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连华 《社区》2014,(5):20-20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善于写作,还擅长绘画。他的书,居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而他的画,也频繁获奖。有一年,他的画参加台湾当代名家画展,被邀展的有张大千、黄君璧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能参加此次画展,也证明作品是很有实力的。  相似文献   

2.
老舍与绘画     
老舍爱画。他爱看画,爱积藏画,爱交画家朋友,爱看画展,爱发表观画感。从他与绘画有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画家的知音、诤友,更是一位高水平的绘画鉴赏批评家。老舍的人格和他对绘画的见解事实上影响了一代画人。  相似文献   

3.
梁厚甫 《社区》2014,(35):34-34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相似文献   

4.
作者简介:范廷义,男,1954年11月出生,河南开封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善画人物,兼攻写意花鸟、山水。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及全国画展。其中,《海女》参加全国首届人物画展,《起名字》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江南采莲曲》参加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大展,《采莲曲》参加全国中国画三百家画展;《南国少女》获河南省美展二等奖,《童趣〗获河南省美展优秀作品奖。现为肇庆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主任、副教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肇庆画院画家。范廷义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5.
去年岁末,一批有"收藏薛亮画作"同好的藏家们把各自的珍藏拿出来,在南京诸子艺术馆举行"藏珍互赏——薛亮作品同好集珍展"。本次画展,共展出薛亮55幅作品,其中两帧巨幅心象山水佳作亮相:《长风破浪会有时》、《太行秋来风景异》,尺寸均达到48平尺。两幅作品均耗去薛亮半年之久,堪称"呕心沥血之作"。据悉这是专门为中国美术馆将要举办的大型个展而创作的,也是首次向世人亮相。薛亮的尺幅小画精妙绝伦,大画同样笔精墨妙,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用南艺教授、清凉画馆学术顾问顾颖的话来说,"小画有大画的气象,大画也有小画的精妙,构图很了不起"。对此,薛亮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每幅画都是精心构思,在创作态度上力求完美,虽是大  相似文献   

6.
羲水 《百姓生活》2013,(1):14-14
在一次大型画展中,一位台湾画商看中了一个女孩画的山水画,他当即将画买下,并费尽周折找到画画的女孩。他对女孩说,愿意以1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聘请她去临摹一些名家的名画。画商本以为女孩会立马答应,谁知女孩竞笑着婉拒了。她说,她只想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创作,专心做个画家,而不想做个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的画匠。  相似文献   

7.
17年前刘墉还是台湾一家电视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为了配合他的益智节目“分秒必争”,他写下了大量的开场白,后在朋友怂恿下结集出了一本小书。《荧窗小语》,出版后立刻受到读者的欢迎,一版再版,到后来连刘墉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出了多少版了。 书中的文章每篇只有几百字,却处处给人一种智慧的闪光。比如他在《沉默》一文中写道:“同样是沉默,智者与愚者的沉默,勇者与  相似文献   

8.
萧和 《金陵瞭望》2011,(28):68-69
1948年11月生于山东青岛,祖籍江苏扬州,现居南京市。自幼师从著名画家亚明.擅长中国画人物画兼擅肖像,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大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多种画展。曾在香港、台湾、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众多画册、刊物发表。  相似文献   

9.
活跃于当今画坛的傅二石,他的名字虽不及他的父亲、国画泰斗傅抱石那样名震遐尔,却也越来越为海内外人士所熟悉,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了。他曾几度访问日本、香港和台湾,也曾远赴北美、澳洲及东南亚诸国,举办画展,进行访问和文化交流。他的作品以其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力、刚健清新的风格面貌,新颖广  相似文献   

10.
竹影墙     
文谷 《山西老年》2013,(4):34-34
郑板桥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非常传神,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话说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家里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板桥在墙壁上画幅画,无奈郑板桥总是忙着没时间。有一次,这朋友请郑板桥及一些朋友  相似文献   

11.
宋国强 《北京纪事》2014,(10):101-102
收获在荣宝斋那一年,刁建的画渐入佳境。这一天,他跟一个朋友去逛荣宝斋西画廊。荣宝斋一直是刁建的艺术殿堂。没事的时候,他经常去那里转悠,揣摩大师的意境,学习同道的笔法,每次都会有一些收获。当然,一些很有点名气的画家作品摆在那里却都少有人问津,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老来看画的刁健也感到没新鲜感了。他看后脱口而出:"这样的画,我也能画。"也许是太过自信,说话声大了点。刁建性本谦和,平时很少评论同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个有点名气的小画家,作品出现在各大画展上。画的是各式女子,或丰腴,或瘦弱,或楚楚可怜,或巾帼豪气。  相似文献   

