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10):107-111
决策咨询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所处朝代、所处历史时期的影响。中国历朝各代的政治制度特征与其智库的演进脉络有着内在的勾连。封建社会智库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芽,在秦汉隋唐得到巩固,明清则进入成熟时期。梳理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制度及智库发展的历程,发现中国封建社会智库决策咨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附属性和独立性于一体;内生于封建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幕僚制度。反思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咨询制度的其中意蕴,对于把握中国智库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西周领主制封建社会开端的主要标志,是殷周之间的斗争,特别是周武王伐纣之战的彻底胜利。殷周间的斗争,不仅是两个王朝(殷王朝和周王朝)谁胜谁败的斗争,而且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封建制和奴隶制)之间“大变革”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农奴制战胜了奴隶制,于是开创了西周封建社会,同时也奠定了尔后长达三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方向。为了更明确理解西周社会的性质,有必要再把它的主要特征简明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延安版《中国通史简编》以一半以上的篇幅论述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 ,显示出范文澜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的内涵和演变的卓识。集中表现在 :一 ,相当准确地揭示出宋元明清各朝政治和制度的特点 ;二 ,注重反映历史演变的新态势、新问题 ;三 ,精到地提挈思想文化史的要义。通过总结上述成就更进一步证明 :延安版《中国通史简编》是一部以科学历史观为指导的成功之作 ,它标志着中国通史的撰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中,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问题无疑是很重要的。在印度和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印度史著作中,虽然往往也有古代和中世纪之分,但是他们另有历史分期标准,同我们所说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法根本是两回事。现在还存在着印度古代是否有奴隶制社会的争论。这个问题需要另作专门讨论。本文在讨论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北印度社会性质时也将对当时奴隶制社会的存在作一些论证。在承认印度历史上有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分的学者中,对于二者划分于何时也有不同的见解。不过,  相似文献   

5.
在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可以区分为三 个各具特征的阶段,即:古代美学创始和发展阶 段,近代美学独立为专门科学的阶段,马克思主义 为美学开创新局面的阶段。 古代美学创始和发展阶段,它的创始期的上 限,学不分中外,地不论东西,都是人类进入第一 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的时期,所不同的只是西方古希 腊美学产生于奴隶制的盛世,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活 跃在奴隶制的末期。 美学在西方中世纪经历了一千多年,在中国的 封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比西方更长的时期。在这 样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特别是 封建的保守性因素的影响,美学始终没有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读《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卷)的体会,论述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礼治”与“法治”的关系。全文共有八个要点,观点比较鲜明,引用资料比较集中。作者通过考察“礼治”与“法治”的萌芽和发展,分析“礼治”与“法治”在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在秦、汉、隋、唐等封建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和特征,比较系统地表达了自己对“礼治”与“法治”相互渗透这一历史现象的看法;同时把研究古代问题与探讨今天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问题联系起来,对建设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作了思索。  相似文献   

7.
五、周代奴隶制的发展与崩溃周代奴隶和奴隶制的主要情况,大体就如上述。我们知道西周这种情况是从商代承袭下来的。在制度方面说,商周之际是否有过一些变动,现在还弄不清楚。但可以相信,即使有什么变动,恐怕也只是一些小节而已,基本上不会有大出入的。因为在好些主要轮廓方面已证明它们是相同的了。不过若就奴隶制发展的规模上来说,那么周代确实要比商代扩大得许多。大家都知道,在西周之初,或者更确切些说,在西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地的社会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而并不是如同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所看到的,在中国主要区域的发展水准都差不多的那个样子。大体上说,在西周之初,原来商人的本土和周人所统治的泾渭流域,基本上都已奴隶化了,但其间有些地方还夹杂着若干比较落后的部落。而在其余商周人的势力或影响所及的广大的地区里,则显然还被各种社会发展不同的土著部落统治着。这种土著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化革新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日本古代历史的分期,我国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日本没有经过奴隶制,在公元二世纪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另一种认为,日本也像多数国家一样,经历了奴隶制社会。至于奴隶制的时期,主要的分岐在于对大化革新的评价。我国目前流行大化革新封建说,把大化革新看做是日本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按照此说,日本奴隶制史就显得  相似文献   

