态。作为旁观者而存在的某些境外媒体抱持一种唯恐中国不乱、别有用心的心态。极少数不具有利害关系的普通民众以及没有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利害关系人也会表现出一种兴灾乐祸的心态。既然中国当下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态是多元化的,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解决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具体心态,建立一套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规则治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金岳霖的《论道》形上体系之中,"幾"表示"能"之"即出即入"于"可能",是世界将要变动而未变动的那个时刻。"数"相待于"幾",表示"能"之"会出会入"于"可能",即变动的总会发生。"幾不可测"而"数可先知",表明"幾"不可知而"数"可知;就相关于个体的幾和数即"运"和"命"而言,"运可改造"而"命不可逃",表明个体之幾是行动的对象,而个体之数不是。因此,个体就陷入"知而不行"和"行而不知"的两重困境之中,而这两重困境是同时发生和不可调和的。这使得《论道》为知行的分离提供了一种新的形上论证。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笑比哭好,可我就是我生性爱哭。只要有不顺心的事,我就会大哭一顿。虽然妈妈经常对我说:"还是要多笑。笑能使人长寿,笑能赢得别人的欢喜,笑象征着健康,象征着幸福……"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我相信这句话是对的,但只以为有一定道理,并不是百分之百。因为,在我看来,哭也有哭的好处。当你的心里不愉快时,哭出来,不是会觉得舒畅一些了吗。当你受到委屈时,哭出来,心里的许多烦恼自然会减轻许多。还有哇,当你想得到一样好东西而又不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07,(10)
我是老伴的保健医生。"我后脑勺有点疼,来,给我捏捏。""好,就来。"只要老伴一吱声,我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我伸开双手,轻轻地按住她的头,然后用两只大拇指用力地在她的头上痛点处来去推拿,不一会,她就感到轻松爽快多了。这已无须多问。因为我已为她按摩了20年时间,可谓"手到擒来"。  相似文献   

18.
谈衰老     
褚兢 《老友》2010,(3):1-1
1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这正像节令有花开必然有花落一样。所以,不要因为有一天衰老降临在自己身上而烦恼,而诅咒命运。说实在的,一个人能有机会迎来自己的老年期,比起那些在花季即遭命运摧折的人来,要幸运得多。  相似文献   

19.
董环 《女人世界》2007,(5):18-19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压力越来越大,烦恼也与日俱增。人们的想法也就越来越难以平和。什么都不去想,不去争,心态好了,自然烦恼少,心情也会随之开朗很多。但能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万恩妮却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20.
[烦恼倾诉]新学期开始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让我有一种难言的恐慌…… 我叫小燕,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表的女孩,不太敢接触新东西,对人对事常有一种抵触心态,不敢交流,因为从小就习惯一个人独处,所以,对外面的世界既向往、好奇,又有担心、惧怕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