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物理学中的时间观念是同人们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感觉相脱离的。当代自组织理论的发展,根本转变了时间只是标示存在的观念,确立了和人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演化时间观念。这是物理学时间观念的重大变革。研究物理科学中时间观念的演化和演化的时间观念,有助于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演化经济学的时间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流经济学长期沿用的时间观是牛顿范式的机械时间观。它分离了时间、事件和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使经济学在易于处理研究对象的同时也丧失了对经济过程的解释力。与之不同,演化经济学的时间观强调行为主体、事件和时间的不可分割性。描述经济现象的时间范畴,不能脱离主体的创生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贝克特人物的时间观念的分析 ,揭示其人物痛苦的原因和悲剧的实质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人物时间观念的哲学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4.
5.
《左传》开启了我国叙事艺术的先河。《左传》叙事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时空定位的宏观格局与寻求过程描述导致的虚构参与以及情节编排服务于意义生成的现象;叙事秩序中的顺序与方向所映射出的线性观与循环观的共融状态;由其文本断限和缀段组合完成的对时间人为的意义把握。  相似文献   

6.
7.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跨文化交际中零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现在时间取向和将来时间取向等4种心理时间观,以及技术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3种文化时间观。举例说明心理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提出避免交际障碍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时间观念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因文化不同而产生差异。文章从时间观念、时间取向和时间的使用等方面比较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试图避免或减少跨文化活动中的误解与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观念有过内容丰富的探讨。古人对时间概念从不同角度做过定义 ,这些定义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特性的认识。在对时间是否有限问题的认识上 ,古人多持时间无限观念 ,但也有古人认为时间是单无限的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立论依据 ,今人对古人单无限时间观念的指责是无的放矢。古人在文学作品中还提出了同时相对性的见解 ,该见解来自于他们对仙境、尘世及梦幻世界之差别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时间观念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导致人们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 ,因时间观念的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和失误经常发生。本文拟从时间形态、时间取向、时间制式、时间序列等几个层面 ,对东西方时间观念作一些比较 ,探讨时间观念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期望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春秋谷梁传》对《春秋》的时间性概念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提出了系统的时间观念。通过对《春秋》"不遗时"规律的总结,对"合时"观念的抉发,对"日月"之例的归纳和对谨而书"日"书法的提炼,《春秋谷梁传》将时间理解为一种有等级、有贵贱、有轻重的秩序结构;人类活动的正当性与这一时间秩序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人类社会的秩序正是通过效仿和提炼时间秩序结构而得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时间观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近代时间观念变化的文本分析,多集中在纪年论争问题的研究上;二是对社会变革与时间观念互动的研究,侧重于民国时期推行阳历的分析;三是时间观念对现实政治等方面的文化建构研究,这是当前史学研究受到西方新文化史影响的结果,对时间观念研究的深化和视野的拓展有积极作用。近代时间观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显薄弱。要深化时间观念的研究就要综合考察时间观念与其他相关文化现象的关联,将时间观念放置于近代思想文化和社会变迁中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参照霍尔的理论,以时间的有序性、实在性、综合性、持续性、深度性为起点,从语言体现角度,探讨各个特性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强调的程度、然后再扩展到时间与空间、人生两大概念的比较,由此得出结论:不同的文化,时间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4.
开放量子系统是指主量子系统不可避免地与其周围的环境发生耦合所形成的新的量子系统。研究了描述开放量子系统时间演化过程的两个主方程所确定的量子过程的矩阵表示,分别给出了几种特殊演化过程下矩阵表示的刻画形式,并讨论了其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15.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试论白先勇的时间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存在主义时间观入手,讨论了白先勇小说的时间哲学:一种偏执的悲剧性的时间焦虑症。白先勇早期小说揭示了生命本能对时间喻示的非存在的抗拒与畏惧,成熟期的《台北人》、《纽约客》中,时间之伤渗透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荒诞性和与此相关的个体命运的反思性叙述中,微观破碎的个体回忆性叙写形式隐含着私人化历史建构的倾向。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念与民间佛教的人生无常感悟互相融摄,共同造就了他的诉说和纾解个体存在焦虑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传世的比较典型的诫勉诗,主要有《诗·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鸡鸣》、《秦风·终南》、《大雅·抑》及逸诗《暇豫歌》、《祝辞》(二首)。就诫勉对象而言,可分为他诫与自诫两大类;就诫勉内容而言,关注点聚焦在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士等不同社会阶层贵族之“德”上,这是因为是否有“德”,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与个人祸福的重要因素。由于自西周初期开始,“德”观念逐步完成了由“天德”向“人德”的转变,“敬德”思想观念相伴而生,成为诫勉诗创作动机生发的思想根基。而作为实现“敬德”基本途径的“诰教”与“慎独”方法,则分别对他诫类诗歌与自诫类诗歌创作动机的生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对系统的研究与考察中,往往忽视物质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均具有不确定性这一基本特征。不确定性是指系统在存在状态上和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可预测的可能性,是由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非线性与自组织性等基本特性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某种复合特性。事实上,系统的不确定性特征体现在系统的整体、构成要素、环境、结构、功能以及演化的过程与趋势中,并对系统的存在与演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时间和空间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从中外哲学传统和中国的神话、巫术和宗教传统中都可以看到,在人们的观念中,空间的地位一直都在时间之上。在析句时,人们对于存现句句首时间词语和空间词语的处理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这三种态度不约而同地反映出人们观念中时空地位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牛顿实体时间和爱因斯坦相对性局域时间具本质上相似性的分析为基础,对时间之矢和内部时间进行了科学哲学上的剖析。指出内部时间是以不可逆过程的真实性为基础,时间之矢与时间本身在科学的基础上是统一的。进而对内部时间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时间是有内容的、不可逆的、不对称的、不均匀的、有结构的,能把物质系统乃至社会系统的演化的质的特征展现出来。它既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又是物质演化程度的度量。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与时间》是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部著作。《存在与时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影响,首先与它处理的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现实性有关。《存在与时间》的基本问题不是人,而是一般存在的意义。《存在与时间》从表面上看是要纠正西方人在存在论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实际上却是以存在论问题为进路思考时代的问题。海德格尔在把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变成事物的意义问题的同时,也把理论问题变成了一个实践问题。当哲学的理论问题变成哲学的实践问题时,哲学也就成了我们的存在方式。《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划时代的贡献是恢复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地位,开始了哲学的实践哲学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