9.
罗马封建因素产生于奴隶制社会母体的青壮年时期;在它产生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缓解了奴隶制社会母体内诸多矛盾,促其在经济和政治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只有当它羽毛丰满和奴隶制社会母体进入衰败时期时,它才勇敢地挣脱奴隶制社会母体的束缚,并进而取代之。 一、罗马封建因素的产生 罗马封建因素的产生是诸多因素长期汇合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古罗马崇尚农业之风导致了拉蒂芬丁奴隶制大地产的形成。古罗马崇尚农业的古朴之风,农学家科路美拉在《论农业》一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当年真正的罗慕洛的子孙是不间断狩猎和农耕活动…  相似文献   

10.
蒲志新 《社科纵横》2009,24(5):130-131
明清时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地主阶级政治家进行以赋税改革为核心的生产关系调整。从明后期的一条鞭法到清初的摊丁人亩,使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更趋合理、完善,起到了推动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转折时期,一个是十七世纪中叶前后的明清之际,一个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清乾嘉时期,还有一个是十九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前后。众所周知,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的市民阶层出现并与封建经济体系产生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复杂,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宗法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法制是对我国上古社会 (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制度。本文认为 ,宗族是氏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与氏族既有密切联系 ,又有区别 ,它并不与氏族制同生共长。在我国上古时代 ,宗法制与分封制有着不解之缘 ,甚至可以说 ,如果没有分封制 ,也就没有宗法制。宗法制有着自己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与氏族制所固有的血缘关系构成了宗法制的两弦 ,并使这把上古社会结构的胡琴奏出永恒而美妙的乐符。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 (如西周、春秋、战国 )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法制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马珺 《唐都学刊》2005,21(2):154-157
中国在16世纪中叶,从封建社会母体内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明清统治者推行的"抑商"政策及其派生的相关法律制度,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渊远流长,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可视为它的源头。《诗经》广泛地展示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我国奴隶制由盛到衰的历史转变过程。“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诗经》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奴隶主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汉乐府民歌,“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建安诗人则“慷慨以任  相似文献   

15.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礼作为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统治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一、周公确为周礼作者 周公在周王朝创立时,的确曾“制礼作乐”。《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先君周公制周礼。”《尚书大传·周传·雒诰》亦记:“周公摄致,一年救乱,……六年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也记载:“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制天下。……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国语·鲁语》说:“若使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周公在周初确曾“制礼”。 《论语·八…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期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宋明理学,对宋代以来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从整体看,这种影响主要是消极的。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宋明理学对于小说艺术发展的消极作用,以期有助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小说史进行研究。明清时期的小说,有不少使人读来有似曾相识之感。言情小说里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公案小说里清官侠客的大忠大义,这些作品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人物形象,雷同很多。人们  相似文献   

17.
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君主独裁是几千年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的根源之一,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上许多进步的思想家,曾冒着坐牢、杀头、灭族的危险,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揭露。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所著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光辉著作。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气息,市民运动的兴起,阶级斗争的内容更加深刻。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北京,明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激烈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18.
秦都城研究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都城是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史、都城史,秦都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典型性。既有对以前都城的继承,又进行改造,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都城体系。秦从襄公开始建国到秦灭亡共有近600 年的历史,它贯穿西周、东周、秦代三个时期,而东周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破旧立新, 必然反映到都城建设中来, 因而在都城规划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 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1 〕,摒弃了奴隶社会时期“筑城以卫君”的规划模式,而实行“城,以盛民也”的新的筑城思想,变政治堡垒的奴隶制都城而为既是政治中心、又为经济中心的新都城,都城中除了统治阶级起居的宫殿以外, 还有手工业作坊、商业市场等,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立起来,都城和“市”的关系日益密切。秦的都城的发展正经历了从继承到变革的阶段, 因此, 只有认真研究秦的都城, 才能准确全面地研究中国古代的都城演变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进一步发展.雄踞北方的辽朝和金朝.以及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和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或"因俗而治",或易俗而"行汉法",在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历史上或当时主流意识的国家观及其制度,分别建立起颇具特色的国家政权.这一时期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则从历史之势、历史之变与常相统一的思想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管子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均地分力、县乡、相地衰征、作内政而寄军令、以粟为本、盐铁专营、有市、铸币、置法"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奴隶制社会的体制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建立全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但为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体制范型基础,而且时至今日其治国理念和实践探索仍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