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腐败现象蔓延的趋势,尤其是党政干部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的存在有复杂的原因,理想信念的破灭、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是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预防和治理腐败要靠法律和制度,也要靠思想道德教育,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腐败现象蔓延的趋势,尤其是党政干部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的存在有复杂的原因,理想信念的破灭、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是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预防和治理腐败要靠法律和制度,也要靠思想道德教育,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蔓延的趋势。不解决好反腐倡廉的问题 ,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预防和治理腐败要“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健全法制以减少腐败现象产生的机会 ,加大法律惩治力度以遏制腐败犯罪的发生 ,这既是治标也是治本。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渊远流长,不受国界所限制.当今,腐败不仅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也是我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恶性障碍.本文通过对腐败的经济原因和影响的探讨,寻找治理腐败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历史时期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有着不同的动因和表现形式。研究发现,基于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特点,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遏止和消除党政机关的“中层腐败”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末梢腐败”,将是反腐败的主要任务。因此,通过有序扩大政治参与范围和力度、健全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深化政治改革是源头治理的基础,而创新纪检监察制度则是遏止腐败的现实途径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腐败现象与社会主义制度水火不容。文章从腐败的本质属性,历史成因,社会危害等方面作了阐述。就中国共产党一贯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以及反腐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作了论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7.
虽然人们普遍承认俘获和腐败是政治经济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但迄今还没进行什么系统性的努力对其进行辨别、分析和衡量,也未能区分出其原因及后果有何不同。俘获与腐败的普遍性和危害性要求我们既要认清俘获与腐败内在互补和相互渗透的必然性,同时也要准确辨识、分析和衡量俘获与腐败的区别。以政府与私人关系的角度作为切入点,重新定义俘获与腐败作为比较分析的基准,探讨了俘获与腐败在产生原因、作用方式、影响结果和治理策略等方面的差异性,然后结合我国转型时期的现状,提出我国治理与防范俘获和腐败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祸国殃民。反腐斗争的成败,关系到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邓小平同志对治理腐败十分关心,有许多重要论述。概括起来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治理腐败的根本;选拔好各级领导成员,是治理腐败的组织保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法制,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同志治理腐败思想的特征是:1.治理腐败的坚定性;2.反腐措施的综合性;3.依靠力量的人民性;4.治理腐败的长期性。其实质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高校反腐中的前置监督与校务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的腐败现象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分析高等学校腐败现象产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遏制高校腐败现象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前置监督是高校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有效措施,深化校务公开是高校源头治理腐败的制度保障。把校务公开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是建立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腐败具有制度性、群体性、部门性、集团性等特征。腐败案件多发成因在于行政权力过度介入市场微观经济活动,权力监督机制缺陷,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漏洞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的预防和治理策略是在借鉴国外预防和治理腐败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构改革,加强社会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提高各级人大对政府的监管力,重建清廉文化,提高领导干部自律能力以及多维度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和权力制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同权力腐败的现象是水火不相客的。当前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现象的生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加大了规范权力运行和预防腐败的难度,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会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权力制约因此也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必须着力构建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和权力制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同权力腐败的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当前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现象的生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加大了规范权力运行和预防腐败的难度。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会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权力制约因此也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必须着力构建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民众腐败容忍度的差异,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刻影响。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两个方面来衡量。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相关数据,为测量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提供了实证支持。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与透明国际的全球清廉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分别与腐败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度,其中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与腐败严重程度弱相关,民众反对腐败的行动与腐败严重程度强相关。对民众腐败容忍度的实证研究表明,降低民众的腐败容忍度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基本条件,而激发民众积极采取反对腐败的行动更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警惕和防止行政权力腐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入手,进而探讨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峰梅 《南都学坛》2002,22(4):101-103
法人腐败是一种不同于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的特殊腐败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遏制法人腐败现象产生蔓延,有必要分析研究法人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便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国腐败的现状简要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就如何用廉政文化来取代腐败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指针,不断加强治理和防范腐败的力度.本文提出了防止和遏制高校腐败现象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对正处于急速发展中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正在强化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我们应抓住入世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力度 ,铲除腐败现象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权力的本质属性论证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意识存在与人的“欲求”的结合。中国现在的腐败现象绝不是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腐败。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 ,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真正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20.
决策腐败及其基于决策过程控制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何政治与管理都可分解为决策、执行与监督三项基本活动,相应地,权力也可区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基于这种经典的“政治三分”框架研究腐败现象,可以将腐败现象区分为决策腐败、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决策腐败是指公共决策过程中公共权力非公共运作的一类腐败现象,它既在主观要素上与“决策失误”存在显著的差异,又在权限、效力等行为的客观表现上呈现出有别于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的特征。在“输入--输出”的系统分析框架下,现有决策系统的输入端、系统内、输出端存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种种缺失,为自利性转化为现实的不当利益营造了制度空间,导致了决策腐败的产生。为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与决策各环节相匹配的权力制约监督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公共利益输入到决策系统进而体现在决策结果中创设制度化的渠道,实现决策廉洁高效的过程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