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锴 《社区》2012,(14):55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评价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在德国公出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个国度所散发出的浓浓书香。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  相似文献   

2.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攀登到离世界之巅——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其中一人只要抢先跨出几步,就可成为世界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而这几步,对于希拉里和丹增都易如反掌。这时新西兰人希拉里停下来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希拉里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跨了几步,在世界之巅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希拉里随后跟上,两人在世界之巅紧…  相似文献   

3.
戴俊平 《老友》2015,(2):34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个人应该至少有两个或3个真正的业余爱好。而到了晚年才开始说"我将对这个或那个感兴趣",那就毫无意义了。就是这位身负政府重任、日夜操劳的首相先生,常常在争执不休的议会会议结束后,眉头紧锁,忧虑重重时跑出去挥笔作画,用以缓解、松弛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当年,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90岁生日那天,罗斯  相似文献   

4.
正"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要是因故腹中没有"诗书",如能借他人腹中的"诗书",同样也能够有着丰盈而华美的精气神。创业同样如此。他虽说只念过高中,干的却是技术含量高的化工行业。他说,之所以在这个行业能做出一番事业,就在于自己认准了一个硬道理:到有技术、有知识、有文化的腹地去找财富。他是1960年  相似文献   

5.
正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非洲曾经有一个被外面人称之为"马拉松"的部落,这个部落特别善于打猎,常常赤脚与野兽奔走,狩猎的方式比较原始,就是追赶羚羊野牛之类的动物,常常几十公里下来,直到把野兽累死为止。就这样,大家练得一副好脚板,几乎人人都有一副好身手。终于有一天有人发现了这点,去找他们的酋长说,希望他们能够派人参加四年一次的奥运会马拉松赛,肯定有希望拿几个奖牌回来。交谈之后,酋长终于"明白了",是想要他派几个最会跑的人去一个地方跑。酋长因此就问:"那里有许多羚羊吗?"来人说:"没有。""那  相似文献   

6.
人生三态     
到了"知天命"之年,时常会想一些"终极"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之类。如下的一些说法比较有趣,它们都用"人生三态"的角度说之,对于我这个酷爱"三字经思维"的人来说,就很受用。  相似文献   

7.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7,(16):26-27
30的女人,也许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有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但说到爱情,不少人都认为目前仅是个未知数……男友"宁缺毋滥"姓名:何雪年龄:30岁职业:某科技公司总经理如此年轻就能做到这个职务,不禁让人感到佩服。在何小姐工作的办公室里,透过宽阔的落地玻璃,南湖那一水碧波、一袭绿茵以及高楼林立下奔忙的人流和车流就尽收眼底。当清晨的阳光洒在何小姐齐肩的秀发时,记者走近了这位"三Z女人"的内心世  相似文献   

8.
正每当听到某人学古论今地讲话,就会有人说:"这个人很有学问。"每当看到某人的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就会有人说:"这个人很有学问。"有人会背很多古诗文,于是有人说:"这个人有学问。"有人能记住不少字典上的解释,于是有人说:"这人有学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算不算学问?算,但这是书面学问,死学问。有没有用?有用,但仅限于某些场合的说话需要和某种情景的写作需要。学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认为,知识、技能是狭义的学问,创造、发明是广义的学问;读书求知,是学狭义的学问;人生处世,是广义的学问。我们不妨看看周围,有人虽然读书不多,但很懂得经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人会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有人没上几年学,但很通人情,生活过得快快乐乐,有人会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有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善解人意,仕途平平  相似文献   

9.
帮爸爸戒酒     
我有一个嗜酒如命的老爸,他每天都离不开 酒。每当奶奶教训他时,他总是说:"你有没有听 过这句名言:'人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惟独少 不了酒。'"奶奶会气愤地说:"那是你的名言吧! 你这小子太不听话了……" 每到朋友生日或其他聚会就少不了爸爸,而 且他每次都大醉而归,走路摇摇晃晃的,有时还  相似文献   

10.
优雅入骨     
《北方人》2008,(Z1)
说到优雅,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两个人:一个是奥黛丽·赫本,一个是张曼玉。前者被视为世界上最高雅、最有品位的女人。世界著名时装大师休伯特·纪梵希经常开玩笑说:"赫本即使只是披着一个装土豆的口袋,也能够显露出高雅的气质。"而后者在《花样年华》中,只用一个背影就将中国女性含蓄的优雅演绎到了极致。曾经有人说:"看一个人是否优雅,要看背影。"因为优雅不同于美丽,不同于华贵,它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质。  相似文献   

11.
奶奶的星星     
正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奶奶则会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说:"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奶奶最喜欢的是让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儿地夸我。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踩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相似文献   

12.
于洋的梦想     
正因为要出版一个作品集,想请于洋老师给我作序。忐忑叩开房门说明来意,不料老人家欣然应允,并闲聊开来,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当下中国梦这个话题。"这个提法太好了。一个民族有梦想就能长足发展,一个人有梦想就能找到目标和动力。我自己都觉得还有梦想,梦想着为中国电影再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走出独角戏     
蓝灵 《可乐》2008,(9):26-26
说"小心",是这个人太不在意:说"小心眼",是这个人太在意。是因为单位分房,我才与她发生瓜葛的。我家分到的恰是她家住着的房子,而她迟迟不肯搬出。我先是旁敲侧击,然后通过中间人央告,她的回答总是新房正在装修,需等一等。  相似文献   

14.
已经很久没有再到三里屯泡吧了,曾经"泡吧"在某种意义上就直接等同于"三里屯",而现在,当朋友们想聊天聚会的时候会说"去后海"吧。谁也不再提三里屯,似乎有意无意地绕开这个词汇。我们移情别恋了?  相似文献   

15.
对悲剧说咔!     
"亲,不好意思啊,今天我临时有事去不了,和XX总说声抱歉啊,回头我请……"就在阳光明媚、对崭新一周充满美好憧憬的周一早上,9点一到,就接到这个"夺命"电话,瞬间无数个鸽子在眼前飞晃……悲剧的是,人是我约的,更要命的是老板本来打算去谈客户,为了这个见面还特意调整了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行动收获习惯;习惯收获性格;性格收获命运".的确,习惯不仅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这正如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这个说辞有两层意思。其表层意思意指研究的对象或范围,而其深层意思则意指研究的方式或方法。在西方思想史上,莱布尼茨是一位智商和能力极高的学者。狄德罗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莱布尼茨主义"条目中谈到其智商和才能时,曾不无激情地说到:"当一个人考虑到自己并把自己的才能和莱布尼茨的才能来作比较时,就会弄到恨不得把书都丢了,去找个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开始有美国人深入到中国民间考察访问,美国友好人士韩丁就在这个时候来到山西长治县的南呈村。当时,美国人要来的消息传出后,村里人既惊奇又感到不解,谁都知道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老支书李秉壁解释说:"韩丁是我国的友好人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就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打日本鬼子,搞土改,在咱长治张庄住过很长日子。"  相似文献   

19.
写法指导1.文题要求"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话",要"表达出真情实感"。那么,对谁说,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个人,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可以是自己敬重的老师、长辈,还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2.要确定中心,表达感受。想对这个人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倾注什么样的情感,自己要心中有数,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这篇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再组织材料,这样"说"的就不乱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一首歌叫《明天会更好》,它告诉人们:只要拥抱梦想,就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那么“明天”到底是哪一天呢?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这个“明天”?孙琦说:“只有为了心中的梦想坚持不懈奋斗的人才能等到它,而坚持到的那天就是‘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