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论是公司老板还是家里的父母,看到员工或者孩子的桌子没有收拾齐整,就会感到不满。很多人认为,整洁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风貌、生活满意度,更有利于思考问题。然而最新研究发现,乱糟糟有乱糟糟的好,可以提升人的创造力。美国《心理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研究显示,在整洁的环境中人们会比较慷慨,更愿意捐财物给有需要的儿童,也更愿意选择健康的食品。但不整洁的环境不一定就不好——研究人员让  相似文献   

2.
2006年暑假时,山东《齐鲁晚报》刊登了这样一件事:山东成武县的8岁留守儿童军军因为思念在青岛打工的父母,竟然偷拿了奶奶500元钱,只身踏上了开往青岛的班车,在青岛下车后因为无法找到父母而滞留在汽车站,忙坏了青岛汽车站的员工和派出所民警。最后经过媒体的报道,听说儿子在老家失踪而焦急万分的军军父母才终于找到孩子。抱住孩子的那一刻,军军父母都成了泪人。这则报道,如实地反映了当前打工父母和留守孩子互相思念和相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初,美国南部一个小镇,有个患了梦游症的奇怪男孩。这男孩家境一般,父母却很宠爱他。他和富贵人家的孩子一样,并未经受太多心志历练,倒有了一种高贵的懒散,学业不成就闲在家里。父母想让他知贫求  相似文献   

4.
孩子发烧了!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马上让孩子吃药或者上医院。最近,美国“健康儿童组织”官方网站刊文指出,父母对孩子发烧存在许多误解,美国克罗拉多儿童医院的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解计。  相似文献   

5.
关凤坡 《新天地》2011,(6):40-4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的监护角色就缺失了,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总统说,假如他有一个愿望的话,那就是带给儿童一个安全的童年。一名14岁的美国孩子说:"只要我参加亲友的葬礼,就不禁想到躺在棺木里的人就是我。美国有一种特色的聚会,主持人是白宫的主人--总统,参加者是一群孩子。在一次聚会上,克林顿总统与50名孩子在一起聊天。7岁的孩子安妮·尼柯对总统说:"我就是觉得不安全。"她担心社会可能使她活不到长成大人。"如果我死了.我要家人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暴力和凶杀正在改变着童年的颜色。十来岁的孩子尚不谙世事,便过早地领略了社会的凶险。题为《梦想的和平》的儿童绘画比赛中,大…  相似文献   

7.
陈希 《百姓生活》2010,(7):45-45
孩子会与父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材高矮、体形胖瘦、眼睛大小等。最近,美国《预防》杂志、英国《男性健康》杂志报道称,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来自于父母遗传,下面来看看遗传学家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父母元情绪理念是父母面对自己和孩子情绪时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认知态度和教育理念,主要有情绪教导型、摒除型、失控型和不干涉型四种类型。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不当的父母元情绪理念会引发孩子产生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父母选择适当的元情绪理念对配合学校共同培养21世纪身心健康的"阳光儿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独自或与长辈、亲友共同生活的孩子。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最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层出不穷,除了心理异常、亲情饥渴,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包括女孩受性侵、男孩被拐卖等时有所闻。与此同时,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走上社会,因为性格缺陷等原因,也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不灭的人性     
哥伦比亚卡拉科尔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叫做《只说真话》的节目。根据节目规则,参赛者只需连续用“是”与“不是”诚实回答21道和自己有关的问题,就能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11.
《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乐(Patty Wipfler)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研究与实践的女性。她认为,为了使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形成期——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天赋心愿,“爱孩子”作为一种本能情感,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中被身为父母者演绎着人间的悲喜,有时我们被它感动着,有时我们又被困扰着。“怎么去爱”、“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等问题常常在为人父母者心里萦绕,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在面对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时日益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当孩子一切正常时——活泼、好学、懂事、听话,我们感到很幸福和自豪。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好发脾气、厌恶学校、不可理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最后只能简单粗暴地运用做父母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结果造成亲子关系更加紧张、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丧失信心。《倾听孩子》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指导实践和操作。全书共有六个章节———专门时间、游戏中的倾听、孩子哭泣的时候、孩子恐惧的时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愤怒的时候。每一个系列专题都介绍了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心理根源、表现情形...  相似文献   

