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在对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民族教育的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经济发展等几个维度对民族教育非均衡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力度;推行"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完善教师培养、流动机制,为民族教育提供师资保障等几项措施,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民族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切实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治穷致富、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大量培养人才就是治国根本.美国近代教育的兴旺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一个例证.美国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教育立法、采取多种行政支持措施,运用财政资助教育事业,开展多种形式推广普及全民教育.对于一个以"移民"著称于世的国家,教育成为了到美国谋生的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传统、不同文化的众多移民美国化的熔炉.美国针对不同群体的教育方式,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所采取的发展措施,对我国民族教育的改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典华 《民族论坛》2010,(9):I0001-I0002
当前,教育布局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教育差别大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特殊的教育政策措施,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民族预科教育为推进教育公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民族预科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作用,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民族预科教育持续、稳定、科学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后 ,就面临着教育传承的问题 ,于是经堂教育便应运而生 ,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发展至今。同时 ,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经院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经过不断发展 ,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已形成了成熟的教育机制与特点 ,但同时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解决 ,使全国伊斯兰教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7.
寺院教育与藏族文化及藏区现代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寺院教育作为藏族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不仅在藏族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也将对藏族现代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文章简略论述了寺院教育在藏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并就寺院教育对藏族现代教育的影响问题作了探讨。旨在批判地吸收寺院教育中的合理成份 ,为发展藏族现代教育 ,促进藏区社会的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8.
自由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传统,一直为世界许多著名大学所葆有和坚持。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专业化的教学,使大学教育狭隘,违背大学教育的“教育”之义,通才教育(自由教育)被普遍接受。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呼唤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 ,着重分析了宁夏吊庄开发性移民过程中经济开发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指出教育功能的激发要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动力 ,离不开“西部大开发”的大政策 ,需要配套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相应改革 ,增加教育体制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弹性 ,即满足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需求 ,发掘多种教育资源 ,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族教育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障和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教育法制建设还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现有的民族教育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民族教育的立法工作,是当前发展我国民族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实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1.
As pathologizing, racialized, and patriarchal rhetoric undergirds neoliberal education reform, deficit narratives characterize the education of Black youth. Such narratives present deep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al spac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community-based educators resist narratives of damage and struggle in their ow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narrative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ycle of deficit-oriented discourse that follow Black youth through myriad educational spaces. By situating the narratives of community-based educators within a broader policy context shaped by race, class, and gender,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challenges that arise for community-based educators that seek to frame Black youth beyond deficit narratives and who avoid framing themselves as heroes and saviors of Black youth.  相似文献   

12.
Starting out from the frequent empirical finding that immigrants exhibit higher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than non-immigrants, we analyse the role of immigrants’ value of education, i.e. the subjective belief that education is beneficial for one’s life, in idealistic and realistic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in four distinct institutional settings, comparing Sweden,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England. While the first part of the analyses relates to how immigrants differ from non-immigrants in the value they assign to education, the second part centres on country differences considering immigrant integration policies and education systems as crucial factors. A third part relates to the links between the value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to gain some insight into how the value of education may contribute to educational decisions. Analyses are based on longitudinal data of the Children of Immigrants Longitudinal Survey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CILS4EU). While results show that immigrants assign a higher value to education, the value of education does play a minor role in idealistic and realistic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country comparison are rather ambivalent, including very weak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immigrants strive for education to a higher extent in countries with less favourabl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由于教育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着教育活动在民族形成过程、民族发展过程和民族消亡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育活动是促进民族形成、实现民族发展和完成民族消亡全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O年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保障和促进了少数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较全面地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青海历史上著名的教育者,着重论述了杨应琚的教育主张以及采取的教育措施,并论述了对青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代女真教育在汉化与加强民族自立意识思想指导下,在远承唐,近袭辽、宋的发展中,形成与汉族教育制度并行的女真教育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制度、私学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女真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开创民族教育之先河的作用。对元、清等朝民族教育制度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民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127-12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发展水平低,人才资源短缺。西部民族地区要根据本地的实际,通过进行不断的观念更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出新,找到迅速缩小各种教育差别、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途径和办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失落的声音——东乡族女童成长历程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东乡族女童辍学失学的根本原因,本文运用教育人类学的方法对其成长历程与生存境遇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性别观念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东乡族女童丧失了自主发展、自由选择、自我展现的机会,成了现代文明浪潮中的"失语人".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是我国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生动反映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特色鲜明的民族院校在我国加入WTO后 ,维护国家教育主权的任务艰巨 ,意义重大。本文就加入WTO后我国民族院校教育主权的维护问题 ,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应当是我国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增长的基本方式 ,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当前大规模增加居民消费支出 ,特别是对教育服务的消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