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宋代特定历史条件下 ,以理学为核心的宋学一方面以儒学为本 ,另一方面又广泛汲纳道、释、玄学思想特别是佛教禅宗哲学 ,以构建“新儒学”体系。比之儒家思想促成道德教化与道家思想促成自然情趣的文学规范 ,禅学显然更具有艺术性实质 ,而比较各种文体 ,诗又显然是最具禅意的文学 ,宋代诗学由此形成以禅论诗的观念。宋代理学对禅学的含容利用与以禅论诗的宋诗观念的形成 ,其间有着互为影响的作用。首先 ,诗、禅关系促使儒、释文化渊源相交织 ;其次 ,诗人构思、儒者求道、僧徒参禅三者在最高境界上的相似 ,促使文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形成方法的通用 ;再者 ,在宋代诗学建构中 ,除诗人言理习禅与理学家以诗禅言理之外 ,诗学理论的空前繁荣则构成更为重要的因素 ,而宋代诗论往往正是理学与禅学、理学与诗学、禅学与诗学交相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朱熹将理学修养中“涵养须用敬”之涵养移位于诗学研究,提出习诗者要象涵泳经典一样涵泳诗意,将理学本体论与诗学工夫论联系起来。朱熹之诗法观是其理一分殊等理学思想在诗学问题上的反映,后世诗论正是在对朱熹诗法观扬弃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诗法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铺垫和陈与义“诗宗已上少陵坛”的创作实绩 ,其深层的意义在于方回对黄庭坚及江西宗派理论的深切把握  相似文献   

4.
从诗学思想这个角度去考察,宋代诗学的主流是江西诗派的诗学思想.因江西诗派的首领黄庭坚等人对诗歌的观点与理学家接近,为理学家所接受,而当时理学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故得相辅而行;不少江西诗派的主要成员同时又是理学家,其创作实践也渗透着理学观.以此观照,江西诗派的精神内核无疑应该就是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5.
北宋后期,宋代学术发展到极盛,但诸多学派在具体学术观点上的分歧并未掩盖作为一代学术的共性特征,在其思想深层其实都或隐或显地贯穿着理学精神。同时,宋代诗歌经过百余年发展,也在其时达到极盛。宋诗大家多为宋学中开创学派的人物,与理学皆有密切的关联。到江西诗派时,更与理学家形成直接的师承关系。从理学文化思潮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宋诗兴盛的轨迹及其主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的总结者。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理学思想及评介张志强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他在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理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庞大、严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相应地,他本人也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家,后人为纪念朱熹在思想上的贡献,谥其为“朱子”;又因朱熹...  相似文献   

8.
周弼<三体唐诗>、范文<对床夜语>、方回<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三部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三者都是就近体诗或着重就近体诗而言的;三部书都以"情景论"为其重要理论基础.但在诗学旨趣、理论核心、宗法对象、排击对象上又有差异.同反江西诗派,周弼看重许浑,范文高标杜甫;都宗杜诗,但范文推崇杜夔州前声色流动之作,方回则青睐夔州后瘦硬松劲之诗.  相似文献   