13.
耕夫 《金陵瞭望》2011,(1):76-76
记得去年中秋时节,我在林散之纪念馆举办篆刻展时,曾鼓动鞠慧在省城举办一次个人画展,可一拖再拖,倒不是作品的量不够,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过高,几近苛刻。因为,他是从来不让自己不满意的画留在世间扰人的,更不用说充作展品了。他总想拿出一批又能看、又好玩的作品献给观众,决不枉费朋友们的真情期待。  相似文献   

14.
欢庆国庆     
黄巧联 《山西老年》2010,(10):32-32
在承德避暑山庄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桥,叫"罗锅桥",据说这就是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修建的一座小桥。传说乾隆年间,刘墉考取了功名,因有真才实学,便很快提升为当朝宰相。但刘墉长相实在难看,他的前胸是鸡胸,高出胸口好多,脊背上还背着个大罗锅。刘墉只有一只眼,眼里还有个菠萝花。  相似文献   

1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刘建民自幼喜欢画画。上中学时学校组织一次美术展览比赛,刘建民的作品获了奖。一次小小的肯定,让他对绘画艺术更加矢志不渝。在学画之余,刘建民还经常去美术馆看画展。那是上世纪70年代,他去参观全国美术展览,一幅下山虎的画作,画中老虎栩栩如生。刘建民当时一见倾心,在这幅画前目不转睛看了许久。“我从那以后就爱上画老虎了。”刘建民说道。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2010,(9):40-41
初到北京时,齐白石的画卖不出去,不光是因为画风冷逸,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出身湖南湘潭的普通农家,北京绘画界很多知名人士看不起他。齐白石开始广交各界有名之士,参加画展,出版画集。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6,(10)
夏恩智,一九六二年生,回族,毕业于哈尔滨大学美术系,现任黑龙江省画院专业画家,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达拉斯远东艺术基金会特聘画家。哈尔滨市冰雪画院特邀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有作品获奖。1989年5月,作品《北国情》、《吟东》入选参加在日本福冈、大阪举办的《中国绘画展》。1990年10月,参加湖社画会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1991年8月,作品《曾走过的路》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黑龙江画展》。1991年8月,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四人画展”。哈尔滨市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塞北四友”加以介绍。1992年12月,《莽莽雪原》参加新加坡举办的《俄罗斯油画,中国绘画联展》。1991年至1995年,先后五次在美国举办《塞北四有,冰雪画展》、《北方情——三人画展》、《当代中国画美术作品展》、《于志学、张景儒、夏恩智、吴喜全现代冰雪画展》等展出很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1995年12月,参加黑龙江省:“北国杯”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1996年7月,参加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大展,并有三幅作品入选优秀作品集。1997年1月,哈尔滨市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绘画人生”。1998年1月,作品《春归大地》参加“哈尔滨冰雪画展”,并获金奖。1998年1月,应奥地利联邦政府艺术部的邀请赴维也纳,在其艺术家工作室创作和艺术交流三个月,并在维也纳艺术家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迎春》被奥地利联邦政府收藏,同时被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奥地利分会授予“艺术家成就奖”,并赴意大利、捷克等国进行艺术考察。2001年8月,作品《春水》参加《庆祝建党80周年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回顾展》。2002年5月,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四人画展”。2003年10月,参加《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4年11月,参加《黑龙江艺术之冬画展》。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清朝乾隆皇帝的重臣刘墉成了家喻户晓的戏说人物。其实,刘墉不但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而且在养生方面,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刘墉平素健康,很少得病,享年八十五岁。他的养生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14,(12)
正相传乾隆十六年间,33岁的刘墉参加全国会试,一举夺魁,但还有最后一道关,乾隆皇帝要亲自主持殿试。殿试时,乾隆见一位身材矮小、胸凸背驼的考生,一瘸一拐地来到他面前,不由得一惊,问他姓名,考取第几。刘墉答道":小生姓刘名墉,字崇如,考取大清第一。"乾隆更加惊奇,对此人左看右看,越看越不顺眼,嘴上虽不好说,心里却在寻思:"若用这等面目之人为官,岂不是有损我大清形象,让天下人耻笑,我朝中大缺人才,但若不用  相似文献   

20.
长大的感觉     
正著名台湾作家刘墉曾说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而少年每天的成长,如同春雨,每场雨过后,都会变暖一些。"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着,从幼稚天真到成熟,从咿呀学语到流利地说文解字,从初识汉字到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