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治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95-102
农村社会福利是关系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现实问题。在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下,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明显滞后于城市,而且也与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在理论认知上的误区、在制度规范层面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基本原则以及保障体系过于狭窄有密切的关系。重塑农村社会福利的观念基础、推动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理念转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民生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士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也进入了改革与转型期,即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正在向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迈进.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职工福利逐步向其原本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回归,民政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区服务成为重要的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服务行业.在我国,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毛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4):69-73
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是一种强调政府主导的福利取向型制度,它存在一个突出的内在矛盾,即过于强调使用国家的力量维护平等的原则,使英国的经济和社会以及人民的思想发生严重扭曲,特别是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成为政府重振经济的巨大障碍。撒切尔政府执政后,私有化成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根本思路和方向。改革主要涉及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其中住房私有化政策最为成功;教育体制改革毁誉参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不大。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福利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7,44(6)
社会福利是一项制度还是一个体系,对于社会福利的概念认知与实际推行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构建社会福利体系,对于国民基本生活保障及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政策性、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多元化、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政府公共福利等子系统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形成"福利合力",有利于确保社会福利的供给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创新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继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8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福利观念因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 ,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社会建构体现在六个方面 ,它们分别引导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同创新路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安排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6):92-98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福利观念因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社会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基本特征。本文首次将中国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社会建构概括为六种取向,并分析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性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富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101-116
在肯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发展适度规模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转型的现实选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由静态的物权质变为一种可自由处置的财产或生产要素,即财产化;而这样的变化将促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转化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社区统一组织的全员土地股份合作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现行《承包法》所确立的农户自愿流转方式已经能够支撑不同规模的经济形式,应是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转型较为现实的道路。目前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转型之间的关系,清晰描绘新农村经济体制目标和内容,然后探索支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陈纪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2-105
吉登斯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已经结束的观点,他认为今天的"反思性社会"及其面临的人造风险仅仅是现代性的一个高级发展阶段而已,为了应对这种人造风险,除了摒弃解放政治、树立生活政治以外,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中应该摒弃以往那种片面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的做法,将重点放在培养个人的就业能力上来,并努力实现福利主体的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实践是互动共存的过程,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中国快速发展之时,社会保障体系缺少制度约束和法律监管,投资主体单一,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小,缺少社会各界力量支持等都成为发展的阻碍因素,要优化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借鉴西方的相关思想,做好战略规划,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的福利体系,明确投资主体的责任,扩展福利覆盖范围,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网络的作用,从而提升全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它的建设和完善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农村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农民家庭最低收入保障机制、农村未成年人教育福利、农村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农村失业及贫困救助福利、农村公益事业财政补贴制度、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发展型福利”与社会保障体制的效率问题——从福利国家改革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国家相继推出以积极福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但实际效果参差不齐,因改革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而遭致了不小的阻力。这给我们正在抓紧推进的社会保障(福利)体制建设提供了某些启示,特别是必须准确定位于发展型福利,既要尽可能地实现普惠,又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政府应明确彰显公平、有效的政策取向,提供规避风险的制度预期,在大幅度增加社保投入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保体制的效率,包括加强监管力度,堵住制度性漏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福利危机”。为此,西方各国都致力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增收节支;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制度变革,是否会带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采用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对福建省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进行测度.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是先下降后增加的,人均ISEW值的增长低于人均GDP的增长水平.从ISEW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明市农村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杨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27-131
在当前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支持明显弱化,政府的福利支持比较匮乏,这就使得目前农村养老面临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化解不仅需要发挥传统养老的支持作用,更要发挥政府在农村老人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老人社会福利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将老人补助项目与家庭发展政策相结合,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土地养老的可行性,整合政府福利支持与非制度化养老资源,以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十多年来,对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关于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还是动员式改革--社会动员视野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万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5-10
新制度经济学并不足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改革,改革过程具有浓厚的动员色彩,是一次动员式改革。这次动员式改革既不同于以群众运动为代表的组织化动员,也不同于市场转型背景下的准组织化动员,该动员式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国家不能完全控制动员的影响;改革过程中动员与制度建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谭明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89-93
"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我国农村社会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结构变迁有密切关联.农户的"原子化"状态、农户"寻求获取资源的方式和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形成的根源.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中国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整体把握农村社会结构及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问题,以新发展观作为价值理念,协调农村社会关系、整合农村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目标,整体设计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自由主义思潮为理论基础,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为主要目标,以选择性支付为给付原则的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既满足了社会成员对基本福利的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因而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具体而言,在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过程中,政府不仅要运用有限的资源构筑一道完善的应对社会风险的安全网,而且要重视家庭和市场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成员从家庭和市场获取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9.
农地股份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中国农业生产力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优势的逐步释放,也凸现出它的弊端,这为新一轮的农地改革创造了需求。本文建议实行公司+农户的农地股份制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