9.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顿悟思想对宋代诗学(主要是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思想)产生了具体影响。但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对悟的把握有明显差别前者“自下而上”,后者“自上而下”。妙悟(悟)实际上是《沧浪诗话》中最核心的本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的逻辑——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考察文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学成立的历史逻辑.同时,朱熹还从孟子的"性善论"演绎出"四端皆善"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宋代理学的一个元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宋代理学建立起了它的伦理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1.
传统用典是在不同对象、事件之间建立类比关系,引发联想义.杂体诗用典与之不同,是对同一对象、事件的"能指符号—所指意义"关系加以分离、重组,产生全新意义.宋人首次自觉认识到杂体诗用典"字则正用、意须假借"的语言学机制,在字辞、句子、篇章不同文本单位层面广泛运用并加以创新.黄庭坚是宋代杂体诗创作的代表.从创作实践与方法逻辑看,分离、重组典故文本的"能指(语)—所指(意)"关系也是山谷诗法"点铁成金"及相关换骨、夺胎手段的核心机制.换骨是在字辞、句子、篇章三种典故文本单位层面分离、重组"能指(语)—所指(意)"关系.夺胎是对换骨获得的新意义加以引申、否定,形成反转思辨.《沧浪诗话》"以文字为诗"指换骨对典故文本的处理,"以议论为诗"指夺胎对换骨结果的反转思辨,"以才学为诗"统称换骨、夺胎共同具备的典故知识储备前提.从积极方面看,山谷诗法的"语言学转向"是宋人从杂体诗用典的语言学机制中发掘出的一条走出唐诗写作传统、通向现代性诗歌写作前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学话语中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诗学是一种印象—点评式批评,缺乏理论性与体系性。实际上,中国诗学是一种具有理论话语、辩证文化逻辑与思维方式的理论体系,拥有独特的理论范畴与中心观念。中国的诗话词话是中国诗学的主流,是中国诗学中理论批评的代表,其特有的评论方式体现了中国诗学的特色。诗话词话的理论实绩不仅表现在义理、词章方面,考订之功也十分突出。因此,以中国诗话词话的观念为主线,以西方诗学为参照,可以论证中国诗学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诗学是诗学的原初形态。当前诗学的哲学化倾向导致了理性诗学的严重危机,使它从根本上脱离了文学文本自身,因而重建回到文学本文的诗学是诗学建构的当务之急。重建本文诗学有三种基本的途径:文本细读法、本文批评法和兴辞诗学的方法。重建本文诗学一方面可以服务于作家的创作,另一方面又可以恢复理性诗学的诗性,使诗学真正回归到文学自身。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追问“诗意”是一种思想的冒险,这种冒险使我们走上思想之道路。而此道路展现为海德格尔关于“诗意”的美学思想:从“诗与诗意”到“诗人与诗意”再到“诗意自身”的追问中,诗意这一事情从而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诗学:一种立足于作家创作的诗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诗学作为一种立足于作家创作的诗学形态,是指创作者体现在其文学本文中的诗学意图和诗学观念。这种诗学观念并不表现为逻辑化的体系形态,而表现为活生生的创作律法,它是理性诗学的原初形态。在诗学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对本文诗学进行重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它一方面服务于作家的创作,另一方面又可以恢复理性诗学的诗性。重视本文诗学的研究是走出诗学困境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新儒学”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马一浮先生的诗学思想不仅有意识地继承了我国学术传统之精华,也能够正视西方现代学术对我国近现代诗学研究的影响。他的这种既立足传统而又超越传统,因而能广收博取东西文化之长的诗学思想,在诗学的学科观念、研究方法以及诗学研究应该存在的形态等问题的认识方面,可以给我国诗学研究之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表征的观看与现实的观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观看行为"、"观看方式"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使得"表征的观看"必然地走向"观看的诗学".观看何以发生?观看怎样进行?观看如何利用"视框"的限制创造新奇的效果?如何克服"视框"的局限"看见"到更多?甚至还有对于观者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像艺术家一样观看?这些构成了观看的诗学所关注的问题.从逻辑上,可将之描述为"视知觉的完形"、"纯粹的凝视"和"观看的症候"三个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诗论     
人类学诗是人类学者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文化与他文化并置,从而达到跨文化展示与沟通的叙述方式。人类学诗已成为民族志新写法,这是人类学诗的基点,也是人类学诗论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将《山楂树之恋》的美学风格解读为中国传统诗学“怨而不怒”、“思无邪”的含蓄蕴藉的精神.从人物崇高与美的内涵探讨其与中国诗学情感的构建关系;从身体意识形态的两种结构——身体的姿态模式和身体的力比多模式,推导出身体作为叙事的符号,是如何成为重建“中国韵味”与“中国情感”的修辞学,并通过集体性记忆的“致幻性”功能表述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