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微创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92例老年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电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排尿功能[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后3个月IPSS及SF-36评分均优于手术前,且研究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Qmax及PVR值均优于手术前,且研究组PVR值低于对照组,Qmax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2/46)]低于对照组[17.39%(8/46)](P0.05)。结论微创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老年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能显著减轻患者前列腺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排尿功能,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laborieDelphisB型尿动力检测仪对临床诊断为BPH患者36例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TURP、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药物治疗三种方法。结果29例存在不同程度膀胱出口梗阻(BOO),可疑BOO4例,无BOO3例,逼尿肌不稳定(DI)12例,低顺应性膀胱4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逼尿肌收缩无力2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BP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已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然而尿道狭窄仍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之一,而狭窄部位最常见于尿道外口,其发生率为2.7%~6.5%[1,2]。一旦发生往往对于手术医师的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患者也往往产生不必要的疑虑,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我科对近5年来应用TURP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286例患者采取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那雄胺组采用非那雄胺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应用总量、术中出血总量、前列腺切除重量;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结果非那雄胺组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非那雄胺组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应用总量、前列腺切除重量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非那雄胺组术中出血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相近,P0.05;干预后非那雄胺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和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高,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排尿功能和改善前列腺症状,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传统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的手术资料。结果经TUPKP手术治疗后3月与术前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6.8±3.9分下降至13.6±2.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3.8±2.0分下降至1.9±1.0分;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6.8±2.0ml上升至14.6±4.0ml;残余尿量(PVR)由术前115.5±23.0ml下降至28.5±11.8ml。手术前后比较,P0.05。结论 TUPK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的一种常规手术。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后及阻塞性肺部疾患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定为高危患者.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开展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41例,前列腺23~76g,平均(41.3±15.8)g;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40~150min,平均90rain,有2例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3~5d,平均数3~5d.术后置管3~5d,术后住院时间5~7d,术中无被膜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无水中毒、尿失禁、附睾炎及继发性出血发生,拔除尿管后均排尿通畅.术后1、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5.0±4.3)ml/s分别上升至(18.9±5.1)ml/s,(21.5±6.0)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5.5下降至5.6,5.3;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6分别降至1.6,1.3.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是由腺组织与纤维肌性组织组成的实质性器官,围绕在男性尿道起始部。按组织成分可分为纤维肌肉间质及固有腺体两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好发于尿道周围的腺区,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外周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予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加速康复外科(FTS)路径护理的56例患者为试验组,而予以常规护理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予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MRI及MRS检查,从形态学和组织代谢双方面诊断、鉴别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提高磁共振对此两种老年男性易患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前列腺癌和35例增生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波谱变化,并对其各自诊断结果加以比较。结果30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确诊为前列腺癌23例,准确率76.7%;MRI联合MRS确诊为前列腺癌28例,准确率为93.3%。35例BPH患者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6例,前列腺癌不除外9例,准确率为74.3%。MRS波谱分析结合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31例,前列腺癌不除外4例,准确率为88.6%。结论根据前列腺形态和T2WI上的信号改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为75%,敏感性为74.3%,特异性为76.7%。MRI联合MRS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为90.8%,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93.3%。MRI结合MRS波谱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比较两组间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及结束时SBP、DBP、HR的变化在组内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较全身麻醉更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前列腺选择性绿激光术(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护理异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行PVP 131例及TURP107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比较.结果 PVP组术后留置尿管、出血及疼痛例数明显少于TURP组(P<0.05).结论 PVP侧重于术前宣教及出院指导,TURP术后侧重于膀胱冲洗和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的结石清除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6.8%(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性较好,患者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4年1月开展经尿道等离子气化电切以来,治疗28例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年龄58~89岁之间,平均年龄61岁,病程1-20年之间,患者主要症状以夜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前列腺癌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及内分泌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间于我院治疗的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共48例,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试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0%,两组对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于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ITGA6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提取121例前列腺患者(病例组)和136例非前列腺癌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熔解曲线(PCR-HRM)技术结合测序验证法检测其ITGA6基因rs12621278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分析ITGA6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结果①前列腺癌组中AA,AG,GG基因型分别为69例(57%),40例(33.1%),12例(9.9%);正常对照组中AA,AG,GG基因型分别为69例(50.7%),55例(40.4%),12例(8.8%)。②ITGA6基因rs12621278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在前列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χ2=1.498,P=0.473),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也无显著差异(χ2=0.43,P=0.512)。结论 ITGA6基因rs1262127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中国人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病耻感与社会功能现状,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社会功能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346例精神状态良好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社会影响量表各维度的条目均分均大于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为1分和2分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45例和128例,占比分别为45.3%和40%,明显高于0分的患者例数(47/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相关性发现,患者的病耻感和社会功能呈显著的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病耻感,应消除对其歧视和偏见,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使前列腺增生患者能够全面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贤才 《老友》2009,(9):54-55
前列腺肥大(即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人多发病,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80岁的人大约85%都有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也已成为男子最常见癌症之一。所  相似文献   

20.
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AR)信号在前列腺发育和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是必要的。AR信号几乎驱动着所有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为了驱动前列腺癌生长,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AR信号功能得到完好的保留,所以,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雄激素和AR信号作用得到了良好地证明。虽然雄激素和AR信号密切参与着正常前列腺的发育和晚期前列腺癌的转移,但是否雄激素和AR信号也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增殖的早期阶段,这一过程依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和AR信号的作用,以及前列腺癌从发生到转移至去势抵抗的知识,并阐述了雄激素和AR在前列腺癌启动的早期阶段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