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大幅度征用,失地农民随之应运而生,他们的权益因法律规定不完备、保障机制不到位、法治意识不健全等法律缺陷的存在而无法保障.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失去了诸多的权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从探究失地农民的法学概念入手,通过分析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行征地制度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安置费分配混乱、失地农民无相应社会保障等问题,使得失地农民失去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征地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应从征地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建立全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并分、别从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两方面为保障体系建立法律制度支撑,以便有效解决征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丧失了生存权、劳动权和发展权。鉴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现状堪忧,出路问题和退路问题难以解决。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认为社会政策价值理念的错位及制度建设的滞后是导致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解决失地农民的关键问题在于健全法律制度,以落实以就业为支撑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建设,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失地农民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农民的社会保障没有着落,现有的医疗和养老制度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再加上失地农民就业受阻,不仅使失地农民生活困难,而且使子女受教育问题成为其面临的新的危机。特别是新近出现的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的恶劣和居住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建立关于失地农民法律保障措施,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征用预测和评估制度,全方位的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农民失地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六盘水失地农民的现状入手,分析失地农民的成因及存在问题,提出政府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和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的创新以及农村基层民主与法律制度的创新,给失地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镇范围不断地向外扩张,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导致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的出现。当前,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规定不完备、农民的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失地农民的社会生活水平逐渐降低,返贫现象日益突出。要解决失地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细化其他配套...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多,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应围绕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克服现有法律规定的缺陷,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秦超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2-14
从民生视域的角度分析了失地农民生存权保护现状,表现为失地农民的弱势地位及二元制度下的不平等性。造成失地农民生存权得不到对等保障的原因,主要为分裂城乡的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法律缺失及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在进行深入反思的同时,提出要从根本上扭转此种保障不力的现状,必须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深化体制改革、打破二元分化、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陕西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建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两类非农产业就业群体权益,健全小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大社保制度,完善小城镇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及社保资金筹集管理机制四大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建立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不仅关涉到城市化进程的有序化,也关涉到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在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设计可操作性的社会保障方案,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筹措方式。另外需要研究解决新老制度的衔接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国梦的实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结合当前国家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特点,本文以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社会就业的出路问题和养老保障的退路问题。根据政府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要确保“以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落实到位;要确立失地农民就业优先的理念,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要充分体现惠及全体农民的“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3.
基本农田发展权国家独享:弊端与化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法律制度造成了国家独享基本农田发展权的事实,导致种地农民比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更严重。这不仅会降低种地农民收入,也会危及粮食安全。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政府应赋予并购买基本农田自主经营权,利用土地出让金建立扶农基金,使全体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维护、保障广大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核算方式不合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不明确,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的法律救助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缺失。为了使广大失地农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通过"优化核算方式,规范征用程序;明确产权主体,厘清法律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维护基本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健全司法救济"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障与增进广大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有序、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群体不可避免。关于失地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有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失地农民群体内部不同质,具有差异性,且正在经历内部分化;其次,失地农民群体未来的发展状态是向市民群体转化。目前,应该对失地农民群体进行准确界定,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群体内部特征和未来发展状态。针对城郊失地农民群体,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上应该有更为前瞻的视野与视角,以农民市民化为研究维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改变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现状,使农民享有法定的社会保障权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基点上,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对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满足和实现农民社会保障权利诉求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就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收入来源呈非农化和多元化倾向,家庭支出数量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土地保障开始向社会保障转化,住房及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失地农民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在经济上,社会制度上、政治权利与参与上、文化和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失地农民身份的定位只能是市民,工业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根本,城市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基础,一体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保障,渐进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过程。实现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转化,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失地农民与市民就业上的不平等,给进城农民提供基本的住房条件,通过教育尽快使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依据实际调查数据,分别从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两个群体的视角分析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双方产生的社会距离,指出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地位、空间隔离、社会网络是两个群体产生不对称社会距离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制度导致的各种客观因素对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产生社会距离的具体影响,提出减小双方社会距离,促进社会融合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