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大股东单独占有、不在所有股东之间按比例进行分配的价值统称为控制权私有收益,大股东按持股比例分享的控制权共享收益、产业集团内部减少的交易成本等是控制权成本合理的补偿途径。在现实公司制度环境中,大股东通过占有小股东"搭便车"所得的共享收益来补偿其控制权成本是不合法的。法律保护小股东"搭便车"所得可以理解为对小股东面临的被侵害风险进行的补偿。  相似文献   

2.
一人公司及公司担保制度深刻镌印着公司法发展的时代印迹,所诱导性地引发的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问题需要深入探究。遵循"风险研究范式",基于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的利益不当流失风险,应将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纳入法律规制视野,而现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却存在"立法漏涧",最终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限制或减少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所引发的风险,实现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寿险公司在试水养老地产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不仅制约着养老地产行业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解决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供给短缺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对养老地产投资风险进行定量评价,既能让养老地产的投资者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及风险管理,又能促进中国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量化分析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风险,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构建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判的标准,构建出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以HZ寿险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寿险公司在投资养老地产过程中面临政策、市场、经济、筹划、运营5个方面的风险因素;HZ寿险公司的养老地产项目总体风险偏高,但总体风险偏向于一般风险水平,因此合适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投资;从单因素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政策风险”“有效需求不足风险”“管理与服务风险”风险级别较高,是寿险公司在今后投资养老地产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市场上会存在入股与借贷两类金融合约?权利差异、政策环境、财务风险、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资产专用性、风险偏好、风险分担等理论都无法充分地给予解释。预测合作收益所需要的信息费用,是导致股权融资安排的关键。当预测合作收益的信息费用越高,债权安排被股权安排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关的制度安排如控制权优先向股东分配、债权人享有破产优先受偿权等也可以由此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5.
寿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管,寿险公司是否具有偿付能力是被保险人利益能否实现的保障。由于寿险经营的特殊性,使得寿险经营中偿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我国对于保险业偿付能力的监管却不是很合理,同时由于普遍存在重投资、轻内控,重收益、轻风险的现象,违规运作行为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保险资金安全的重大隐患。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相似文献   

6.
人寿保险(以下简称寿险)销售风险管控关系到寿险公司的财务安全、行业形象和社会和谐稳定.文章通过对寿险销售风险的起源、成因分析,提出寿险公司管控销售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增资扩股带来股东范围的扩大,股东道德风险成为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是城商行股东道德风险的内在动因,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外部监督制约是股东实现违规行为的外部条件。防范股东道德风险必须从完善城商行公司化治理入手,建立制衡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外部监管,从制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寿险业的迅速发展,寿险公司风险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而要对寿险公司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就必须充分认识其风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对寿险公司进行了分析。从他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分析的方法对寿险公司风险进行综合评判,以给人们一个整体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寿险公司的投资自主权不断扩大,随着“偿二代”等政策相继出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成为监管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构建基准模型,针对我国寿险公司投资策略对公司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构建嵌套模型来分析宏观环境对投资策略风险效应的间接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投资策略对公司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这种投资策略的风险效应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会降低已有的风险水平,利率水平上升会在增加寿险公司偿付水平的同时增加公司经营风险。本文研究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寿险公司投资策略选择和安全经营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寿险资金构成及其投资方式之后,利用马柯维茨模型分析A寿险公司投资中各资产类型的比例关系,测算不同资产配置所带来的不同期望收益率和承担的风险,并通过比较A寿险公司在马柯维茨模型中所处的位置,来考察A寿险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的核心,缺乏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是无效的合同.本文对人身保险合同中有关保险利益的三个问题,即保险利益的主体、范围以及保险利益原则的存废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应增加受益人为保险利益的主体,同时对保险利益的范围应做扩大解释,并对保险利益原则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超 《东方论坛》2013,(6):15-19
社会医疗保险市场固有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案件时有发生。常见的欺诈形式主要表现为冒名顶替、病因作假以及各种报销资料作假等。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在付费制度、管理模式、价格补偿模式、保险监管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减少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可通过分析疑似索赔数据来识别可疑欺诈,另一方面可通过借鉴国外反欺诈的成功经验,从改革当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加强部门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反欺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寿险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中,有几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寿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一,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商业保险的位置问题;第二,现行税收政策对寿险业的限制问题;第三,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问题。该文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具体分析,指出:在法律制度上要进一步明确商业保险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在税收上要给寿险业的发展给予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进一步放宽资金运用的渠道限制,规范资本市场,给保险资金的安全增值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国企改革正朝纵深方向发展 ,公开失业与隐性失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不少问题 ,不能有效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失业保险需要。只有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才能有效解决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促进社会稳定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保险代位求偿权仅是财产保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则认为,保险代位求偿权不应仅仅局限于财产保险,其适用的范围应是损害保险——即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有损害填补性质的保险。我国保险法对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规定并不完善,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试图探求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真正内涵,重点阐述现行立法有关保险代位权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完善措施,以期对完善我国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构建家庭文化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孕育出西方式的社会保障,我国的儒家文化则形成了家族式保障。当前,在城市居民享受了社会保障的福利之后,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因此,要在家庭文化背景下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农村家庭保障为主线,以家族成员互助为补充,把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告知义务所需要解决的主要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在保险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过程中会引发道德风险,进而损害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法》虽然规定了这一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实体内容(如应该披露的内容等)、程序规定(披露的时间等)尚存欠缺,在司法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同的争议。本文探讨了这些司法的疑难问题,为《保险法》的实践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养老保障问题越发突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面临着巨大压力。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只是提供基本层次的保障,如果有更高的保障需求就得依靠其他补充性质的养老保障制度。据此,本文提出个人自主性养老保障概念,并以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必要性,并细致剖析其发展障碍,最后提出构建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或者保险合同的约定单方解除合同,也可以协商解除合同。但合同解除的效力如何;各国规定不一。而在我国的《合同法》、《保险法》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对保险合同的解除的不同理解对当事人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确定直接产生影响。从合同解除的法理基础出发,进而再对保险合同解除的效力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在于解决在保险实务中有关保险合同解除的适用中对平衡各方的利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吸纳了各国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一般规定的基础上,我国保险法建立了重复保险制度,以防止被保险人利用重复投保而获得不当利益。但是我国的重复保险制度在对恶意重复保险的制裁、善意重复保险的保险责任承担、重复保险对健康保险和伤害保险的适用等问题上,却与各国保险法理论和保险惯例存在着重大差异,致使我国的重复保险制度存在着严重的漏洞。我国的保险立法应当引入恶意复保险理论,使主观具有恶意的投保人所订立的各保险合同均归于无效。至于善意复保险的法律效力,应借鉴连带赔偿主义的立法例。健康保险、伤害保险则属于中间性保险,应当从人身保险中独立出来,适用重复保险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