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现状,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并发出血,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为83.92%,治疗有效率为97.9%。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应积极检测与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 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 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潘元兴 《社区》2003,(22):48-48
消化性溃疡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估计约有10%的人患过此病,它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关资料统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是胃溃疡的3倍。 哪些因素会引起消化性溃疡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种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窦炎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并有慢性胃窦炎存在。在胃溃疡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70%—90%,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达95%—100%。所以,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均需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根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展开研究,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时间均集中在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患者总计200例,设定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同等年份的非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总计180例。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上腹痛35例,占比17.5%;对照组患者上腹痛72例,占比4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吸烟35例,占比17.5%;饮酒48例,占比24.0%;饮食不当45例,占比22.5%;劳累72例,占比36.0%。对照组患者吸烟40例,占比22.2%;饮酒50例,占比27.8%;饮食不当49例,占比27.2%;劳累41例,占比22.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均会因为相同诱因表现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现象。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在临床病因上比较明显,与日常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存在密切关系;患者的溃疡表现当中,主要是集中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方面,需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重点对待。同时,老年患者腹痛表现不明显,可能与老年人胃末梢神经感觉差有关,容易忽略,应重点关注,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施干预,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人口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溃疡多发部位,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相关因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现将我院2006年至2009年胃镜检出的老年消化性溃疡72例与同期收治的85例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肠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9年5月196例大肠癌患者,按年龄段分≤39岁组、(40~59)岁组及≥60岁组,分析临床、肠镜及病理特点。结果196例大肠癌病例中≥60岁组人数最多,为125例,占63.78%。临床表现主要与便血为主,其次为腹痛、大便异常;≥60岁组以便血就诊的占76.00%,≤39岁组以腹痛就诊的占63.63%,说明临床症状不典型。大肠癌好发部位以直肠、左半结肠为主,各占55.10%及28.06%。病理结果分析,各组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39岁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细胞癌共占36.36%(4/11),明显高于≥60岁组和(40~59)岁组。结论大肠癌好发于老年人,但青年人也不容忽视,癌肿恶性程度高者占较大比例。大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异误诊。在无症状老年人中开展筛检普查,对可疑人进行结肠镜检查,可大大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大肠癌好发于直肠,故部分病例可通过肛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患,占消化性溃疡的80%左右,主要症状为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泛酸、烧心等,可发作数日至数月而缓解;但极易复发,且多见于秋冬及初春,甚至整个秋季都在发作。对于导致复发的季节因素,目前尚无一个充分合理的解释,故病患者在上述季节里尤要注意生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以年青人多见,因而容易忽视老年消化性溃疡。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所增高[1]。老年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其他疾病较多,易误诊或漏诊。通过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经胃镜检查确诊,资料完整的17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提高护理人员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试人发中微量元素铬的含量,用1:1的硝酸,在高压消化罐中消化处理发样,测试结果,比之用其他化学方法消化发样,测试精度高,回收率好,一般在96%~107%.且节省试剂,操作简单,是目前较理想的样品消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直、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的习惯的变化,对肉类等油脂较大的食物摄取的增加,使结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老年干部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骨密度(BMD)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特点,为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2 309例健康人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的BMD,其中有492人测定了血清睾酮(T)或雌二醇(E2)水平.年龄范围40岁~89岁,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大,BMD、T(男性)和E2(女性)均逐渐下降,OP患病率则逐渐升高.其中男性60岁~69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女性50岁~74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50岁~54岁年龄组E2呈快速下降(P<0.001).在50岁~54岁女性前臂远端1/10比1/3部位显示更高的OP患病率(P<0.01).前臂BMD与T水平(男性)、E2水平(女性)的下降呈密切正相关(P<0.01).经年龄标化,中老年男性和女性OP患病率分别为16.57%和44.19%.结论性激素水平与OP患病关系密切.同时测量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BMD有助于OP的准确诊断.中老年干部尤其围绝经期女性,是OP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构成的随龄特点及多重病因情况,以期为高龄老年心衰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523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病历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及多病因情况。结果①(60~69)岁组心功能分级以Ⅱ级为主,(70~79)岁组及≥80组则以Ⅲ、Ⅳ级为主,心功能Ⅳ级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高龄老人心功能Ⅳ级最多;②三组均以冠心病、高心病为主要基础病因。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比率随增龄逐渐下降;③随着年龄的老化,单病因心衰的比率在3个年龄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多病因心衰的比率则逐渐上升。结论①随着增龄,风心病的比率逐渐下降,而冠心病、高心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②随着年龄老化,多病因心衰比例增大;③冠心病、高血压病是老年心衰双病因中最多见组合,而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心衰三病因及四病因中最为多见组合。糖尿病在各组单病因心衰中均不是主要病因,但在多病因心衰中却为重要组成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星 《社区》2004,(21):61-62
秋冬交替,正是胃病多发的时节。有统计表明,冬季胃病发病率几乎占了全年的一半。除了发病率增高以外,在这个季节,胃溃疡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国外曾有报告溃疡穿孔率在11月份达到高峰,研究表明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好发时间为10、11、12月份。胃病为什么会在秋冬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泮托拉唑联合复方谷氨酰胺.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结论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Hp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1次/日+阿莫西林0·5g,2次/日+甲硝唑0·5g,2次/日+胶体铋0·15g,2次/日,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日+阿莫西林0·5g,2次/日+甲硝唑0·5g,2次/日+胶体铋0·15g,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治愈结果和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治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而观察组Hp根除率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可提高溃疡愈合率和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7.
脑血栓形成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的障碍,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本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多见于50岁-60岁,多数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史,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史,多数患者在静态下起病.根据临床资料统计100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5例,占95%;经过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0例,占偏瘫人数84%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将170例上消化道损伤病例分为NSAIDS组(n=62)和非NSAIDS组(n=108),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NSAIDS组年龄显著高于非NSAIDS组;阿司匹林所致溃疡以老年女性多见,多为无痛性,易发生穿孔和出血;内镜检查NSAIDS组溃疡以胃溃疡为主,非NSAIDS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NSAIDS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非NSAIDS组的总有效率7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易导致上消化道损伤,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可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患者38例应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慢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取得满意的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61~93)岁.平均年龄72.8岁.足背动脉博动消失或减弱的有33例,下肢皮温降低31例.下肢疼痛或间歇性跛行25例,出现下肢溃疡3例.伴有高血脂20例,高血压25例,2型糖尿病3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定所得骨矿含量数值更好的评估骨强度,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提高高危患者骨折风险识别能力.方法 选取吉林省2375例50-89岁体检者运用美国OSTEOMETERDTX200周围骨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受检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应用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X±S表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50~59岁年龄组OP发生率为9.33%,女性为7.38%;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8.59%,女性为26.26%;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40.00%,女性为55.90%;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63.93%,女性为71.42%.结论 提示随着年龄增加,男女骨密度及BMC均呈下降趋势,女性下降速度明显较男性快,OP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各年龄组之间OP发生率女性亦均高于男性;T值大于-1的受检者中有5.74%骨量丢失率在13%~24%之间,亦为骨量减少范围,这类人群远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骨折的发生率很高,故骨矿含量(BMC)在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