12.
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他》描写了一个被父母和家庭抛弃的美国南方孩子。这个孩子始终被称为"他",而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小说中"他"的无名状态意味着个体被剥夺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而小说结尾处"他"被送往县救济院则意味着"他"既遭受了老南方的否定,又遭受了新南方的抛弃,"他"陷入到被历史与现实双重抛弃的处境之中。作为一位杰出的南方女作家,波特在《他》中表达了南北战争战败后美国南方人对于自身身份的焦虑,《他》中那个无名的孩子正是波特这一代新南方人对于自我身份焦虑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体型和智力跟父母的遗传有关。但父母的优良遗传因素能否传给子女,还要有一定条件。怀孕时机有人查阅了《大英百科全书》上10,832名知名人士,他们中多数是在4月受孕而生的。美国也曾调查过45,000名大学生,发现他们的智力也  相似文献   

14.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最近在《变态儿童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偏食婴儿长大后有很大机会变成大话王和恶霸,而加强与婴儿心灵沟通,则有助于孩子性格和语言发展。他们调查了2000名年龄在0~13岁之间的儿童的情况,结果显示偏食婴儿长大后通常都有行为问题,较其他婴儿情绪化,并很难管教。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此背景,笔者随机选择湖北省黄冈市的6所学校,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影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成绩有显著影响,其次是父母双方中一方外出务工,其中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成绩有显著影响,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成绩无显著影响;在三种成绩水平中,上等成绩的孩子受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最显著。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实际情况,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人物名片徐平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数学竞赛研究、儿童心理学研究等工作,其《空间关系在归纳推理中的心理效应研究》《温州人精神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围棋活动对儿童注意力的影响》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省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重点一孩子成长规划"概论"问题1:对于孩子成长规划这一话题,社会上观点不一,那么给孩子描绘一幅成长蓝图是否有必要?徐平:作为老师,我见过许多优秀的  相似文献   

17.
专家诊室     
赵忠心 《社区》2002,(8):54-54
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大众传媒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口号:“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里有学龄前儿童的年轻父母听了这句口号,先是神经立刻紧张起来 :“把小孩子的成长比喻‘赛跑’,有道理。起跑要是比别人慢了,就可能一输到底。要是那样,可就惨了!”紧接着马上付诸行动:不到1岁的孩子开始认字,两岁的孩子背唐诗,3岁的孩子学外语,4岁的孩子学钢琴……不顾孩子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水平,任意实施超前智力开发,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起跑”。这样,就使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十字架”,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没有正式…  相似文献   

18.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品德,儿童也不例外。儿童自尊心的形成,除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一、孩子的自尊心首先来自于他对自己的估价,而孩子的自我估价又往往决定于家长对他的看法,甚至决定于平时父母对他的眼神和表情。一旦孩子确信自己受到父母的宠爱和尊重,他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电影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首先,极左时期那种单纯教化式的儿童电影销声匿迹了。一批儿童电影,例如《候补队员》、《赛虎》、《月光下的小屋》、《鸽子迷的奇遇》、《少年彭德怀》、《姣姣小姐》、《小刺猬奏鸣曲》、《豆蔻年华》、《霹雳贝贝》、《我只流三次泪》、《大气层消失》、《虾仔擒盗记》、《菱角将军》、《多梦时节》等,有的参加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得大奖,有的在国内获得金鸡奖特别奖,“小红花”奖,受到国内外孩子们的好评。与此同时,一批儿童电影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儿童电影美学特征的探讨。什么是儿童电影?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国内外电影界一直没有定论。由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美国影片,风靡全球,可是它不算儿童片。我国的《西游记》,作者恐怕不是为孩子而写,然而却受到孩子们的衷心热爱。苏联有一批优秀影片,是以儿童为主角,并用儿童的视点看世界、社会、战争,例如《伊万的童年》、《幼儿园》、《我不愿长大》、《自己去看》,还有《丑八怪》、  相似文献   

20.
人降生最先接触的是父母,家庭是最早的生活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了解社会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感知场所.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