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孟子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当时调整人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伦理要求的阐释,又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君臣之道的概括;既提出为政者具体的行为规范、准则,又论述了为政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其"仁政"学说,而"仁政"学说的中心又是提倡"王道"反对"霸道",以"仁义"为为政之本,立国之本.因而,仁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中国历代思想家都有丰富的论述和讨论,如北宋思想家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可见,自古以来中国的思想家都把天人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其一生学问研究生的根本和人生宗旨.在众多的天人关系学说中,孟子最早开创了“尽心---知性---知天”的思维认知模式.孟子这种“天人观”思想影响了后来宋明理学,特别是对心学影响之巨.孟子的天人关系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思想上,也即是“天人合德”的思想.通过剖析孟子的天人观,可以了解孟子的天人思想并不是现代理解的所谓生态思想,而是一种人生道德的境界状态.  相似文献   

3.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如何理解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问题上,有一些疑点需要认真辨析.本文认为,孟子虽然也多次谈到过有关环境的问题,但那多是受到农耕文化影响的结果,是由其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孟子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谈的是道德境界问题,是成就道德达到人生最高层面后,一种与天地合并为一的精神感受,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其实不过是对道德最高境界的一种特殊表示罢了.我们在讨论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时候,应当注意这种区分,不宜将孟子有关环境的论述作为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部分,把孟子打扮成一个战国时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也不宜将天人合一视为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4.
孟子对教育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孟子是中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从事教学几十年,有丰富的经验,对教育理论有着重要的贡献。孟子的教育思想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是我们研究孟子教育思想最可靠的文献材料。本文拟就孟子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从《荀子》书中可以发现,荀子对《孟子》的思想、主张、观点、比喻乃至用语都有许多明显的继承、接受甚至抄袭,尽管荀子并未说明这些内容是源于《孟子》,但不难看出孟子思想和文章对荀子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荀子在其书中又对孟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和抨击,甚至称其有“罪”。荀子对孟子和思孟一派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资源;而批判的目的,则可能是为了挽救在战国末年学术思潮中趋于颓势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在呼吁立孔教为国教的过程中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十分推崇,并对其加以发挥。这使孟子的思想与孔子一样成为孔教的基本内容。康有为对孟子思想予以吸收和发挥的过程,也是对其予以改造和创新的过程。这主要表现为:将孟子的天命论演绎为隶天独立,将孟子的性善说演绎为天赋人权,将爱有等差的不忍人之心演绎为平等、博爱等。这使康有为与孟子的思想之间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孟子》不仅是先秦诸子中,而且也是儒家经典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一部著作。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和儒家的"爱民保民"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仁政"的学说。这是孟子思想的精华,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经权思想是对孔子经权思想的发扬,它体现的灵活性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积极回应,体现了孟子的特点。准确把握孟子思想中的灵活性,对于理解孟子思想,以及其对于儒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四书"中引用<诗经>篇幅、次数最多的儒家典籍.大量的引用体现了孟子思想对<诗经>的承袭与推衍.文章立足于"四书"与"经"的内在联系,从方法论与价值观的两个维度对<孟子>引<诗>进行了阐述,详细讨论"以意逆志"的诗学方法、孟子的仁政理想等经典命题,以期更准确地把握圣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魏义霞 《学术探索》2012,(10):97-101
康有为认定孟子得孔子大道,并且光大了孔子学说,具体表现为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发,弘扬仁和不忍人之心,提倡民主政治,传承大同之教等等。按照他的说法,孟子思想原本就是孔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使《孟子》成为领悟孔子之道的入门书和必经之路。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发与其孔教观一脉相承,是以孔子的名义进行的,实质上则是对孟子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1.
<续孟子>为唐代见于著录的除注本外仅存的一部孟子研究专著.虽然所表达的思想与孟子文本出入较大,但反映了唐代孟子研究的基本面貌,其中一些很有价值的章节,是唐代孟子研究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2.
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仁学德治及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以民贵君轻、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为核心的系统的仁民安民、平治天下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德治思想的极大超越,在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突破性意义.孟子的民本仁政说与现代民主既有本质上相悖的内涵又有许多相通的精神,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其对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具启迪与警示意义,也终将显示出其对孔子德治思想之超越.  相似文献   

13.
墨子以前,天命虽然有多种表达,但天命基本未分.在墨子那里,天与命被严格区分开来,分属于两个领域:天被用来为自己的理论提供形上支持,而命则被严厉批判.可以说,墨子对天与命的严格区分对孟子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墨子相似,孟子也区分了天与命,天也被用来作为形上根据;与墨子相异,孟子虽然也区分了天与命,但并没有对命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质言之,在天与命上,孟子既有对墨子思想的借鉴,也有一些调整,反映了孟墨关系中较为积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桑东辉 《学术界》2022,(8):189-195
在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中,梁启超对孟子思想非常重视,其不仅著有《读〈孟子〉界说》等著述,还曾著有未刊稿《梁启超论孟子遗稿》。梁启超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运用佛教和西方哲学理论,对孟子人性论、道德修养论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某种程度上讲,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论以及立志、存养、扩充的道德修养论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提供了传统文化资源和理论基础。当然,由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主要建构在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这一机械社会学理论之上,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深受孟子影响的梁启超新民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我国战国前期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关于孟子的经济思想,近、现代学者特别是建国以后的许多研究者已经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研究者更多。本文试图将孟子的经济思想同民本主义联系起来,把他的经济思想看作是民本主义的表现来进行考察。从这个新的角度,揭示孟子经济思想的性质和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中,尊男卑女似乎是主流社会强烈主张的一个基本遗传因子.然而,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积极作为恰恰反映出在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底层民众中存在着一种与之相对抗的涌动暗流,以战国中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为最.在孟子思想的主要裁体<孟子>文本中,孟子"重"妇、"厚"母、"别"妻、"亲"女、"先"寡的女性伦理思想是其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曾撰文指出,按照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孟子思想是由个体论、社会论、天人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个体论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础(《孟子思想研究概说》,《东岳论丛》1988增刊).弄清孟子的个体论,有利于对其整体思想的评价.本文仅就孟子个体需要的基本内容、个体需要的调节及其基本特征作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孟子以“永矢弗援”的批判精神与道德热忱而炳彪千秋。《孟子》一书立论更为详备 ,文字由简约而雄肆 ,文风亦由雍容和舒而为铺张扬厉 ,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散文。 2 0世纪的百年中 ,随着孟子思想研究的深入 ,《孟子》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为人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纵观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有创获亦有偏蔽。回顾与总结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分析其得失 ,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孟子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构建其思想体系。从本质上说,孟子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德治思想。这一德治思想中蕴涵着孟子关于法律的思辨。孟子的法律思想深刻地关注着经验的人伦世界,向历史上的"先王之道"中求索政治法律制度建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摒弃功利主义、结果主义,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经典命题。孟子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仁政"学说中。在今天,孟子的法律思想依然有着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儒家经济思想中,孟子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孟子的经济自由发展思想、国家合理干预思想、义利并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精华所在。它们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等时代任务有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