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侨务思想体现其对外开放的战略眼光与深刻思想,他果断地把引资与引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战略方针;大胆地设计吸引海外爱国同胞参与中国发展方略;深远地提出中国谋求祖国统一与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邓小平侨务思想对推进中国面向21世纪的侨务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出使西欧期间,认识到华侨在通商国防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海外设立领事馆保护华侨的积极主张,并身体力行,爱侨护侨,其思想与活动有利于打破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是开启侨务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对于侨务系统来说,就是要用邓小平侨务理论武装各级侨务干部的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具体而言:(一)进一步强化侨务机构与侨务队伍建设,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前提;(二)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基本保证;(三)坚持“为侨服务”的思想,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四)做好引进海外华侨华人智力工作,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方面的重要贡献韦定广对外开放思想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科学地继承经典作家的思想,将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与国情特点相结合,论证和阐述了有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对社会主义对外开...  相似文献   

5.
叶剑英深刻理解华侨的爱国情怀,保护华侨利益,关心华侨健康,重视华侨教育,团结华侨,推动祖国解放、建设和统一事业。他关于华侨和侨务工作的论述与实践,是毛泽东、邓小平侨务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我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对侨务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大的方针政策所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足邓小平同志侨务思想的精髓所在;始终围绕着“发展经济,对外开放”这一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侨务思想的核心所在;始终围绕着“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创获。我们以邓小平理论来指导侨务工作,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善于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同志的侨务…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1927年的海防惨案是民国时期具较大影响的涉侨事件。事发偶然,却是双方长期矛盾的大爆发。案中华侨损失惨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函商、抗议、会商、派员宣慰等途径积极斡旋,但收效不大。惨案的解决,延宕多年。此案揭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外交在受制于法国的窘境下,以树立政府的新形象所做的种种努力,其结局促成了侨务局的设置、侨务条例的制订及1935年《中法越南商约》的签订,不失为"革命外交"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张学军 《理论界》2011,(12):66-68
通过对海外华侨与国民政府联系和国民政府与海外华侨联系的双重互动考察,探寻民国时期政府与海外华侨的联系渠道及其制度化,从而探讨这种联系渠道制度化对中国政治和外交的影响。大量华侨和留学生回国参政是民国时期海外华侨与国民政府直接联系的主要途径,而驻外机构、侨媒、侨报、华侨社团、华侨学校、留学生组织则是政府与海外华侨联系的主要渠道。联系渠道的制度化建立于民国国籍法的属血主义原则之上,是民国国内政治在国外延伸的主要方式,是侨务与外交一体性的主要表现,也对民国外交的制度化及其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这种联系跨越国家的边界,以跨越国家地理边界的种族的想象共同体拓展民国的政治、经济与外交资源,也反映民国时期侨务与外交在联系渠道制度化上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9.
60年来,海峡两岸在争取华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资源,从各自立场赋予辛亥革命以新的时代意涵和政治寓意.两岸围绕着谁是革命正统的继承者、中国如何走向统一等问题展开论争,利用辛亥纪念仪式来扩大外交或团结侨众,同时以辛亥革命为基点调整各自的侨务政策.华侨在双方的宣传攻势下,总体上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着较为客观、相对准确的判断,最终促进两岸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祖国繁荣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政治取向.百年问辛亥革命作为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被不断诠释,其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诠释本身是否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福建侨资企业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涉侨部门侨务共识比较弱,招商工作存在局限性,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程序脱节,跟踪服务不到位,服务规程不规范;缺乏优质侨资企业生态环境。为此,建议建立涉侨职能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科学认定侨资企业,比照内资企业享受优惠待遇;改进政府招商服务机制,引导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完善平台载体,增强侨资企业发展新优势。当前应组织开展排忧解难专项活动、打造世界闽商企业总部区、设立华侨投资专业园区、鼓励设立侨商金融机构、设立侨资企业专门服务机构、打造"侨商论坛"品牌。  相似文献   

11.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3,16(6):51-56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求是务实、爱国主义、宽容精神等。这些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凝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河北学刊》2001,21(3):37-41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异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问题。在美国的语境中,华裔所指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美国华裔文化,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中国文化,其间的差异被想当然地忽略了。正因为如此,美国华裔作家所声称的身份认同往往与中国读者所理解的有很大的差异。讨论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首先要确定美国华裔作者所指的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其间的差异所具有的意义。提出“美国华裔文化”的概念适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创建中国式的解释学逐渐成为国内和海外汉语哲学界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近 2 0年来 ,学者们提出了“创造的诠释学”、“本体诠释学”、“经典诠释学”、“中国解释学”等构想 ,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途径与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 ,中国解释学问题的提出首先面临的是中国解释学的合法性问题 ,它本质上折射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问题。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学科门类的“中国解释学”是中西文化交流后的产物 ,今天所谓“中国解释学” ,乃是人们以某种取自西方解释学理论与方法解读中国历史上非解释学的文本创造出来的。在此意义上 ,要厘清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解释学”和“解释学在中国”、“解释学中国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主体是我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从层次上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其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为由硬实力与软实力构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它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产生的合力。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激发中国力量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汉语“言文脱节”的独特发展历程,使文言从两个途径进入现代汉语:一是历时顺序的承袭;二是共时层面的横向进入。因此,只有对现代汉语复合词中的文言词汇语义成分进行分析梳理,从历史文献中探求语素与词形成发展的脉络,才能更透彻地理解分析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意义以及理据。  相似文献   

17.
汉诗的东渐与流变——日本汉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诗是中国诗歌东渐日本的文化结晶,是汉诗最大的海外支脉。在共同的文字基础上,随着对汉诗的不断受容与扬弃,日本汉诗逐渐将域外文化与自身的民族性相融合,走向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传统,同时在语言文字、内容题材、汉诗训读方面创新求变,最终完成了汉诗的本土化嬗变,使日本汉诗获得了不同于中国诗歌的异质特性,成为源于汉诗而又异于汉诗的日本的汉诗。  相似文献   

18.
李翔海 《河北学刊》2008,28(3):32-37
"以西释中"的诠释范式不仅不能充分凸显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而且包含了贬抑乃至扭曲中国文化的可能性,因而是不合理的,其将西方现代文化看作是人类文化之"共法"的理论前提也是不能成立的。为适应"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智慧以解决地球村所面临之共同困限"的时代要求,中国文化的基本诠释范式应当转向"以中释中"。为此,要在人类文化殊相之一的层面回归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二者均作为人类文化殊相之一而存在,并在人类文化之一般精神的统领下开展平等对话;要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要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西方文化;要凸显"双向互动,层级累进"的方法意识,逐渐推进"以中释中"诠释范式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9.
理据性:汉语语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与英、法、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比,可以发现汉语语法的理据性、规则性特别强,表达很简洁。汉语词素变化少,音节也少,汉语数词都是单音节,变体少,是彻底的十进位,严格遵守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数词与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更接近。能愿动词前后加“不”与数学表达式一致。汉语模拟现实世界,人名、地名、日期时间、地址的写法,遵循范围原则比较彻底,与行款一致。动补结构的语义和语法顺序体现时间顺序原则。语义语法范畴体现理据性。汉语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有主观范畴,汉语动词可以划分出“对上动词”和“对下动词”。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表达的是在语言外壳背后,承载着的某个特定社会,具有特定经济政治地位的人们(社会集团)的实际权力(利、益)要求,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政治权力(利、益),有确定的阶级内涵。“话语权”是由话语体系体现出来的。在当今世界普遍关注话语权的背景下,坚持用中国理论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话语权,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这是党和国家向学术界、理论界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