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兰州学刊》2015,(1):19-34
文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地区的澳门史研究状况,依据澳门历史分期、葡萄牙人入居和居留澳门、澳门主权问题以及澳门本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概述了澳门研究史的主要成果,较为全面地展现了60年来内地澳门史研究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最近,上海市法学会举行了“大陆与台湾经贸法律实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有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和台湾等地学者共60余人。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台商在内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法律环境评价 与会者认为,由于海峡两岸40多年的长期隔绝和分离,台湾与大陆形成了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3.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庆忠 《社会科学》2005,(9):122-128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封闭的中国大陆使海外学者无法到内地来研究中国,而只能通过对台湾和香港的田野调查来研究汉人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人类学对大陆乡村社区的研究蓬勃展开。这些立足于村落的田野实践,阐释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解析了乡村发展的道路与方向,也浸透了学者们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理解和对民生民情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4.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香港经济”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6-18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两岸四地以及日本、韩国的学者与政府官员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对香港经济影响和香港经济转型,与会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对港澳与中国内地经贸关系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港澳与中国内地的经贸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有学者从纵向历史角度,也有学者从产业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两方面回顾了香港回归十年来内地关于香港问题的学术研究的总体情况:研究专著类和学术论文类.其中重点介绍了学术论文类的研究:第一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交涉史研究(1979年以前);第二类.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学术研究(1979-1997);第三类,关于"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研究.同时,也提出了香港回归十年来中国内地关于香港问题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香港史研究,作为香港问题综合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内地关于香港史的研究却显得很薄弱。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杜定友(笔名丁又)《香港初期史话》(内部发行,113页)一书,是一本关于英占香港初期(1841—1907年)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尽管该书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资料来源及篇幅等的限制而对英占香港初期的历史未能展开更为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有些史实也尚待进一步的考订,但对于香港初期的历史概貌、中国人民在香港被占初期对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的反抗、斗争,均有所论述。同一时期,内地学者对于1884年香港人民的反帝斗争、1899年东宝人民反对英占九龙半岛的斗争以及香港考古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的深度、广度均远远不够。八十年代以来,内地有关香港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开展。据初步统计,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资料集、回忆录等各类文章近百篇。本文仅就近年来内地香港史的研究情况分若干专题作一简略的回顾,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近三四十年来,香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成就,她的发展经验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经济发展与政治密不可分,探索香港经济起飞的奥秘常常要涉及到香港的政治状况.而且,香港的社会与政治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亦吸引了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学者们的学术兴趣,近二三十年,西方和香港本地学者对香港政治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发表了一批值得重视的论著.进入八十年代,随着香港九七过渡期的迫近和人们对香港政治前途的关注,香港政治更成为学者、政论家及其他有关人士关注和考察的热点,讨论香港政治的文章在香港的中、英文报刊上俯拾皆是.本文试图回顾自六十年代以来海外及香港学者关于香港政治的主要论著,围绕香港政治的性质与特点,归纳和概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藉以从回顾既往的研究成果中发现新问题,寻找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随着1997香港回归及1999澳门回归的临近,对香港、澳门以及它们与内地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显得迫切。近十余年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学者对此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本刊亦曾作过大量的反映。鉴于港澳研究的深入和具体化,我们拟在原来的粤港澳关系研究专栏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分别设立香港研究和澳门研究两个专栏,其中将包括对两地的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研究,当然亦包括两地与内地特别是广东的诸方面关系的研究。欢迎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包括港澳及海外的学者赐稿,以共同办好这两…  相似文献   

9.
近60年来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前一阶段两岸学者互不联系,各自对辛亥革命史开展研究.在台湾经历了从"正统学派"之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同期大陆辛亥革命史研究发展缓慢乃至停滞,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反差与对照.后一阶段大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趋于兴盛,一度成为历史学科众多分支中的一门"显学",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则明显趋缓甚或萎缩.海峡两岸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后一阶段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开展,相互之间还隐然出现了竞争的局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出入中西语境,积极活跃于台湾、香港、大陆、北美学界,研究领域涉及现代诗论、中西古典诗学、道家美学、比较诗学、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现代小说、绘画等多个领域,对于这样一个学术视野开阔且具争议性的当代学者进行学术个案的整体研究极具挑战性.近十年来,大陆的叶维廉研究热持续不歇,发表直接相关的文章的近百篇,硕博论文14篇,专著2本.闫月珍教授《叶维廉与中国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均只注页码)无疑是目前学界叶维廉诗学思想研究最为全面、最为深入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陈铁军由大西南战略研究协作中心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和云南省玉溪地区联合举办的中国西南开放与东南亚、南亚关系(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研究)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美国思想库"研究作了概要综述,考察了此项研究的学术定位和研究人员分布,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主要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的"美国思想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29至30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伊犁师范学院协办的"清代新疆历史"学术研讨会在伊宁市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60多人,其中有30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内容涉及清代新疆政治、经济、民族和民族关系,以及文献资料等各个方面.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探讨,不仅有助于<新疆通史>的编写工作,而且必将推动边疆史、新疆地方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50年来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澳门史研究的简况及其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吴承学等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的树立和建构,并在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范围、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内涵图谱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不过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和学科体系构建还在发展和探索之中,仍有很大的可开拓空间。借鉴韦勒克文学研究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学科划分,以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三个分支来构建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体系。在综述近20年来文体学学科及其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析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三个分支之间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以古代文体学传统中三个分支的原生历史存在形态来印证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体系重构的学理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金汉波  陈雪香 《文史哲》2007,(1):167-168
2006年8月7日至9日,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2006年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和威海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香港及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学者就商代考古与历史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讨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推动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广东经济史研究会,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大学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1987年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在深圳市举行.出席讨论会的中外学者共200人,其中内地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136人,香港、澳门地区学者17人;来自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的学者47人,与会外国学者人数之多,为国内史学会议所少见.  相似文献   

18.
译者注:90年代以来,内地与香港学术界之间的交流颇为密切。然而,香港学界的一些新颖而独到的学术见解仍然未能及时为内地学者所了解,当这些学术见解仅以英文发表时尤其如此。译介这类英文论著实属必要。1990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香港大学历史系陈刘洁贞...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区域社会经济史暨港澳史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3月30日至31日在广州白云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旨在交流近年来国内各地和海外学人进行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和港澳问题研究的动态与最新成果,讨论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并就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做出展望和进行协调.参加会议的共有来自北京、福建、广西、海南、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的30多位学者.3月30日举行大会,来自各地的学者分别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评论了区域社会经济史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农村和港澳研究的现状,就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策划与组织、成果发表和资料利用等许多问题提出建议和看法.31日会议分为区域社会经济史和港澳史研究两个小组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并更深入地讨论了有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这次会议本着注重实效、不拘形式和学术平等、畅所欲言的精神,开得生动活泼、认真而热烈.  相似文献   

20.
<正> 处于南中国一隅的香港,当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地区.她从一个边陲的滨海乡村发展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大都会,成为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她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经济成就以及她所走过的独特的发展历程,从六七十年代起就引起一些海外及香港本地学者的关注,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学者,从多方面来剖析香港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香港的发展经验也值得正在改革之中的内地借鉴.在政治上,中英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的设想将成为现实,这必将对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正因为香港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这种特殊地位,内地学术界对香港的研究近几年来亦发展较快,尤其在北京、广州等地,“香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